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3篇胸腰椎
  • 3篇内固定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治疗胸腰椎骨...
  • 2篇髓芯减压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钉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椎弓根螺钉内...
  • 2篇椎骨
  • 2篇椎间盘
  • 2篇猕猴
  • 2篇疗效
  • 2篇螺钉
  • 2篇螺钉内固定
  • 2篇结核
  • 2篇后凸

机构

  • 14篇云南省第一人...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刚
  • 10篇孙先润
  • 7篇赵晓芳
  • 6篇孟增东
  • 6篇邹天南
  • 6篇刘伟
  • 5篇杨曦
  • 5篇高国玺
  • 5篇赵毅
  • 4篇胡建华
  • 4篇杨丕斌
  • 3篇姚绍平
  • 3篇邱伟
  • 2篇吕龙宝
  • 2篇胡正飞
  • 2篇雷云坤
  • 2篇李维朝
  • 1篇谢辉
  • 1篇龚志梅
  • 1篇叶吉云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六届西部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7例,其中进行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45例,单纯进行髓芯减压植骨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疼痛指数比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单纯行髓芯减压植骨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刚孟增东刘伟雷云坤赵晓芳邹天南谢辉
关键词:减压术干细胞移植
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分析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手术治疗AIS,测量术前和术后胸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腰侧凸冠状面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和身高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无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随访2.1~6.4年,平均3.6年。胸侧凸冠状面Cobb角、胸侧凸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腰弯Cobb角分别由术前57.38°±10.93°、29.3°±7.8°、33.03°±7.75°矫正为12.88°±8.79°、17.9°±10.3°和8.85°±3.65°,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分别为:13.89°±9.36°、19.3°±5.4°和9.06°±3.78°,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顶椎椎体旋转由术前2.83°±1.25°矫正为1.37°±1.13°(P<0.01),末次随访(1.32°±1.04°)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平均增长4.45 cm。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能很好地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但需观察远期疗效。
赵晓芳孙先润刘伟邹天南杨丕斌高国玺王刚
关键词:矫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间盘切除减压棘突间Wallis动态系统置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21例L3、4、L4、5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统计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但宜观察术后腰椎活动度和长远疗效。
孙先润田华姚绍平赵晓芳刘伟高国玺杨丕斌邹天南王刚
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I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3年1月~2009年3月对79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I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程度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随访时间2~6年,平均31个月。[结果]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术后经X线片、CT或MRI检查,无残留病灶;术前Cobb角10°~60°,平均34.4°,术后0°~31.2°,平均矫正角度为24.2°,矫正度平均达70%,随访矫正度丢失<3°,后突畸形矫正满意;未发现术后椎管狭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恢复至B级1例,B级恢复至C、D级各1例,C级恢复至D、E级10例,D级完全恢复。[结论]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胸腰椎发病节段及后凸畸形和截瘫程度,选择不同入路的手术方式彻底的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矫正畸形后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使脊柱结核获得有效的根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曦赵毅孙先润高国玺王刚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内固定
脊椎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11例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全脊椎切除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治疗脊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病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59岁;病变位于胸椎2例,胸腰段7例,腰椎2例;术前矢状位cobb角36~110°,并神经功能损害9例,Frankel分级D级6例,C级3例,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脊椎切除基础上,多次换棒椎体前方垫高逐步矫形的方法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900~2500mL,脊髓短缩≤1cm,脊柱恢复到生理曲度,平均cobb角矫正67.9°神经功能获得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脊柱结核并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在内固定下行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治疗效果满意,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是手术安全的关键,钛网周围的颗粒植骨可以促进植骨融合。
赵晓芳孙先润邹天南杨丕斌王刚
关键词:脊柱后凸胸椎腰椎结核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自动牵引床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自动牵引床,包括左床体和右床体,左床体由左床板、L型支撑柱、斜撑和稳定连接杆组成,右床体由右床板、支撑柱和滑轮组成,右床板的左侧固定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上开有限位滑槽,限位柱卡持于限位滑槽中,左...
王刚洪倩赵晓芳邹天南孙先润孟增东
文献传递
体外震波仪治疗肌腱末端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体外震波疗法对肌腱末端病的临床作用。[方法]使用HK.ESWL-VI碎石机对共24例网球肘、跟腱炎、手屈肌腱鞘炎和肩周炎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工作电压10~14 Hz/s,每次冲击800~1 000次,治疗次数1~3次,间隔3~4 d,治疗时间跨度为2周内。使用疼痛评定方法 (VAS)和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评定震波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利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估疼痛,治疗前后VAS评分经x2检验,P<0.05。临床疗效判定,18例病人达到临床治愈;5例病人达到临床显效;1例病人为临床无效。[结论]体外震波治疗具有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可以用于治疗肌腱末端病,近期效果较好,其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赵晓芳王刚孙先润邹天南杨丕斌
关键词:体外震波疗效明显
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
孟增东邱伟赵毅刘伟赵晓芳雷云坤杨曦胡建华王刚甄涛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骨髓移植
文献传递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镙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
孟增东赵毅邱伟杨曦胡建华孙先润王刚甄涛刘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
文献传递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与常规换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与常规换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面及创面感染患者227例纳入本次研究,运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n=139)与常规治疗组(n=88),对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换药治疗,负压治疗组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负压吸引技术科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换药,应加大推广力度。
陈一英明黎袁松柏郑继万王刚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常规换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