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89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8篇基因
  • 33篇肌萎缩
  • 31篇肌萎缩症
  • 28篇髓性
  • 28篇脊髓性
  • 27篇性肌萎缩
  • 27篇突变
  • 27篇脊髓性肌萎缩
  • 25篇脊髓性肌萎缩...
  • 14篇运动神经
  • 14篇运动神经元
  • 14篇神经元
  • 13篇氨酸
  • 13篇苯丙氨酸
  • 12篇转录
  • 12篇患儿
  • 12篇基因突变
  • 11篇运动神经元存...
  • 11篇神经元存活
  • 11篇存活

机构

  • 89篇首都儿科研究...
  • 7篇首都儿科研究...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9篇王红
  • 79篇宋昉
  • 70篇瞿宇晋
  • 70篇金煜炜
  • 51篇白晋丽
  • 40篇曹延延
  • 11篇王立文
  • 10篇金煜伟
  • 10篇张文慧
  • 7篇贺圣晰
  • 7篇杨艳玲
  • 6篇都娟
  • 6篇李尔珍
  • 5篇张霆
  • 5篇葛绣山
  • 5篇彭晓音
  • 5篇李燕
  • 5篇杨兰
  • 4篇王建才
  • 4篇龙美娟

传媒

  • 13篇中华医学遗传...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2014全球...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遗传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首届中国遗传...
  • 2篇遗传学进步与...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二代测序平台筛查高苯丙氨酸血症相关基因突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基于IonTorrentPGM平台的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相关基因二代测序方法,以达到HPA早期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方法选取3例致病突变已知的HPA患儿和1名正常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用于方法的建立;选取10例致病突变已知的HPA患儿用于方法的验证;通过Ampliseq^TM多重PCR的方法扩增PAH、GCH1、PTS、QDPR和PCBDl基因的5′和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区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交界区域,经IonOneTouch^TM系统富集扩增子,最后应用IonTorrentPGM测序仪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TorrentSuitev2.2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所有变异位点经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用于方法建立的4份样本数据输出总量为94.22Mb,约99.5%的读长位于目标区域。Ion Torrent PGM共检测到变异位点74个(28种),其中已知的6个致病突变全部检出;其余变异位点经数据库检索和Sanger验证55个(18种)为多态位点,13个(4种)为假阳性位点。用于验证此方法的10例HPA样本中的所有已知致病突变均成功检出。结论与常规Sanger测序技术相比,IonTorrent技术从代谢通路层面筛查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相关基因变异,可以满足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医疗需求。
曹延延瞿宇晋宋昉白晋丽金煜炜王红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代谢通路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特征。结果  患儿外周血或骨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分别为 31 % ( 9/ 2 9)、74 2 % ( 2 3/31 )。所检测的 1 8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 ,说明患儿的DNA受损 ,修复能力减低 ,为基因突变和癌基因激活引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因此应尽力减少不良因素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以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
丁秀原赵小元金煜炜王红陈静师晓东李君惠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
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表型及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2)拷贝数及SMN2全长转录本(fl-SMN2)水平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3型患儿中的分布,明确其对疾病表型、进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并经基因诊断为SMN1纯合缺失且未经治疗的78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的临床横断面数据,包括发病年龄、获得的运动功能、并发症等,并随访采集运动功能退化及生存数据,同时测定患儿携带的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分析用于生存分析,Kendall′s tau-c分析这两个标志物与疾病表型、发病年龄、运动进展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8例SMA患儿中1型为17例(21.8%),2型34例(43.6%),3型27例(34.6%)。约41.2%(7/17)的1型患儿死亡,中位生存年龄为11个月,2型和3型患儿中未观察到死亡。携带2、3和4个SMN2拷贝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1.8、12.0和24.0个月(F=4.943,P=0.01),fl-SMN2转录水平均值分别为196.25±68.79、331.21±108.79和455.69±122.27(F=37.154,P<0.001)。2拷贝SMN2的患儿1年、2年和5年时的生存率分别为50.5%、0、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而在3拷贝和4拷贝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和100.0%。fl-SMN2转录水平与SMA表型严重程度呈负相关(Kendall′s tau-c=-0.444,P<0.001),且存活患儿的fl-SMN2转录水平(342.93±125.74)明显高于死亡患儿的水平(212.14±92.31)。在运动功能的获得方面均表现出SMN2拷贝数越多,fl-SMN2转录水平越高,获得的运动功能也越多的趋势(P<0.001)。此外,fl-SMN2转录水平在独坐和独站功能未退化组和功能退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2,P=0.023;F=4.315,P=0.047)。结论SMN2拷贝数和fl-SMN2转录水平均与SMA表型严重程度和生存状况有关,是评估SMA表型重要的生物标志物。fl-SMN2转录水平还可能与独坐和独站功能的退化相关。
欧阳世佳白晋丽金煜炜王红黄文琛彭晓音葛绣山焦辉瞿宇晋宋昉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
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运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 PCR( MASPCR)、DNA单链构态多项性 ( SSCP)、DNA测序等方法 ,对有北京正式户口、经筛查诊治的 4 0例 PKU家系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突变基因 10种 ,其中 I6 5 T、R2 4 1fsdel G为两种新发现突变 ;而发生率最高的为 R2 4 3Q、后依次为 Y2 0 4 C、Y35 6 X、R111X、R4 13P、R2 5 2 Q、Y16 1S、I4 nt( - 1) g- >a。结论 :北京地区 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存在多样性 ,外显子 7是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最多的区域 ,其中 R2 4
张玉敏秦金莉宋昉金煜炜王红张霆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PKU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智力低下或伴畸形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研究先天性智力低下或伴发畸形患者的病因,为优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染色体G显带、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脆性X染色体检测。结果1093例先天性智力低下或伴发育畸形患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55例,检出率为32.5%(355/1093),其中21号染色体异常者326例,占染色体异常的91.8%(326/355),其他常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24例,占6.8%(24/355),性染色体异常者5例,占1.4%(5/355)。对临床疑似脆性X综合征的48名患者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出6名脆性X综合征患者,占受检者的12.5%(6/48)。结论先天性智力低下或伴发畸形、生长发育迟缓是染色体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细胞遗传学方法是诊断染色体病、检出携带者以及进行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
丁秀原宋昉王红金煜炜
关键词:智力低下染色体核型脆性X综合征
SMN1基因部分缺失致儿童型SMA
背景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常见的儿童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A的致病基因为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张文慧曹延延瞿宇晋白晋丽金煜炜王红宋昉
关键词: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病因机制
文献传递
酶切法检测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常见突变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synthase,PTPS)基因的常见突变。方法应用人工构建的酶切位点,对4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检测中国人最常见的3种PTPS基因突变N52S、P87S和D96N;同时采用测序的方法验证PCR-RFLP的结果。结果4例BH4D患儿的PTPS突变基因型为N52S/-、P87S/D96N、N52S/D96N和D96N/-;PCR-RFLP分析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1)人工引入酶切位点的酶切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适于PTPS基因常见突变的临床检测;⑵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有必要进一步分析PTPS基因,以便早期鉴别BH4D,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瞿宇晋宋昉王红金煜炜
关键词: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46,XX,-15,+der(15),t(4;15)(q26;q25)mat一例
2010年
患儿 女,6岁,系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因智力发育落后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身长47.5cm,体重2.6kg。2岁2个月才能独立行走,表现为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至今不能说整句话。查体:患儿身高1.05m(〈3rd),体重25kg(97th),小头畸形,眼睑狭窄。塌鼻梁,智力严重落后,未见内脏畸形,
王红金煜炜瞿宇晋宋昉
关键词:小头畸形剖宫产出生时智力体重
阿米卡星及奥利索西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轻型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全长SMN2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在儿童期由重到轻可分为Ⅰ、Ⅱ和Ⅲ型,其致病基因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SMN2基因为修饰基因仅表达少量全长SMN蛋白,与表型呈负相关.患儿SMN2拷贝数通常为2个以上,筛选提高全...
瞿宇晋宋昉王立文彭晓音王建才王红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药物处理皮肤成纤维细胞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G247S、E280G、P362T和A434D突变的体外表达研究和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4种新错义突变G247S、E280G、P362T和A434D的致病性质以及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体外真核表达体系进行突变体蛋白的瞬时表达;以野生型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ide,PAH)的酶活性作为参照,计算突变体的残余酶活性。(2)比对不同种属的PAH酶蛋白序列,分析这些突变位点的氨基酸的保守性。(3)以正常PAH蛋白的晶体结构为基础,应用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软件进行突变位点的三维结构分析,预测氨基酸的替换对酶功能的潜在影响。(4)根据治疗前血苯丙氨酸浓度和饮食苯丙氨酸的耐受量,进行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的临床表型分析。结果(1)突变体G247S、E280G、P362T和A434D体外表达的残余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3.1%、0.4%、8.2%和21.7%。(2)Gly247、G1u280、Pr0362均属于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位点,而Ala434则属于比较保守的位点。(3)三维分子结构分析显示G2A,7S和E280G位于酶的活性中心位置,可能分别影响PAH酶与四氢生物蝶呤和铁离子的结合;而突变P362T和A434D则可能分别影响PAH酶二聚体和四聚体化的形成和稳定性。(4)临床表型分析显示携带G247S和E280G突变的患者为经典型PKU,携带P362T的患者既有经典型PKU也有中间型PKU,携带A434D患者均为中间型PKU。结论(1)E280G、G247S、P362T和A434D突变均为致病性的突变,位于酶活性中心位点的突变影响酶的活性功能更为明显。(2)突变酶分子的结构分析以及对酶功能影响的预测与体外表达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3)突变基因型、体外表达活性实验以及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宋昉瞿宇晋Yoshiyuki Okano叶志强张玉敏金煜炜王红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