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博文

作品数:94 被引量:835H指数:20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6篇原油
  • 24篇盆地
  • 23篇地球化
  • 23篇地球化学
  • 22篇油气
  • 19篇勘探
  • 16篇塔里木盆地
  • 14篇同位素
  • 12篇油田
  • 10篇油气勘探
  • 9篇氮同位素
  • 8篇运移
  • 7篇地层
  • 7篇油藏
  • 7篇有机酸
  • 7篇生物降解
  • 7篇稠油
  • 6篇氧化菌
  • 6篇生油
  • 6篇生油岩

机构

  • 69篇江汉石油学院
  • 25篇长江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盎亿泰地质微...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生物技术公司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4篇梅博文
  • 24篇陈传平
  • 14篇马亭
  • 11篇向廷生
  • 10篇蔡春芳
  • 9篇赵红静
  • 9篇张春明
  • 8篇朱扬明
  • 7篇柳常青
  • 7篇金迪威
  • 6篇佘跃惠
  • 6篇林壬子
  • 6篇易绍金
  • 6篇张春明
  • 6篇张俊
  • 5篇潘志清
  • 5篇赵红静
  • 4篇方孝林
  • 4篇孙玮琳
  • 4篇袁志华

传媒

  • 14篇江汉石油学院...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沉积学报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石油学报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色谱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钻采工艺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6篇1997
  • 6篇1996
  • 8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沥青垫特征及其成因──分布产状与宏观组成特征被引量:3
1996年
利用薄层色谱-氢火焰检测技术(TLC-FID,简称薄层色谱)和岩石热解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下第三系陆相油气藏中,发现并准确地鉴定出两层沥青垫。这些沥青垫储层岩石抽提物族组成中,沥青质的相对含量大于30%,而对应的油层中,其值不足20%,在油藏地球化学描述剖面中,沥青垫和油层之间存在着沥青质骤变之趋势,这是沥青垫判识的重要标志。
张敏张俊梅博文
关键词:沥青质塔里木盆地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被引量:55
2002年
本文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MPOG的理论基础,包括MPOG的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MPOG的方法流程。根据国内外MPOG实践经验,论述了MPOG不受地下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适合于非构造油气藏等的主要特点,详细讨论了MPOG受油气藏性质、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德国、美国及中国的成功实例,最后论述了MPOG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采用国外研究机构—高校—油田三结合的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同时,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学—微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地质学多学科专门人才,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套地质生物技术,必将对我国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梅博文袁志华王修垣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
如何消除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存在的缺陷被引量:18
2001年
气相色谱指纹技术 (以下简称GCF)作为油藏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为油田管理和开发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GCF被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了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是 :①GCF不可避免会受噪声影响 ,从而对仪器的稳定性要求比较严格 ;②进样量及进样的速度仍须基本保持一致 ;③对于无正构烷烃的生物降解油 ,峰的确定相对困难 ;④峰高的大小受操作者确定的积分方式的影响较大 ;⑤建立在绝对线性叠加基础上的“标准图版”法并不存在严格的普遍性 ,这样的近似从理论上讲是有缺陷的 ,用常规的数学方法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⑥三层合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文中对其理论上的缺陷作了数学上的严密推导 ,证明了峰高比值和产量分配百分比并不具有线性叠加关系 ,并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案 :⑴内标法 ;⑵偏最小二乘法。着重对方案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早期GCF的改进 ,对于人工配比混合油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绝对误差小于 5 % ,由此证明方案⑵是准确、可靠的。对同一口合采井 ,文中将方案⑵的计算结果与紫外光谱技术 (以下简称UV)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种方法具有相当好的符合性和可比性。最后 。
邹宇峥蔡元明马亭梅博文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紫外光谱油藏地球化学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油藏表征被引量:3
2009年
地球化学用于油藏表征具有成本低、耗时短、精度高等多种优势。根据不同储层流动单元中储层流体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的差异性可直接判断油藏流体连通性,羊二庄油田羊二断块庄产层连通性判识证明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法的适用性。根据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对板桥油田板834-1井的单层产能变化监测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对合采井进行单层产量贡献计算,还能对合采井进行动态监测,研究产能贡献变化趋势。利用原油中生物标志的相对含量与原油粘度的相关性,预测了冷43断块区的储集油粘度,并与地质条件相符合,为稠油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定量依据。结合具体地质背景,油藏地球化学表征可为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赵红静梅博文张春明孙玮琳
油田卤水中短链有机酸的来源、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4
1993年
在几乎所有的油田卤水(地层水)中都含有高浓度的短链有机酸,通常乙酸根是其中最丰富的有机阴离子。大量的模拟实验表明干酪根是有机酸最主要的来源。短链有机酸有着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1)可以作为石油勘探的近似指示物,(2)它们可能是天然气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母体,(3)它们是地层水中最主要的弱酸阴离子,因此控制了地层水的pH值的缓冲能力,(4)作为还原剂,它们控制了地层水的Eh值和多价元素的浓度,(5)实验表明,它们还能够与储集岩中的铝、钙、硅等无机离子形成可溶络合物,使长石类矿物的溶解作用增强,从而导致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加大。
马亭梅博文柳常青陈传平成凤桂
关键词:有机酸地球化学石油勘探油层水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
张敏张俊梅博文张春明朱翠山赵红静毛治超张光明向廷生龙长河徐中一袁志华郑玉龙龚福华莫代修
该研究以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辽河油田、冀东油田和华北油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采集了原油和储集岩样品,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储集岩烃类的宏观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的剖析,揭示了研究区储集岩自由烃和包裹烃类...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化学油藏
陆东凹陷生油岩生物标志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6
1996年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九佛堂组生油岩的地化分析资料表明,其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沉积环境的水介质条件和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以广发背斜带为界,凹陷西部生油层中正构烷烃在C15~C19呈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烯烃异常丰富,Pr/Ph大多小于0.5;缺少重排二环倍半萜烷和重排甾烷;富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及Lexane化合物;芳烃中有较高的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表征微咸水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凹陷东部生油岩中的Pr/Ph多大于1.0;富含重排甾、萜类化合物;少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反映弱氧化淡水沉积环境。
朱扬明张春明张敏梅博文金迪威肖乾华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生油层沉积环境
水溶液中硅质絮状沉淀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有机酸对硅酸盐矿物溶解后的实验水溶液和玻璃容器内存放的有机酸水溶液在常温常压下放置后,中性水溶液中出现絮状沉淀物,为二氧化硅的凝聚物。不同的酸溶液酸度增加,有利于水溶液中二氧化硅的稳定存在。与二氧化硅形成稳定环状络合物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可阻止二氧化硅的凝聚。
陈传平梅博文马亭蔡春芳
关键词:硅质沉淀物水溶液地球化学勘探
塔西南群苦恰克构造带油气运移与聚集被引量:7
1999年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Ⅲ油组原油,其苯并咔唑绝对浓度和苯并[a] 咔唑/苯并[c] 咔唑的变化规律显示两种来源的原油运聚方向均为从东向西,与该构造带现今东高西低构造格局有矛盾。根据该构造带的演化史,石炭纪早期古巴什托普背斜已具雏形,二叠纪晚期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第三纪受柯坪推覆体的影响才变为东高西低。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运聚应发生在二叠纪晚期( 正是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油高峰期) ,聚集于统一的古巴什托普背斜;晚第三纪构造格局变为东高西低后,发生源于石炭系原油的运聚,同时已聚集的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进行从西向东的调整。因此,群苦恰克构造带的东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图2 表1 参4(王孝陵摘)
张春明张敏张俊梅博文
关键词:构造带油气运移油气聚集塔里木盆地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概述被引量:2
2000年
介绍了油气微生物勘探的理论基础。甲烷氧化菌和短链烃氧化菌是两类最基本的细菌。利用甲炕氧化菌可以进行天然气勘探;对短链烃氧化菌进行检测可以探明在所研究的土样中是否存在短链烃,从而表明地下是否有油的聚集;在那些同时探测到短链烃和甲烷的地区,依据信号的强度,可以推断是否存在含大量短链烃的热成因气藏或具有气顶的油藏。微生物勘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勘探技术,基本上不需依靠地质和地震数据,并具有廉价有效的优势。可以预计,该方法将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在我国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发挥明显作用。
茆震梅博文赵红静
关键词:烃类检测甲烷氧化菌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