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诗歌文本中诗人之死的渊源追寻
- 2004年
- 诗人在九十年代诗歌文本中的消隐,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在感物、观物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写 作面临新的可能。作者在文本逐渐消亡的过程应该始于英美新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其中艾略特和理查兹是代表人 物。随着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兴起,作者在文本中彻底死去,巴特、德里达和福科的论述值 得研究。
- 杨晓云
- 关键词:诗人之死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 个人化诗歌写作与“非个人化”诗学理论
- 2005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 杨晓云
- 关键词:审美体验
- 论新世纪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日常生活叙事特征
- 2013年
- 日常生活主题是家庭、亲情、婚姻、老人、儿女等,日常生活叙事涉及的是凡俗、琐碎生活。在当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电视剧讲述日常生活故事既是对民生的关注,也是电视艺术审美对大众文化思潮的逆向回应。新世纪以来热播家庭伦理电视剧以日常生活叙事为本体,淡化故事戏剧强度,还原生活本貌,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以其平民视角多维度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致力于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提升和审美救赎,执著于中国传统美德的表达,以大众化人文关怀构筑了当代中国民族特色电视剧的精神家园。
- 杨晓云李万斌
- 关键词:日常生活叙事平民视角人文关怀
- 论新世纪热播电视剧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核心
- 2013年
- 新世纪以来,当代电视剧以其丰富的日常生活化审美倾向,大量热播电视剧获得了较好的叫座率和收视率,其以精彩的中国化故事,形而上的日常美学场景,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全新人物形象,获得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 杨晓云
- 关键词:电视剧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研究
- 90年代诗坛众声喧哗,诗歌的叙事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现象,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独特方式加入诗坛多声部的合唱。无论是处理生活与文本的关系,还是在具体的言说方式上,它都与以往诗歌相区别而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与风貌。从外观上看,诗人...
- 杨晓云
- 关键词:诗歌叙事性
- 文献传递
- 闽侨书屋的经验与问题
- 2014年
- 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闽侨书屋在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文化"走出去"项目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探索闽侨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晓云
- 贫乏时代:诗的困境与诗人的重新发现
- 2005年
- 诗歌面临着贪乏的现实生活语境。随着大众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歌的时代氛围由此改变了。关注现代诗歌中出现的新感性,在通向诗歌的途中,死亡成为诗人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可能途径,是诗人发现了“生命另有它的意义”的还乡。这种探讨对诗歌意义的追寻和诗人自身的重新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晓云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