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浩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运动神经
  • 3篇运动神经元
  • 3篇神经元
  • 2篇动力学分析
  • 2篇兴奋性
  • 2篇兴奋性突触后...
  • 2篇时程
  • 2篇突触
  • 2篇突触后
  • 2篇突触后电位
  • 2篇细胞
  • 2篇脊髓
  • 2篇脊髓运动
  • 2篇脊髓运动神经...
  • 2篇后电位
  • 2篇表观
  • 2篇长时程增强
  • 1篇蛋白
  • 1篇血症
  • 1篇药效动力学

机构

  • 5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5篇罗浩
  • 2篇汪萌芽
  • 2篇张艳
  • 1篇邵德翠
  • 1篇秦雯

传媒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晚期NSCLC患者cfDNA EGFR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初步分析外周血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0例新发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同时收集对应患者放化疗前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细胞样本,采用吸附柱法提取血浆...
罗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GSDMD介导细胞焦亡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gasdermin D蛋白(GSDMD)在高尿酸血症(HUA)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的野生型小鼠和GSDMD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组(WT-Norm-diet组),野生型小鼠高尿酸造模组(WT-HUA组),GSDMD敲除小鼠正常饮食组(KO-Norm-diet组)和GSDMD敲除小鼠高尿酸造模组(KO-HUA组)。HUA动物造模选用氧嗪酸钾[250 mg/(kg·d)]和腺嘌呤[50 mg/(kg·d)]对小鼠灌胃28 d;血生化检测肌酐和尿酸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KIM-1和NAGL的表达量。结果:与WT-Norm-diet组比较,WT-HUA组小鼠血清中尿酸升高(P<0.01);肾皮质中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KIM-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WT-HUA组比较,KO-HUA组小鼠血清尿酸、肌酐水平、NAGL mRNA表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KO-HUA组小鼠高尿酸导致的肾小管扩展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GSDMD敲除可有效缓解高尿酸引起的肾脏损伤。
马丽莎申瑞芹焦杰罗浩徐爱萍邵德翠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肾损伤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反应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对下行激活的突触反应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在腹外侧索(iVLF)电刺激在MN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VLF-EP-SP)中,选择动力学过程不同的3种类型iVLF-EPSPs,应用受体的动力学分析中结合动力学曲线和解离动力学曲线的直线化公式,分别对iVLF-EPSP的上升相和下降相进行直线化和回归分析,求出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1、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和表观最大反应Vmax值。结果:在15个记录到iVLF-EPSPs的MNs中,对6个MNs的iVLF-EPSPs参数分析表明幅度和曲线下面积与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1和P<0.05)。选阈强度(T)电刺激诱发的上升相和下降相动力学不同的3种类型iVLF-EPSPs进行分析,其结合动力学曲线的直线化回归的相关系数(r)为0.9397~0.9621(均P<0.01),而解离动力学曲线的相应值为-0.8836~-0.9690(均P<0.01),并求得K1,K2,KT和Vmax值分别为0.364~2.330 T-1.ms-1,0.055~0.189ms-1,0.025~0.284 T,1.968~4.367 mV。结论:突触反应的递质与受体作用动力学过程可以用表观受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可能是突触可塑性等研究中进行受体动力学监测的一个简单可行方法。
罗浩张艳汪萌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药效动力学
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受体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旨在观察下行通路激活在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MN)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的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之受体动力学性质。应用8~14日龄新生大鼠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同侧腹外侧索(ipsilateral ventrolateral funiculus,iVLF)电刺激诱发的iVLF-EPSP的变化,进行EPSP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的参数中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给予iVLF强直刺激(100 Hz,50脉冲/串,波宽0.4~1.0 ms,共6串,串间隔10 s,10~100 V),在11个记录的MNs中有5个MNs的EPSP幅度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且至少维持30 min,可以被判为iVLF-LTP,同时EPSP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也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选择iVLF-LTP过程中的EPSP进行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MNs的K2和KT在强直刺激后10 min内减小到基础值的80%以下,后逐渐有所恢复。以上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提示,部分MNs的iVLF-LTP早期可能涉及突触后受体亲和力增强的机制。
罗浩秦雯张艳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长时程增强
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反应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及其在LTP分析中的应用
为了探讨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 MN)对下行激活的突触反应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脊髓运动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中的应用,本文应用新生大鼠(84...
罗浩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