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富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3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航天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研制的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效果。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制造右胫骨中段骨折并行复位和外固定,实验组采用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行X线、组织病理和扫面电镜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通过纵向抗拔出、水平抗扭转以及三点弯曲实验比较两种外固定架的力学特性。结果两种外固定方式均能对复位后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实验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X线检查提示两组骨折均能达到良好复位稳定,术后4、8、12周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新生骨组织HE染色提示,实验组骨折断端纤维连接、新生骨小梁、板层骨均形成较早,骨塑形较快;电镜扫描显示,实验组骨折断端新生骨形成较早,密度稍大。力学实验证实:拔出最大力、抗扭转最大扭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三点弯曲最大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稳定牢靠,松动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抗拔出、抗扭转能力优良,成本低廉,通用性强。 陈喆 袁志 杨大钊 邓岳 裴富强 毕龙 姬传磊 高嘉锴关键词:外固定架 骨折固定 长骨骨折 膝关节0°及30°时TT-TG值的变化 2023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处于不同屈曲角度时TT-TG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脱位组(n=40)及对照组(n=40)的膝关节0°及30°的MRI图像,采用盲法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骨科主治医师独立测量。结果在膝关节0°时,髌两组的TT-TG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30°时,两组的TT-TG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同一组中的不同角度下,两组TT-TG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0°至30°时TT-TG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测量TT-TG值需充分考虑到膝关节所处的屈曲角度,在膝关节由屈曲向伸直变动时,TT-TG值会逐渐增大。 张飞 裴富强 杨大钊 邵青伟 邓岳关键词:髌骨脱位 髌股关节不稳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共110例随机分组,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7例,设为观察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3例,设为对照组。两组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9.3±14.8)min、(104.8±43.7)min(t=5.788,P〈0.05),切口大小分别为(6.7±2.1)cm、(13.8±2.7) cm(t=15.454,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23±0.72)月、(3.76±0.68)月(t=3.962,P〈0.05),术后3个月Rasmussen评分分别为(23.23±3.72)分、(20.76±3.68)分(t=3.498,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分别为(26.14±2.74)分、(24.06±3.54)分(t=3.460,P〈0.05),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0.70%(46/57)、54.72%(29/53)(χ2=8.548,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3/57)、23.96%(18/53)(χ2=14.644,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Ⅳ型)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疗效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邵青伟 张开放 杨大钊 苏波 裴富强关键词:关节镜 复位 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皮肤撕脱伤42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1]。皮肤撕脱伤是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之一,可因伤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可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 裴富强 邓岳 杨大钊 苏波关键词:皮肤撕脱伤 大量失血 皮肤坏死 瘢痕挛缩 慢性溃疡 深筋膜 两种方法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比较 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为细胞治疗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但其培养未曾使用过胰酶冷消化法,故对此方法进行探索,并与组织块法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一种方便易行、培养成功率更高的方法。目的:观察胰酶冷消化法与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胰酶冷消化法和组织块法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n=6)。记录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首次出现时间及原代培养周期,绘制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其向成神经及成脂方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使用上述2种培养方法均可获得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胰酶冷消化法首次出现贴壁细胞时间早于组织块法(P <0.05),原代培养周期短于组织块法(P <0.05);(2)生长曲线提示在进入平台期后的各个时间点胰酶冷消化法培养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组织块法(P<0.05);(3)2种细胞具有均一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29,CD105,不表达CD34,CD45;(4)2种方法培养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均具有成神经及成脂分化潜能;(5)上述结果表明,对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而言,胰酶冷消化法具有明显优势。 张飞 王武 李慧娟 刘亚飞 张宝刚 裴富强 邵青伟 武忠炎关键词: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法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支架与传统外固定支架应用实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支架在兔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实验用健康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造胫骨中段骨折模型。实验组应用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支架,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固定支架,两组均实施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术。X线检查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取新生骨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并测定血清及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式均能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外固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复查X线,在相同时间点(4、8、12周)实验组骨折愈合更快;实验组HE染色显示骨折断端纤维连接、新生骨小梁、板层骨形成较早,骨塑型较快;在骨折愈合早期,实验组血清中BMP-7(185±9.6 vs 147±7.20,P=0.03)、TGF-β1(2555±104.7 vs 2142±94.7,P=0.04)及bFGF(104±8.3 vs 77±4.9,P=0.04)细胞因子浓度(pg/ml)高于对照组,且新生骨组织中可检测到BMP-7和TGF-β1蛋白的高表达。结论: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支架在加强骨折固定、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断端愈合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较好。 陈喆 毕龙 姬权磊 高嘉锴 杨大钊 邓岳 裴富强 袁志关键词:胫骨 外固定器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膝关节伸直位及屈曲30°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与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垂直距离比值对髌骨不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测量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位(30°)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垂直距离(TT-TE),探究不同屈膝角度下TT-TG/TT-TE对髌骨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髌骨不稳患者40例(观察组)及同期无髌骨不稳患者40例(对照组),通过MRI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位(30°)TT-TG、TT-TE,并计算TT-TG/TT-TE。比较两组指标差异,并分析TT-TG/TT-TE对髌骨不稳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位(30°)TT-TG、TT-TG/TT-T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T-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0°)TT-TG、TT-TE及TT-TG/TT-TE均显著高于屈曲位(30°)(均P<0.05)。两组患者伸直位(0°)与屈曲位(30°)各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伸直位(0°)与屈曲位(30°)TT-TG/TT-TE AUC均大于0.9,以屈曲位(30°)时最佳。结论:不同屈膝角度下TT-TG/TT-TE能消除个体化差异的影响,对于髌骨不稳较TT-TG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代鹏举 杨大钊 张元锴 裴富强 张飞 樊立宏关键词:髌骨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