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锋
- 作品数:28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兔BMSCs体外培养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骨创伤后的再生能力提示有能够自我复制并能多向分化的干细胞存在。一般认为,此类干细胞存在于骨、骨膜、骨髓及其他由中胚层发育来的组织中,在出生后仍然有少量干细胞继续存在,在机体损伤时参与组织的修复。组织工程的基础是有功能的细...
- 潘锋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化
- 文献传递
- 成骨细胞与镁合金表面硅酸盐-磷酸盐复合涂层的体外相容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成骨细胞在镁合金表面硅酸盐-磷酸盐复合涂层上的生长状况,探讨镁合金表面硅酸盐-磷酸盐复合涂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并用免疫荧光和茜素红染色法进行鉴定;然后将第4代大鼠的成骨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不同表面上黏附形态的变化,同时制备材料浸提液,用浸提液法培养细胞,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将成骨细胞与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后,扫描电镜下可见,涂层组的成骨细胞生长活力旺盛、形态饱满、分布均匀,而单纯镁合金组未见细胞生长;MTT和ALP活性分析结果显示,硅含量为1%~5%涂层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最佳。结论镁合金表面硅酸盐-磷酸盐涂层与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和分化。
- 左林柏树令潘锋佟浩田晓红张二林杜辉
- 关键词:成骨细胞镁合金相容性免疫荧光法
- L929细胞与镁合金表面含硅涂层的体外相容性研究
- 目的:评价L929细胞在镁合金表面含硅涂层上的生长状况,为研究镁合金表面含硅涂层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法使镁合金表面生成含硅涂层,并检测其能谱,分析元素含量。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929细胞接种于...
- 左林柏树令潘锋佟浩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表面改性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膜的体外相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处理工艺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膜材料上的生长、增殖情况,为组织工程学筛选出一种新型的适合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材料。方法: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得BMSCs,并行免疫荧光鉴定,同时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钙钻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成脂诱导后行油红O染色。将不同处理工艺的材料与第3代BMSCs复合培养1、3、7d,通过扫描电镜、MTT法和中性红染色法分别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BMSCs免疫荧光鉴定CD44、CD106均呈阳性。经成骨诱导后,ALP呈阳性表达,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经成脂诱导后,14d油红0染色呈阳性。细胞在经过碱处理或添加5%、10%中药涂层的PHBHHx膜材料表面均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力强且分布均匀。结论:经过碱处理的,且含5%、10%中药涂层的PHBHHx膜,具有良好的BMSCs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
- 张磊柏树令潘锋佟浩申锋张二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改性
- 新型可降解性镁金属合金的骨组织反应评价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用镁金属合金在大鼠体内的降解过程。方法1月龄sD大鼠15只,麻醉后股骨干钻孔,植入表面修饰后的镁合金金属棒,术后皮下注射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并每周皮下注射钙黄绿素。术后6、9、15、26和80周分别随机处死3只大鼠,并取出植入有金属棒的股骨,各组材料经体视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行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结果体视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可见6、9、15、26周大鼠股骨髓腔中金属移植物周围包裹有新生骨,接触髓腔的金属界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且侵蚀或降解程度随取材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移植物周围有新骨生成。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表明,含有碳、氮、氧元素的基底膜层在金属移植物周围形成。术后80周大鼠股骨上,植入的金属材料全部降解,基底膜层消失,新生骨层裂解并逐渐被改造吸收。结论含有锌和锰元素的镁合金是一种新型体内可降解性金属合金,对体内诱导骨生成有良好作用。
- 潘锋于国宁
- 关键词:镁合金基底膜
- 壳聚糖介导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hVEGF_(︱2︱)cDNA/hBMP-4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被引量:7
- 2009年
- 背景:发展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促进骨缺损是修复重建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自体骨移植仍是目前优先考虑的选择,但供区有限且不可避免地对供区造成新的损害;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非骨性材料移植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并发症仍居高不下。目的:探讨壳聚糖介导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工程学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4在安徽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8只,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壳聚糖介导的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为课题组自行构建。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骨髓,Percoll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换液和贴壁吹打法进行纯化扩增。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80%融合后,按1×108L-1密度接种,实验组采用壳聚糖介导的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进行转染,对照组不转染质粒,继续以含10%FBS的L-DMEM普通培养基进行培养21d。主要观察指标: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转染14d后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出现大量棕红色的钙结节,电镜观察细胞内含有大量碱性磷酸酶的小泡,细胞周围大量基质分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均呈阴性,电镜下细胞内几乎没有含碱性磷酸酶的小泡。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壳聚糖介导的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hVEGFl2lcDNA/hBMP-4转染后,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 李树宝潘锋白欣王帮河丁浩汪春兰何金生张梅赵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骨形成蛋白
- 骨生长因子及骨钙素在新西兰大耳兔体内植入早期镁合金/新骨生成界面的表达变化
- 2010年
- 目的观察3种骨生长因子及骨钙素在动物体内植入早期镁合金/新骨生成界面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具有钙磷涂层的Mg-Mn-Zn合金和对照组裸Mg-Mn-Zn合金分别植入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的上、下干骺端,皮下注射钙黄绿素。在植入1、2、3、4周后分别做X线检查、HE染色、荧光观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骨钙素(BG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X线检查见植入4周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合金棒均被新生骨质包裹;HE染色及荧光染色未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MP-2、TGF-β1和PDGF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钙磷涂层的Mg-Mn-Zn合金比对照组合金更好地促进骨髓腔内移植物界面处新骨生长因子的表达。
- 潘锋柏树令张二林徐丽萍于国宁
- 关键词:骨生长因子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
-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形态学整合教学20年的体会被引量:4
- 2011年
-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形态科学教学团队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影像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组合而成。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将上述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组织优秀教师集多年整合教学经验,编写教学大纲,正式出版了《人体形态科学》整合课教材[1],
- 柏树令范军潘锋田晓红王军闻德亮
- 关键词:整合教学人体形态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医学影像学》
- Mg-Mn-Zn合金介导成骨作用研究
- <正>目的:建立Mg-Mn-Zn合金介导的成骨作用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体内成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一月龄雄性SD大鼠12只,麻醉后股骨干穿通性钻孔造成骨创伤,植入Mg-Mn-Zn合金介导棒,同时注入庆大霉素预防感染,每周皮...
- 潘锋柏树令
- 文献传递
- 成骨细胞与镁合金表面硅酸盐-磷酸盐复合涂层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 左林柏树令潘锋佟浩张二林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