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儿童CT扫描部位及有效剂量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儿童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儿童患者与14周岁以上患者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剂量监测软件,调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过CT扫描的125 147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儿童542例,14周岁以上患者124 605例。根据儿童患者扫描部位和扫描剂量,分析儿童各年龄段剂量差异,比较儿童与14周岁以上患者各扫描部位的剂量差异。结果 头颅(39.67%)、四肢(36.90%)是儿童最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腹部(20.77%)及四肢(48.87%)是构成儿童有效剂量的主要部位。儿童组随着年龄段升高,单次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2,P〈0.05)。儿童组平均DLP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567.38±433.03) mGy ·cm和(5.58±5.45) mSv,均明显小于14周岁以上组的(737.75±172.40) mGy ·cm和(11.07±2.59)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4、-4.12,P〈0.05)。各扫描部位中,除儿童组颈部及四肢平均DLP高于14周岁以上组(Z=-2.04、-3.97,P〈0.05),其他部位儿童组均低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换算为有效剂量,除14周岁以上组胸部平均有效剂量高于儿童组,其他部位儿童组均高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Z=-3.03、-3.11、-4.12,P〈0.05)。结论 儿童CT在扫描参数及剂量控制上进行了优化,但由于儿童较14周岁以上患者更加敏感,对儿童的防护仍需引起重视,儿童CT扫描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
- 王鑫宏刘成佳孙建忠胡婷婷丁文洪章伟敏
- 关键词:CT儿童
- CT检查所致肝癌患者受照剂量水平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肝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结果,在病情诊断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辐射伤害,而目前关于患者多次CT扫描导致的累积剂量缺乏统计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患者的年累积扫描次数及累积剂量进行统计分析,以对临床CT扫描开单的合理性作出指导.
- 王鑫宏孙建忠张文姬张德营胡婷婷穆传龙章伟敏
- 关键词:肝癌患者CT检查CT扫描病情诊断统计分析
-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42例拟诊断为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MSCT检查和病理检查.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早期鼻咽癌106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普通MSCT、MSCT MPR诊断早期鼻咽癌与病理检查一致性,普通MSCT与MSCT MPR诊断早期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随访106例鼻咽癌患者,经病理学确诊复发40例.然后比较普通MSCT、MSCT MPR诊断鼻咽癌复发与病理检查一致性,普通MSCT与MSCT MPR诊断鼻咽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普通MSCT、MSCT MPR诊断早期鼻咽癌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别为中和优(κ=0.541、0.873,P均<0.001),普通MSCT、MSCT MPR诊断鼻咽癌复发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别为中和良(κ=0.404、0.727,P均<0.001).普通MSCT诊断早期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90%和72.22%,诊断鼻咽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2.50%和69.70%,MSCT MPR诊断早期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28%和94.44%,诊断鼻咽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00%和84.85%,MSCT MPR诊断早期鼻咽癌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普通MSCT,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合MPR可以提高MSCT对鼻咽癌早期诊断价值,并提高其对鼻咽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 王秀娟胡婷婷宣伟玲陈祖华
- 关键词:鼻咽肿瘤复发多平面重建技术
- 住院病人年累积CT有效剂量研究
- 螺旋CT新技术在为临床诊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使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增加,加大了对患者的潜在危害.如今住院病人更多的依赖CT检查,本研究通过住院病人住院期间接受CT检查的累积剂量,探讨医疗X射线检查累积剂量的影响因素及有效...
- 王鑫宏章伟敏孙建忠张德营胡婷婷
-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操作管理
- 文献传递
-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在颈部CTA中的应用
- 2014年
- 颈部CTA扫描范围较长,过高辐射剂量可增加致癌风险性;如何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曝光剂量为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进行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
- 胡婷婷王鑫宏张德营丁文洪丁信法章伟敏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造影剂
- 颈部血管成像低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的探讨
-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 Flash Spiral(FS)扫描模式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时降低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常规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扫描模式组(A组)和FS模式扫描组(B组),...
- 胡婷婷王鑫宏张德营丁文洪丁信法章伟敏
- 未成年人CT扫描部位及有效剂量分析
- 目的 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未成年人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 1.软件设计:自行设计1个软件,患者CT检查后,检查信息实时发送到软件工作站,软件实时读出存储在Dose Re...
- 王鑫宏孙建忠章伟敏丁文洪华建明胡婷婷穆传龙刘成佳葛畅
- 关键词:CT儿童
- 住院患者年累积CT有效剂量的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医疗X线检查已成为公众辐射的主要来源,根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在2009年3月初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人均有效辐射剂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3.6 mSv增加到6.2 mSv ,其中人均医疗辐射剂量从0.53 mSv 增加到3.00 mSv,增加了近5倍,而其中CT检查的剂量占增加剂量的一半。越是先进发达的国家CT产生的辐射剂量越大,在美国高达67%[1-2]。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很多依赖CT检查结果,其累积有效剂量值得关注。笔者拟通过软件统计分析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接受CT检查的累积剂量,探讨医疗X射线检查累积剂量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管理方法,为今后医疗X线检查的更广泛使用提供借鉴,为监测剂量对于人体的长期生物学效应做准备[3-4]。
- 王鑫宏章伟敏孙建忠张德营胡婷婷
- 关键词:CT检查住院患者X线检查辐射防护
- 应用高分辨率CT局部放大重建提高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3,P<0.05)。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
- 王鑫宏孙建忠胡婷婷章伟敏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基于ACS模型的脑血管CT成像扫描条件及图像质量探讨
-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管电压及噪声指数指导毫安自动调节与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关系,以确定头颅CTA扫描时最优扫描条件.方法使用PH-3头颅CT血管造影仿真模型(ACS),采用16排螺旋CT(GE Optima 540...
- 胡婷婷刘成佳孙建忠张德营章伟敏李旭
- 关键词:仿真模型脑血管管电压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