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美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病理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3篇咽部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病理学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状瘤
  • 2篇人乳头状瘤病...
  • 2篇肉瘤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细胞癌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毛美玲
  • 9篇刘红刚
  • 3篇白玉萍
  • 2篇何春燕
  • 2篇张红
  • 2篇崔素萍
  • 2篇万鸿飞
  • 2篇李雪
  • 2篇董格红
  • 2篇徐仟
  • 2篇杨冬梅
  • 2篇胡晔华
  • 2篇魏丽
  • 2篇吴若晨
  • 2篇武迎
  • 2篇王志强
  • 2篇张旭
  • 2篇尹鸿雁
  • 1篇赵晓丽
  • 1篇朴颖实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病理学会第29届病理学大会头颈部病理专题研讨会内容介绍(二)
2013年
6鼻腔鼻窦腺癌的遗传学分析(Alessandro Franchi)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改变的不同,鼻腔鼻窦腺癌包括两种主要的类型(肠型腺癌和非肠型腺癌),且每种主要类型都包含几种变型。6.1基因组分析到目前为止,针对鼻腔鼻窦腺癌的研究很少。利用针对整个肿瘤基因组进行筛选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得出,筛窦腺癌的染色体失衡与职业暴露因素木粉有关。在某些基因位点,基因获得比基因缺失更容易发生,如71%的病例在7q11-21发生基因扩增,
白玉萍王志强毛美玲张旭吴若晨何春燕李雪武迎胡晔华徐仟崔素萍董格红魏丽刘红刚
关键词:病理学改变比较基因组杂交头颈部鼻腔鼻窦
口咽部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口咽部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鳞状细胞癌(OPSCC-HPV)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原位杂交不同检测方法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临床及病理资料较齐全,符合2017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诊断标准的OPSCC-HPV 1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法,对15例肿瘤组织进行了p16、p53及Ki-67的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10例肿瘤组织HPV 6/11型及16/18型的DNA;RNAscope法检测了11例肿瘤组织的HPV16型及18型E6及E7的mRNA。结果15例OPSCC-HPV病例发病年龄为30~69岁,中位年龄47岁。男性8例,女性7例。临床上颈部肿物6例,扁桃体肿大7例,舌根肿物1例,吞咽疼痛1例,颈部肿物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囊性。镜下肿瘤组织主要表现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颈部肿物表现为淋巴结内转移,伴结内囊性变,淋巴结被膜呈纤维性增厚;发生于扁桃体者癌细胞呈巢状及分叶状浸润至隐窝被覆上皮下,可为多中心性,癌巢内常伴中心性粉刺样坏死,高核质比及高核分裂活性;背景为淋巴组织。15例患者组织免疫组织化学p16染色全部为强阳性,Ki-67阳性指数较高(达60%~90%),p53弱阳性/阴性。HPV16/18 DNA检测结果1例弱阳性(1/10),9例阴性(9/10),HPV6/11 DNA均为阴性(10/10)。HPV16 mRNA检测11例全部为强阳性(11/11),其中1例HPV18 mRNA阳性(1/11),10例阴性(10/11)。结论OPSCC-HPV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证实OPSCC-HPV主要与HPV16相关,偶见混合HPV18感染;原位杂交RNAscope法检测高危型HPV16 mRNA在最后诊断及病原学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赵艺哗白玉萍毛美玲张红赵晓丽杨冬梅万鸿飞刘红刚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
国际病理学会第29届病理学大会头颈部病理专题研讨会介绍(一)被引量:3
2013年
国际病理学会(IAP)第29届病理学大会于2012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在南非开普敦市举行。会议对头颈部病理安排了专题研讨会,交流和讨论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内容,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癌、
白玉萍王志强毛美玲张旭吴若晨何春燕李雪武迎胡晔华徐仟崔素萍董格红魏丽刘红刚
关键词:病理学头颈部人乳头状瘤病毒
43例外耳道骨瘤和骨疣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外耳道骨瘤和外耳道骨疣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外耳道骨瘤和骨疣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43例,术后病理证实外耳道骨瘤40例,外耳道骨疣3例。其中6例外耳道骨瘤合并胆脂瘤,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3例外耳道骨疣均为双耳发病。两者临床表现均有耳堵闷、耳溢、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及外耳道狭窄。33例局限的外耳道骨瘤经外耳道内切口径路手术切除;6例合并外耳道胆脂瘤、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的骨瘤患者和3例外耳道骨疣患者,因病变复杂经耳后切口径路手术切除。1例外耳道骨疣术后出现轻度面瘫,其余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外耳道骨疣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与外耳道骨瘤相似,两者需通过病理检查鉴别。局限性骨瘤可经外耳道内切口径路和耳内切口径路手术切除;弥散性骨疣或伴有并发症者选择经耳后切口径路手术,要谨慎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
雷雳毛美玲李永新梁凤和韩德民尹鸿雁杨本涛
关键词:骨瘤耳道颞骨外科手术
p16蛋白与HPV mRNA检测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HPV mRNA检测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S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105例OPSCC,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Ki-67、p53蛋白表达,并检测其中61例HPV16/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OPSCC中p16蛋白阳性58例(55.24%),阴性47例(44.76%);p16蛋白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的吸烟、饮酒史比例低(26/58 vs 37/47,16/58 vs 31/47),以扁桃体为常见发病部位(51/58 vs 18/47),易出现淋巴结转移(43/58 vs 23/47),Ki-67增殖指数较高(73.10%vs 47.45%),p53多为野生型(57/58 vs 16/47),形态学特征以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为主(29/58 vs 1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PV mRNA检测结果与p16蛋白表达完全一致(Kappa=1)。43例p16蛋白阳性OPSCC患者获得随访,3例复发/转移,1例肺转移后死亡;39例p16蛋白阴性OPSCC患者获得随访,8例复发/转移,7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发后死亡。结论HPV感染导致OPSCC发病率较高,以扁桃体为常见发病部位,p16蛋白表达与HPV mRNA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工作中可使用p16免疫组化检测代替HPV分子检测,进行HPV的感染筛查及辅助诊断。
马东林毛美玲张红刘红刚
关键词:口咽部肿瘤鳞状细胞癌P16蛋白
希佩尔-林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内淋巴囊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希佩尔-林道(VH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内淋巴囊肿瘤(EL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VHL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ELST的病例24例为实验组,选取2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耳炎的病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VHL、VEGF、HIF-1α在ELST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Sanger测序检测24例ELST中VH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VHL、VEGF、HIF-1α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HL、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及在ELST中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 VHL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HIF-1α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HL、VEGF、HIF-1α的表达与ELST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HIF-1α的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ST中VHL表达降低、VEGF、HIF-1α表达升高;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EGF、HIF-1α的阳性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呈正相关。VEGF、HIF-1α可能成为ELST的靶向治疗靶点。
毛美玲赵艺哗马东林刘红刚
关键词:内淋巴囊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淋巴囊肿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ELST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CK7、EMA、vimentin、VEGF、p53、Ki-67、S-100、GFAP、CD56、CgA、Syn、NSE、TG、TTF-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5~78岁,平均41岁,中位年龄44岁。肿瘤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包括耳鸣、眩晕、平衡不稳、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全聋。镜下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胞质丰富,核分裂象罕见;腺样结构可呈囊性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似甲状腺胶质的蛋白样物质,部分肿瘤侵犯并破坏周围骨质。免疫表型:CKpan、CK7、CK19、EMA、vimentin、VEGF、CD56均呈阳性,4例NSE、3例GFAP、2例S-100呈局灶弱阳性,p53、CgA、Syn、TG、TTF-1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5%。22例患者术后随访5~98个月,仅1例于术后14个月复发,均未见转移、死亡。结论ELST属于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组织学形态温和,但可侵犯并破坏周围骨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
毛美玲刘红刚
关键词:内淋巴囊肿瘤内耳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56岁。肿物最大径分别为4.4 cm和4 cm。2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片状排列,局部略呈车辐状、束状、旋涡状,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vimentin、CD21和CD23均(+),CK(-);例1 EMA(+),CD35(-),EB病毒(+);例2 CD35(+),EMA(-),EBV(-)。例1放弃治疗,随访2个月,目前带瘤生存;例2接受了肿物扩大切除,术后25个月复发,拒绝再次手术,目前带瘤生存32个月。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非常罕见,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及EB病毒检测。
周全韩一丁毛美玲昌红高颖刘红刚
关键词:鼻咽肉瘤
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EBV、HPV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喉SCS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以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并选择3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喉SCSCC中12例有明确的鳞状细胞癌和肉瘤样成分(双相形态),2例仅有肉瘤样成分(单相形态)。9例可见肉瘤样成分与鳞状细胞癌的过渡移形区。鳞状细胞癌区与肉瘤样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EBER原位杂交及HPV导流检测结果均阴性。透射电镜下,3例肉瘤样区瘤细胞可见上皮分化特征。14例患者术后随访6~99个月,10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喉SCSCC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组织学以双相结构为特征,亦可表现为仅有肉瘤样成分的单相型形态。喉SCSCC与EBV、HPV感染无关,确诊需联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必要时可应用透射电镜检测。
毛美玲刑莉杨冬梅尹鸿雁万鸿飞刘红刚
关键词:喉部肿瘤癌肉瘤双相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的465例经典型PTC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TC合并HT组(139/465)和单纯PTC组(326/465),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中BRAF V600E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59.71%)低于单纯PTC组(6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阴性组患者发病年龄<55岁的比例更高(92.86%);与单纯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女性(88.4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较低。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
马东林朴颖实毛美玲曹丁方刘红刚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