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荣山

作品数:5 被引量:1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自杀
  • 5篇自杀未遂
  • 2篇病例
  • 1篇诊治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农村
  • 1篇自杀未遂病人
  • 1篇自杀未遂者
  • 1篇自杀预防
  • 1篇无精
  • 1篇精神疾病
  • 1篇疾病
  • 1篇干预
  • 1篇干预措施
  • 1篇病例-对照研...
  • 1篇病例对照
  • 1篇病例对照研究
  • 1篇病人
  • 1篇冲动性

机构

  • 5篇北京回龙观医...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济宁市精神病...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杨荣山
  • 5篇费立鹏
  • 4篇张迟
  • 4篇及惠郁
  • 4篇李献云
  • 4篇何凤生
  • 3篇卞清涛
  • 3篇王玉萍
  • 2篇郑玉新
  • 1篇李芳健
  • 1篇张艳萍
  • 1篇秦复康
  • 1篇崔树伟

传媒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东某地农村人群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和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为预防自杀行为 ,并为制定必要的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在山东某地区调查的病例 -对照研究资料和随访研究资料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 :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与急性应激强度大、患精神病和冲动性人格特征呈正相关 ;与生命质量和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研究提示 :①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人群自杀未遂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次是患精神疾病 ;②冲动性人格特征也是自杀未遂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③我国农村人群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精神病自杀模式” 。
崔树伟杨荣山何凤生郑玉新李芳健秦复康费立鹏
关键词:自杀未遂病例-对照研究随访研究自杀预防
农村地区综合医院诊治的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被引量:54
2002年
目的 :我国每年至少有 2 0 0万人自杀未遂 ,但对其特征缺乏了解 ,因此难以建立并实施任何有效的干预及预防措施。为此 ,本研究着重了解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综合医院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方法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用自制调查表对 4所市县级综合医院留院观察的 3 2 6例自杀未遂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 ,并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做出精神科诊断 (以DSM -IV为诊断标准 ) ;每个案例需 2~ 3小时。结果 :被调查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如下 :平均年龄 3 2岁 (标准差 =13 ) ,76%为女性 ,75 %已婚 ,78%住在乡村 ,家庭经济状况与当地人经济状况相近 ;65 %自杀前发生夫妻吵架或不和 ;83 %服农药 ;77%的服毒者服用家里存放的物品 ;5 4%属于冲动性自杀 (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 2小时 ) ;自杀当时 40 %患精神障碍 (以心境障碍为主 ) ,其中仅 3 0 %寻求过帮助、 16%看过精神科。结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农村地区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显著低 ,自杀方式以服农药为主。因此 ,我国的自杀预防及干预措施不能从国外照搬 ,为了解决我国这一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李献云许永臣王玉萍杨荣山张迟及惠郁卞清涛马振武何凤生费立鹏
关键词:自杀未遂干预措施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6
2001年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 对就诊于综合医院的 15 2例自杀未遂者和按 1∶1匹配的对照组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组患精神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7.7%比 4.0 % ,配对 χ2 =45 .45 ,P <0 .0 0 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有三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急性应激强度大 (OR =6 7.47,95 %CI8.85~ 5 14.5 6 )、患有精神疾病 (OR =13.85 ,95 %CI 2 .0 1~ 95 .5 5 )和负性生活事件在近一年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大 (OR =5 .40 ,95 %CI 1.12~ 2 6 .0 8)。结论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未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
李献云杨荣山张迟卞清涛及惠郁王玉萍郑玉新何凤生费立鹏
关键词:自杀未遂病例对照研究精神疾病
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比较被引量:55
2003年
目的 自杀未遂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比较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对4所市县级综合医院的306例病情较重的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按其自杀前考虑自杀时间的长短人为地分为冲动性(≤2小时,164例)和非冲动性(>2小时,142例)两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许多方面有显著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在自杀未遂者中,自杀前2周抑郁程度越轻、自杀意图强度越低,有急性(≤1月)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前1个月生命质量越高、居住在乡村、越年轻越易发生冲动性自杀行为;而性别和其他因素与冲动性自杀行为的发生无关。结论 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特征明显不同,对这两种不同的自杀未遂人群是否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献云费立鹏王玉萍杨荣山张迟及惠郁卞清涛许永臣马振武何凤生
关键词:冲动性自杀未遂
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其自杀特征的比较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以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四所县 (市 )级综合医院急诊室中自杀未遂者 (共 5 78例 )为研究对象 ,有 32 6例完成自制问卷调查 ;其中 12 9例 ( 39 6 %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中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精神障碍组 ) ,197例 ( 6 0 4 % )无精神障碍 ,比较两组的特征。结果  ( 1)两组社会人口学各变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有精神障碍组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比例 ( 2 7 9% )高于无精神障碍组 ( 8 2 % ) ,而口服农药 ( 75 2 % )和冲动性自杀的比例 ( 2 7 3% )低于无精神障碍组 (分别为 88 3%和 6 9 4 % ) ;( 2 )有精神障碍组的自杀意图强、慢性负性生活事件 (对心理影响≥ 1年 )多 ,急性应激强度小 (均P <0 0 0 1)。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自杀特征明显不同 ,对两种自杀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张艳萍李献云费立鹏卞清涛许永臣及惠郁杨荣山张迟何凤生
关键词:农村自杀未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