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展祥

作品数:57 被引量:1,592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工业化
  • 14篇去工业化
  • 11篇制造业
  • 10篇经济增长
  • 7篇资本
  • 6篇人力资本
  • 5篇实证
  • 5篇农业
  • 5篇经济结构
  • 4篇再工业化
  • 4篇生产率
  • 4篇就业
  • 4篇产业结构
  • 3篇动态面板
  • 3篇增长方式转变
  • 3篇实证分析
  • 3篇企业
  • 3篇外资
  • 3篇结构红利
  • 3篇结构优化

机构

  • 43篇江西财经大学
  • 10篇江西财经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湖南商学院
  • 5篇广州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当代财经》...
  • 1篇江西外语外贸...

作者

  • 57篇王展祥
  • 9篇傅元海
  • 5篇王秋石
  • 3篇唐未兵
  • 3篇李国民
  • 3篇魏琳
  • 2篇方齐云
  • 2篇叶祥松
  • 2篇郭慧
  • 2篇徐云涌
  • 1篇周海军
  • 1篇马兆良
  • 1篇魏琳
  • 1篇叶勇
  • 1篇麦愈强
  • 1篇吕敏
  • 1篇田淑英
  • 1篇杨扬

传媒

  • 10篇当代财经
  • 4篇江西财经大学...
  • 3篇经济研究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经济纵横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改革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评论
  • 1篇求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业组织及其绩效比较——对1949—1980年中国农业组织绩效的实证分析
长期以来学界较注重集体农作制与家庭责任制的绩效比较研究,相对忽视集体农作制内部不同农业组织的绩效分析,缺乏对家庭责任制骤然而普遍推行深层次原因的考察。本文在对中国1949—1980年农业劳动、土地和资本生产率等变化趋势与...
方齐云王展祥
关键词:农业组织绩效
文献传递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表明,农民工城镇就业是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城镇化发展基本符合这一规律,但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表面是对城镇化趋势的背离,实则是城镇化新阶段的主动适应性调整,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和巩固我国实现更高城镇化水平的能力。应调整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利于生产要素流入农业部门长效机制,巩固持续城镇化所需的农业后盾。
王展祥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返乡城镇化发展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被引量:709
2014年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GMM
制造业还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吗被引量:14
2018年
历史地看,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生产率与收入水平提高的增长发动机作用。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普遍呈现以制造业就业与产值份额度量的去工业化,在21世纪前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进行去工业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则高举再工业化大旗。这一悖论现象源于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下游产业链模式以及不对称、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长期或短期的不同正负面影响。需要全面认识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增长发动机作用,警惕中国过早的去工业化;从供给端发力,促进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早日进入技术与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王展祥
关键词:制造业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经济结构
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5
2008年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王展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地方政府重污染行业土地出让的影响被引量:9
2023年
土地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推动地方政府改变过去依靠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吸引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粗放发展模式。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政策的提出必然会对地方政府偏向重污染行业的土地出让行为产生影响。文章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86个地级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该试点政策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减少了地方政府重污染行业土地的出让面积和宗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行业土地出让的影响还会受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和官员任期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越大的试点城市会进一步减少对重污染行业的土地出让面积和宗数。当低碳试点城市的市委书记任期小于等于3年时,该试点城市的重污染行业土地出让面积和宗数会显著减少,而市委书记的年龄对地方政府重污染行业的土地出让并没有显著的影响。③异质性分析发现,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型城市,其重污染行业的土地出让面积和宗数会更显著地减少。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把环境目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加大环境目标约束;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因地制宜。
王展祥叶宇平
关键词:低碳城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双重差分
去工业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基于结构失衡视角被引量:5
2012年
去工业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经济结构失衡现象,体现在要素配置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价值链结构等方面,这种失衡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产业结构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极化理论等是研究去工业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基于结构失衡视角,中国不仅存在某种形式的整体性去工业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去工业化。在当前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国际背景下,对中国去工业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对防范未来的可能危机还是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展祥魏琳
关键词:去工业化工业化产业转移结构失衡
去工业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2024年
经济发展历史和一般规律表明,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财政的基石和保障。以工业产值或就业份额度量的去工业化将会使得财政收支发生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基于26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去工业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去工业化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其内在机理包括抑制劳动生产率提高、扩大税收流失规模和强化社会保障支出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直接税比重超过门槛值时,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将得到抑制;此外,地方政府适度参与税收竞争,有利于去工业化背景下财政可持续性的提升,而竞争强度超过门槛值时,则强化了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与工业的发展上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好“增效”“堵漏”“节流”文章、统筹错位竞争与协同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王展祥谢绍棋王秋石
关键词:去工业化财政可持续性税收流失税收竞争
去工业化条件下江西经济结构优化路径与对策研究
2013年
去工业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结构失衡,包括要素配置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和价值链结构失衡等方面,具有破坏性、联动性和可逆性等基本特征。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去工业化,有利于优化江西的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同时也存在低水平陷阱锁定、生态环境压力倍增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禀赋优势,并着眼长远积极有选择性地吸引承接长珠闽地区的产业转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创新管理能力;强化技术引进和改造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创新江西经济发展新模式。
徐云涌王展祥
关键词:去工业化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穷国变富而富国变慢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长期持续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以2012年为转折点,之后似乎进入"结构性减速"也即变慢阶段。从理论上讲,普遍认为除技术进步自始至终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之外,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三因素与经济发展速度都呈"倒U型"关系,即低收入初始阶段、快速工业化时期以及年轻人口结构都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反之,则将使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变慢。与中国进入减速换挡阶段的既有普遍观点相反,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目前的减速很大可能只是暂时的,也非失速;整体上中国经济还处在求富阶段,没有到达发达经济体曾经的由富到慢拐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潜力和回旋余地巨大。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释放潜在结构红利为目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舆论上要强化中国仍处在工业化求富而非去工业化变慢阶段的意识,全力助推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王展祥
关键词: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产业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