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振民

作品数:54 被引量:1,06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8篇水稻
  • 12篇基因
  • 9篇育种
  • 9篇不育
  • 6篇栽培
  • 6篇核不育
  • 5篇育性
  • 5篇杂种
  • 5篇亲和性
  • 5篇籼稻
  • 5篇光敏核不育
  • 5篇广亲和性
  • 5篇不育水稻
  • 5篇不育系
  • 4篇野生
  • 4篇野生稻
  • 4篇遗传学
  • 4篇杂交
  • 4篇水稻品种
  • 4篇细胞

机构

  • 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水稻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福建农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作者

  • 50篇熊振民
  • 35篇闵绍楷
  • 18篇朱旭东
  • 13篇曹立勇
  • 13篇钱前
  • 11篇程式华
  • 6篇孙宗修
  • 6篇严学强
  • 6篇曾大力
  • 5篇斯华敏
  • 4篇孔繁林
  • 4篇朱立煌
  • 4篇胡慧英
  • 4篇王建林
  • 3篇郑康乐
  • 3篇宋祥甫
  • 3篇张志涛
  • 3篇应存山
  • 3篇田淑兰
  • 2篇傅强

传媒

  • 18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Journa...
  • 2篇Acta B...
  • 2篇作物杂志
  • 1篇种子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学院学...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5篇1997
  • 8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6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秆突变体Mh—1的株高遗传研究被引量:29
2000年
Mh-1是从矮秆品种桂朝2号辐射诱变后代中产生的高秆突变体。用Mh-1与sd-1矮秆、非sd-1矮秆和普通高秆材料杂交,通过对F1、F2、F3等世代以及测交后代的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h-1的高秆特性是由1对隐性抑制基因控制的。该抑制基因能调节sd-1基因的表达,而对由非sd-1基因控制的矮秆没有抑制作用,这一隐性抑制基因暂时被定名为i-sd-1(t)。还讨论了该基因的遗传学意义和可能的育种利用价值。
朱旭东张晓惠钱前严学强闵绍楷熊振民
关键词:水稻抑制基因株高遗传隐性基因
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新特异材料白绿苗的研究被引量:24
1996年
稻属中单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极为罕见。新白绿苗是在秀水11/春江03杂交F4株系中发现的天然突变体,基本特征苗期为白色,随着秧龄的增加,渐渐转绿成正常。以其为母本与一般品种、标记基因系杂交,F1、F2、F3各世代植株均表现为白绿苗;反之以其为父本则各世代均无白绿苗分离,在与标记基因系杂交的各组合F2群体中,标记基因呈正常孟德尔遗传。表明:该白绿苗突变体为细胞质遗传。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水稻细胞质白绿苗基因作为细胞质标记在原生质体融合。
钱前朱旭东曾大力张小惠严学强熊振民
关键词:水稻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被引量:119
1995年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M2S具有连续30d以上的不育期(不育度>99.5%),在秋季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1.8%。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M2S在短日适温时结实正常,在长日(15.0h)与所有处理温度(30.1℃、24.1℃和23.1℃)、高温(30.1℃)与所有处理日长(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均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工作效应显著,属典型的光温互作雄性不育系。M2S本身较稳定的不育性和带有隐性淡绿色叶的标记性状将有利于在两系法杂交水稻中应用。
董凤高朱旭东熊振民程式华孙宗修闵绍楷
关键词:杂交稻三系配套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
水稻亚种间广亲和性鉴定标准的研究被引量:13
1990年
对受测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黑染花粉率与小穗结实率的分析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建议在广亲和性品种筛选中宜以 F_1小穗结实率作为亲本亲和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提出当某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平均结实率显著高于测验种间籼粳交 F_1的平均结实率而与测验种的平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时,可视为亲和性品种;在与籼、梗广泛测交中全部或绝大多数组合的结实率都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的品种,可视为广亲和性品种。本研究筛选和验证了一批亚种间杂交具有亲和性的品种:皖9024、T984、Pecos、六千辛、中国91、秀水117、L201和 Douradaprecoce。其中 T984和中国91被进一步鉴定为广谱型的亲和性品种。
闵绍楷熊振民程式华曹立勇徐云碧
关键词:水稻亚种广亲和性育种
异季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4
1993年
稻米品质改良是主要育种目标之一。稻米品质的优劣,既受遗传基因的制约,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灌浆期间的温度条件对稻米品质的作用更大。前人研究认为,灌浆期间温度过高,籽粒的灌浆速率较快,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透明度变差、垩白度增大,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劣;对蒸煮品质来说,高温会使稻米的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也受高温影响,Resurreccion等和赵式英认为这种影响因品种特性而异,Juliano则认为高温会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从我国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来看,早籼米的品质劣于晚籼米,早籼品种经翻秋栽培后,品质明显变好,但对晚籼品种在早稻生长季节灌浆成熟后,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栽培的稻米进行品质分析,旨在洞悉早籼和晚籼品质差异的原因,以及灌浆期间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程度,以期对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朱旭东熊振民罗玉坤孔繁林曹立勇闵捷
关键词:水稻栽培稻米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Ⅰ.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被引量:16
1990年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籼型材料甚至占主导作用。
程式华孙宗修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光温反应育性
籼粳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1995年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和世代平均数模型,并增加细胞质效应Ce,采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分析了4个32设计的籼粳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AC存在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和上位性作用,并认为通过籼粳交有种可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理想的材料.
曹立勇罗玉坤朱旭东闵捷熊振民
关键词:籼粳杂交直链淀粉含量稻米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5
1996年
选用两个抗褐飞虱的药用野生稻编号材料与两个感虫栽培品种杂交,通过胚培养获得了F1、BC1F1和F2植株。F1杂种表现出野生亲本紫色柱头、长芒及抗褐飞虱等特性,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多为单价体(仅0.77个二价体),甚至不能形成花药,因而表现雄性不育,仅获得一株F2,染色体数目为2n=46。用栽培稻回交获得BC1F1植株为异源三倍体,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12.25Ⅰ+11.85Ⅱ+0.01Ⅲ。
颜辉煌胡慧英傅强余汉勇汤圣祥熊振民闵绍楷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杂种形态学细胞遗传学
Development of Isogenic Lines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in Indica Rice被引量:5
2003年
A total of 28 accession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germplasms were collected from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Philippine and Gene Pool of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NRRI). These germplasms were attributed as a Donor Gene Pool, consisting of 27 diverse morphological marker lines with each having a unique valuable trait (gene), and the recurrent parent-Zhefu 802, an early-season indica cultivar in south of China in the 1980s and 1990s. A set of 27 isogenic lines with 2-3 markers on every chromosome were obtained after more than 10 successive backcrosses. Moreover, 15 accessions of double-marker isogenic lines were developed by further pyramiding markers on the same chromosome. Key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heading date, plant height, tillering number and panicle length in this set of lin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Zhefu 802 except the marker traits.
曾大力钱前董国军朱旭东董凤高滕胜郭龙标曹立勇程式华熊振民
籼、粳、中间型水稻品种RFLP复等位表现
1996年
采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与246个已定位到水稻12条染色体上分子探针组合,对典型籼稻南京11和粳稻金南凤 M 以及中间型品种 Bellemont,三者之间存在的复等位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1个探针在三者之间显示出复等位基因,除第8、12染色体上没有发现复等位基因外,其余染色体都在1~3个之间,根据揭示复等位限制性内切酶的数量,将其形成原因分成两大类.本文还讨论了应用 RFLP 复等位基因研究籼梗分化的可能性。
钱前熊振民闵绍楷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RFLP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