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才

作品数:3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8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吕氏春秋
  • 13篇《吕氏春秋》
  • 13篇春秋
  • 10篇奏议
  • 9篇汉代奏议
  • 6篇汉代
  • 2篇征引
  • 2篇爬梳
  • 2篇主编
  • 2篇诏令
  • 2篇文化
  • 2篇文体
  • 2篇吕不韦
  • 2篇论略
  • 2篇汉文
  • 2篇汉文帝
  • 2篇悲悯
  • 1篇代文
  • 1篇档案
  • 1篇地方高师

机构

  • 27篇阜阳师范学院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6篇王启才
  • 2篇李树侠
  • 1篇张明华
  • 1篇王瑞
  • 1篇潘霖
  • 1篇魏宏灿
  • 1篇李树侠
  • 1篇王瑞

传媒

  • 20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江淮论坛
  • 1篇档案学研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献
  • 1篇安徽史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汉中师范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新世纪中华文...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庭坚与六言诗在两宋之际的发展与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六言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唐朝,诗歌数量仍然很少。北宋徽宗朝前后,六言诗蓬勃发展起来,在题材、对仗和句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六言诗在两宋之际的发展,和黄庭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元时期看,他不但是创作六言诗数量最多的诗人,而且诗歌的特点也最为鲜明,艺术成就最高;从徽宗时期的创作情况看,属于“江西诗派”的潘大临等人共创作了六言诗32首,惠洪有96首之多,他们的六言诗都主要是学黄的;南宋初年,六言诗仍然普遍学黄,所以创作走向了衰落。
张明华王启才
关键词:六言诗两宋之际黄庭坚
曾国藩对朱熹读书观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2014年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服膺程朱理学,对南宋朱熹的读书观全面继承,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择取前人论述较少,继承发展明显,对后人有启发作用的三点,即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敢于质疑进行论述,以期对今人阅读有所启示与借鉴。
李树侠王启才
关键词:曾国藩读书观
《吕氏春秋》研究二十年被引量:3
2001年
20年来,《吕氏春秋》研究的冷落局面有所改观,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本文主要从吕书研究成果概要,重要问题的进展情况,今后之路向等方面,对20年来吕书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王启才
关键词:《吕氏春秋》吕不韦学术成果
汉代奏议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2008年
汉代奏议流传下来的较少,包括残片在内大约只有1300多篇(片),弥足珍贵。这些奏议是"汉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大汉气象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经国安邦、激浊扬清、从政龟鉴、档案文献等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王启才
关键词:汉代奏议历史作用
地方高师院校“国学经典阅读”开设的问题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呈现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大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黄金时段,其作用与意义可谓重大。众多学者呼吁、国家层面推动,使经典阅读逐步普及。地方高师院校与大学生要摈弃功利、实用的心态,让经典阅读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把"立德树人"、完善人格、提升素养、传承文化落到实处。
王启才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汉代奏议的民族精神
2008年
产生于汉民族形成、民族精神初步确立时期的汉代奏议,蕴含、体现出大汉民族精神,其主要表现在:立大志干大事的事功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富于牺牲的理性批判精神。从汉代奏议角度审视民族精神的多重内涵,对今天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仍有某种借鉴价值与认识意义。
王启才
关键词:关键词汉代奏议民族精神
关于《吕氏春秋》命名与主编问题的文献爬梳被引量:2
2012年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公元前239年前后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各著所闻编成的一部书,属于私家著作。历来人们对该书所采资料的真实性怀疑较少,但对其书命名含意、吕不韦主编身份却有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以期对今后《吕氏春秋》研究有所助益。
王启才
关键词:吕氏春秋主编
先秦奏议探寻被引量:2
2005年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子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奏议有奏言与奏章之分,作为书面形式的奏章,其渊源可追溯于商周时期,成形于春秋、战国,成熟于秦汉。
王启才
关键词:奏议先秦书面形式商周时期
胡适《读吕氏春秋》的贡献
2015年
写于1930年,后收入《胡适文存三集》卷三的《读吕氏春秋》,是胡适的一篇研究《吕氏春秋》的论文。该文打破了有汉以来研究《吕氏春秋》只重视文本解释的局限,采用了中西比较的思路与方法,从人欲、人性的思想高度审视把握《吕氏春秋》,提出了不少现在看来仍不失为有价值的观点与问题。文章视野开阔,论从史出,文风明白晓畅,易于接受,方法与结论都令人耳目一新,初步改变了以后《吕氏春秋》研究的路向,在近代《吕氏春秋》研究史上具有开拓之功。
王启才
关键词:中西比较
弘扬淮河文化,服务皖北振兴——纪念“淮河文化论坛”改栏4周年被引量:4
2018年
淮河是淮河流域儿女的一条母亲河,也是历史悠久的一条文化河。1194年之前,它独流入海,自成体系,美丽富饶,其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淮河地处南北分界,又紧邻"北纬30°线",英雄人物辈出,遗址遗存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1194年之后,黄河夺淮入海,加之宋金对峙,淮河成了多灾多难、令人伤心之河。现代淮河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文化研究相比,尚有不足,传播平台也不多。《阜阳师范学院学报》原有"皖北文化研究""三子研究"等栏目,自2015年第1期改为"淮河文化论坛",至2018年第6期已满4周年,《刊文集萃》即将出版。"论坛"旨在弘扬淮河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名栏品牌,服务皖北振兴,为大美阜阳、美好安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启才
关键词: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