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洲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CRLM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等因素对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78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CRLM患者,其中30例出现早期复发,肝转移灶数量≥3个的CRLM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数目<3个的患者(60.0%比28.3%,P<0.05),肝转移数目≥3个与术后早期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肝转移灶数目≥3个是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灶数目≥3个的患者早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升高.
- 李华驰刘佩王国洲王诗培陈双倩苏飞马翔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早期复发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胃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建库至2015年3月在Pubmed、Embase和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NLR与胃癌预后关系的文献,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5774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30例患者NLR升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明显缩短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风险比(HR)=1.76,95%置信区间(CI):1.59~1.96,P〈0.01)、无病生存期(DFS,HR=1.57,95%CI:1.12~2.20,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1.61,95%CI:1.32~1.97,P〈0.01)。结论NLR升高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应重视NLR,使高风险胃癌患者及时得到合理治疗。
- 陈双倩张春晓王国洲苏飞王诗培周芬芳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人斯钙素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人斯钙素2蛋白(ST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三步法]检测STC2在5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选取40例癌旁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STC2表达的关系.结果 STC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68.00%和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侵犯黏膜层和肌层组STC2的阳性表达率为38.46%,明显低于侵及浆膜层及浆膜外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65%,高于无转移组的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TNM分期和远处转移的STC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2在不同浸润程度组和不同淋巴转移组中阳性表达强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C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的促进因素之一,使胃癌的恶性程度增加.
- 王淯溶陈双倩王诗培王国洲周芬芳马翔李华池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 斯钙素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斯钙素2(STC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0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中STC2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STC2蛋白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关系.结果 在结直肠癌和癌旁黏膜组织中,STC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85.71%和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STC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远处转移组的STC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00%,高于无转移组的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侵犯浆膜层组ST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侵及浆膜层及浆膜外组(61.11%比9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C2蛋白在有无远处转移组中阳性表达强度不同,远处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C2蛋白异常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局部浸润程度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转移过程.
- 马翔陈双倩王国洲李华驰王诗培苏飞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系统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TACE-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重庆维普(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时间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收集TACE-PEI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括774例TACE-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例和740例单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病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比较,TACE-PEI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在1年生存率[比值比(OR)=3.44,95%可信区间(CI)(2.60-4.55),P〈0.01]、2年生存率[OR=2.96,95%CI(2.29-3.83),P〈0.01],3年生存率[OR=3.54,95%CI(2.53-4.97),P〈0.01],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OR=3.14,95%CI(2.30-4.28),P〈0.01],肿瘤缩小率[OR=3.05,95%CI(2.30-4.03),P〈0.01]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用TACE介入治疗,而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94,95%CI(1.17-3.21),P〈0.05]方面TACE-PEI联合介入的发生率高于单用TACE介入治疗。结论 TACE-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用经肝动脉化疗术,但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大多数患者可耐受。
- 苏飞王欣陈双倩王国洲杨帅龙金二亮李继强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META分析
- pCGN-HAM-N1-wcAPC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
- 2013年
- 目的 构建带有HAM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及探讨其功能.方法 制备高效率感受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腺瘤息肉病(APC)基因截短的片段APC1克隆于T载体;同时将pCMV-neo-bam-APC酶切,得到APC基因的另一个8300 bp截短片段kAPC亚克隆于pCGN-HAM-N1真核表达载体,得重组质粒pCGN-HAM-N1-kAPC;再运用双酶Sal Ⅰ和Kpn Ⅰ同时酶切TA克隆、pCGN-HAM-N1-kAPC,将APC1片段插入载体pCGN-HAM-N1-kAPC,获含野生型全长APC基因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用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分别将含全长,截短的重组质粒,空载体与WNT信号系统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topflash和荧光素酶共同转染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报告测试系统,检测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其大小与预期一致,经测序比对证实与GeneBank中给出的序列一致.转染pCGN-HAM-N1-wcAP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组pCGN-HAM-N1(P<0.05).结论 含野生型全长9000 bp大片段APC基因分段成功插入pCGN-HAM-N1载体,带有HAM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构建成功,pCGN-HAM-N1-wcAPC抑制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Tcf/Lef)启动子的活性.
- 方喜平冯茂辉谢伟王国洲陈双倩阳芳柳琨杨倩陈大平
- 关键词:重组质粒
- 量子点-核酸适配子功能化分子探针用于胃癌细胞识别
- 2015年
- 目的以前期筛选出的核酸适配子GC-1为靶向分子,量子点作为标志物,观察具埘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方法分别以培养的低转移胃癌细胞SGC-7901、高侵袭转移性胃癌细胞OCUM-2MD3为研究对象,检测GC—1的识别能力,并采用流式和共聚焦方法初步分析适配子GC-1存细胞上的靶向结合位点。以临床确诊的30例胃癌组织切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荧光法分析适阢于GC-1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根据GC-1的阳性率进一步分析患者生存曲线。把不同数量(105、104、103、102个)的胃癌细胞OCUM-2MD3分别混匀到1mI健康人外周血中,NH4C1裂解法去除红细J胞,然后与CY3标记的核酸适配子GC-1孵育,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核酸适配子GC-1耦联舒f点的功能化分子探针可识别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也可识别临床胃癌患者组织切片中的癌细胞;枉30例确诊的胃癌组织切片中,该功能化分子探针可识别出其中8例,该8例阳性患者与其余22例阴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分析法显示:即使10。个胃癌细胞混剑1ml健康人的外周血中,CY3标记的适配子GC-1也可识别少量的外周血模拟环境中的胃癌细胞.结论基于适配子一量子点的功能化生物分子探针可检测临床组织切片;适配子能特异识别外周血胃癌细胞,可作为捕获循环胃癌细胞的潜在分子。
- 范俊丽王晖王昕毕晓辉王国洲陈双倩冯茂辉
- 关键词:量子点胃癌细胞
- 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前门静脉栓塞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治疗中肝切除术前门静脉栓塞(PV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BM等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肝切除术前PVE与无需PVE直接手术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衰竭发生率、死亡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676例患者,其中术前PVE组253例,直接手术组423例,分析显示术前PV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直接手术组[比值比(OR)=1.91,95%可信区间(CI):1.02 ~2.15,P<0.05],术前PVE组与直接手术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OR=0.66,95% CI:0.34~1.30)、死亡率(OR=1.14,95% CI:0.43 ~3.01)、5年生存率[风险比(HR)=1.00,95% CI:0.73 ~ 1.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前PVE可使预计术后残存肝脏容积不够、手术风险大而被视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切除机会,其远期预后与无需PVE的初诊可切除患者相当.
- 李华驰刘佩陈双倩周芬芳王国洲苏飞马翔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门静脉栓塞术肝切除术预后
- SLC38A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SLC38A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P)法检查SLC38A1蛋白在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30例无肝硬化病变的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SLC38A1表达的关系。结果SLC38A1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对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组织SLC38A1的阳性表达率为94.7%,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cm的肝细胞癌组织中SLC38A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直径〈5cm的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与SLC38A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38A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促癌因素之一,促进了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增加。
- 龚江波陈双倩王国洲苏飞王小康张驰谢伟冯茂辉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65例胃癌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25 +/CD4+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CD4+和CD4 +/CD8+比值分别是(61.12±5.83)%及(6.67±0.47)%,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IL-10的表达水平分别是(43.41 ±0.68) μg/ml及(21.77±0.54) μg/L,胃癌患者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T细胞水平与胃癌原发肿瘤的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IL-10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增多,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 王昕黄牛朱雄兵谢伟王国洲陈双倩李华驰马翔冯茂辉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胃癌白细胞介素-10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