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高平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中文专业
  • 3篇校中
  • 3篇高校中文专业
  • 3篇高校
  • 2篇写作
  • 1篇电影
  • 1篇动物
  • 1篇新农村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因素
  • 1篇叙事
  • 1篇言辞
  • 1篇英雄主义
  • 1篇英雄主义情结
  • 1篇影院
  • 1篇语言
  • 1篇伤逝
  • 1篇四分法
  • 1篇琐屑
  • 1篇图景

机构

  • 6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篇杨高平
  • 3篇鲁素琴
  • 1篇王党飞

传媒

  • 4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电影文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后影院:智媒时代与移动观影图景
2022年
5G、区块链、AR眼镜等新技术载体和多屏观看正在催动电影产业迈向新的转型期,助推观影走向去影院中心化的“后影院时代”。未来,随着智能眼镜为代表的XR等沉浸式智能媒体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化应用,基于LBS(移动位置跟踪定位传播)场景的点对点分发观影将成为与传统影院观影共生的另一种主流观影业态。在“场景五力”和新媒介技术支持下,影院观影+移动智媒观影的双重路径相互补充,伴身性的智能媒体或将成为大银幕新的延伸品,拼合出全时全域的实时观影图景。
杨高平王党飞
高校中文专业写作教育论
2015年
文学史教育中卓有成效的“四分法”问题分类法在写作教育中必然被基于“写作元手段”的“三分法”取代。各个类型的写作文体在写作训练中有不同的特点和实践要求,在打碎文体四分法体系基础上必须建构起写作文体“三分法”自身的实践性系统。
鲁素琴杨高平
关键词:四分法
高校中文专业审美型文体的教学与实践
2015年
在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型过程中,尤其在审美型文体教学过程中,“词不达意”和“言辞琐屑”并非单纯的语言学问题,往往具有叙事学根源;“空灵”是与此相对应的理想的表达状态;而“模糊语言”是空灵状态的较高境界之一。只要让学生完成作者和读者的分离,适当设置隐含读者并合理“留白”,发挥想象力在文学欣赏中的积极作用,就一定能够取得写作教学的成功。
杨高平鲁素琴
关键词:空灵留白模糊语言
从《玉梨魂》到《伤逝》爱情悲剧的审美转变
2005年
该文从悲剧审美角度分析了《玉梨魂》和《伤逝》的悲剧主题、悲剧形象和悲剧意识,并认为《玉梨魂》是传统爱情理想的挽歌,《伤逝》则传达了觉醒者爱情理想的幻灭的精神困境。这两部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伤逝》较《玉梨魂》更富有悲剧意蕴和现代性。
杨高平
关键词:内化性格因素英雄主义情结
《一点就到家》:合作模型、动物表意与新农村电影的喜剧风被引量:2
2021年
《一点就到家》继承了《中国合伙人》的“合作范”,开启了新农村电影中的“合作叙事”,改变了新农村电影以往单向的“光环人”叙事视角和表达进路。其中植入了多种动物的影像符号,这些影像符号除作为乡村的风貌景观构素外,还承担着镜像化人物和外来者本土化见证者的角色功能。而喜剧手法及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融入,则显示出新农村电影风格上的创新和对市场动能的兼顾,打破了农村题材主旋律电影一贯的“严肃向”创作倾向。
杨高平白云昭
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实践性转型初论
2015年
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程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整个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因为应试教育、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误区以及网络时代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被人为地转化成“写作学”课程。写作课的改革和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完成从理论性向实践性的回归。完成这个写作课程转型不仅需要转变写作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乃至第二课堂的合理性整合,还需要教学过程各个元素综合协作。
杨高平鲁素琴
关键词:写作学写作技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