杨晋涛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闽西蓝姓居民的“畲族意识”——一个族群建构的例子
- <正>本文的材料来源于1998年在闽西武平县大禾乡对当地干部的采访以及在当地蓝姓居民中所作的田野调查。虽有时过境迁之感,但是这些材料对于感兴趣于族群(ethnic-group)的自我认同乃至所谓族性(ethnicity)...
- 杨晋涛
- 文献传递
- 西方人类学关于衰老和老年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5
- 2003年
- 西方人类学界关注有关衰老和老年的文化问题,是对现实世界的学科回应,构成了跨学科的老年问题研究。其特点具体表现为:通过跨文化比较进行理论反思和建构;关注不同文化有关衰老和老年定义的意义和象征领域;在方法论上具有实践论的特色等。此类研究对中国研究相关的问题有着借鉴意义。
- 杨晋涛
- 关键词:年龄衰老实践论
- “厦门人心目中的陈嘉庚”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厦门人对陈嘉庚的事迹“如何得知”、“了解程度”和“怎样评价”,并与非厦门受访者进行比较,描述厦门人对陈嘉庚的知悉和评价如何受到年龄、职业和学历的影响,并提出“厦门因素”对于厦门人了解陈嘉庚具有正负两面影响性的结论。
- 杨晋涛
- 东南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个案比较被引量:11
- 2007年
- 杨晋涛俞云平
- 关键词:新生代华裔个案比较记忆
- 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初探被引量:6
- 2006年
- 调查表明,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国民认同和族群认同均表现出相当的强度,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双强”的特征看作是走向多元文化主义的马来西亚华裔集体自我意识的结构特征。而“祖籍记忆”正是华裔构建其族群认同的意识和文化基础。一方面,华裔可能通过和祖籍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来维持和加强祖籍记忆,以达到强化族群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背景下,为立足当地生存和发展,将祖籍国“对象化”也成为其策略。
- 俞云平杨晋涛
- 关键词:华裔
- 民族遭遇与民族艺术:变迁社会中的少数民族艺术──以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为例被引量:3
- 1998年
- 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在变过社会中的实践说明:民族艺术作为认同象征和对话手段,是族群运动的组成部分,它既受制于并反映本民族特性,也不能不受制于并反映民族关系的结构和历史。
- 杨晋涛
- 关键词: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实践
- 现实的文化和族群——闽西的客家和畲族
- <正>早在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中就曾说到:"客家初到闽、赣、粤的时候,不能不与畲民互相接触,接触已多,要想不与他们互相混化,亦事势所不许。"客家学逐渐成为一种显学之后,学者们更是对于客家民系和畲族的关系投入频繁的关注...
- 杨晋涛
- 文献传递
- 从美国PM老年华人社区看新华人的聚居性
- 2011年
- 美国PM社区的老年新华人居民,在华人散居的地区以及没有入住老年公寓的族裔优先权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聚居。本文主要从居住选择和自我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形成这种聚居现象的原因。影响居住选择的各种因素都体现出这里的居民作为"前第一代"老年华人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可能使他们潜在地追求某种族裔聚居形式,而PM华人组织的成长则促成了聚居的真正形成,由此可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族裔聚居性的重要性。
- 杨晋涛
- 关键词:自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