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志

作品数:12 被引量:18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5篇针灸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
  • 3篇针灸疗法
  • 3篇卒中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灸疗
  • 3篇灸疗法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刺治疗
  • 2篇脑血管意外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卒中

机构

  • 1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学院

作者

  • 12篇王伟志
  • 6篇赵建国
  • 5篇傅立新
  • 4篇宋平
  • 3篇高淑红
  • 3篇赵红
  • 3篇王占奎
  • 2篇李萍
  • 2篇赵亮
  • 2篇吴敬
  • 2篇张建立
  • 1篇王涛
  • 1篇赵惠馨
  • 1篇王舒

传媒

  • 3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现代康复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神止痛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王伟志赵亮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刺法止痛调神常见病
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及心律失常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赵建国傅立新赵红高淑红王伟志吴敬张建立李萍
关键词: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心脏损伤心律失常并发症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和药物治疗。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性质,并计算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果:针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率为53.9%,明显高于药物组的10.0%(P<0.01),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而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王伟志宋平王占奎
针刺对脑—心卒中患者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8
2002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现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傅立新赵建国赵红高淑红王伟志
关键词:内皮素脑血管意外内皮缩血管肽类针灸效应一氧化氮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5
1997年
本文以针刺风池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等病症。经对102例观察统计,总有效率为88.7%。临床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椎─基底动脉硬化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86.0%。经对本症40例针刺前后TCD对比观察,表明该疗法能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赵惠馨王伟志王舒周平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疗法眩晕
运用多种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面瘫又称Bel’s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它是由于面神经管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其发病诱因和受凉、风吹、劳累、感冒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
王伟志宋平
关键词:面瘫针刺疗法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流变、LPO和SOD、ET和CGRP的影响被引量:48
2005年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临床观察症状和体征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针灸明显降低患者血瘀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改善显著,经针灸治疗后患者的ESR、IR、ESRK、PAG及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针灸对TC及H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显著减弱LPO氧化活性,升高SOD活性;针灸能够显著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CGRP水平。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瘀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微循环状况;通过改善脂质代谢,软化动脉血管;通过对ET及CGRP含量的调整,改善血管本身的舒缩功能;通过对SOD及LPO的影响,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壁的损伤;以上作用共同起到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王伟志王占奎赵建国傅立新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盘龙刺”治疗自发性多汗症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比“盘龙刺”与西药治疗自发性多汗症的效果。方法:运用华佗夹脊“盘龙刺”治疗自发性多汗症30例,并与西药治疗26例对照。结果:前者总有效率96.7%,后者总有效率57.7%,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盘龙刺”治疗自发性多汗症效果优于西药。
王伟志赵亮
关键词:针刺疗法
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肌酶谱变化及针刺干预效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病变性质、部位与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①于2000-11/2003-02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纳入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108例,脑梗死患者72例,脑出血患者3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随机将脑卒中后心脏损伤患者108例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54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两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针刺观察组以“醒脑开窍、清心通络”针刺为法,取穴以阴经穴、督脉穴为主,取穴:内关、人中、人迎、三阴交、风池、极泉、尺泽、合谷、委中。且针刺操作严格遵循手法量学标准进行;针刺对照组沿用传统“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取穴:神门、通里、膻中、间使、血海、肩、曲池、环跳、阳陵泉、昆仑,随证补泻。两组均从入院当天至第7天进行针刺干预,1次/d,施术后留针30min。③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针刺观察组、针刺对照组新发病及治疗1周后及健康对照组的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脑卒中后心脏损伤患者108例和健康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出血患者心肌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中仅肌酸激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②左侧基底核、丘脑卒中患者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力明显高于右侧(P<0.01);脑干卒中患者的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活力明显高于除右侧基底核、丘脑外的其他部位(P<0.01)。③治疗前针刺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心肌酶活�
吴敬傅立新赵红高淑红王伟志张建立李萍赵建国
关键词:针灸学针刺
多系统萎缩的近期研究
2001年
参阅近十年有关文献,总结归纳了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各种命名、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治疗问题。并认为本病的共同特点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缓慢发生多系统损害,有不同程度智能障碍,以皮质 T型痴呆为主,一般感觉检查无异常。并提出物理疗法为首选,基因治疗已被提出。为研究此病提供了较系统的文献资料。
赵建国张琳瑛王涛王伟志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MSA物理治疗基因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