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学伟

作品数:43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22篇岩溶
  • 7篇裂隙
  • 6篇运移
  • 6篇污染
  • 5篇地下水
  • 5篇教学
  • 4篇地质
  • 4篇溶质
  • 3篇岩溶裂隙
  • 3篇岩溶山区
  • 3篇岩溶渗漏
  • 3篇岩溶塌陷
  • 3篇水文地质
  • 3篇塌陷
  • 3篇裂缝
  • 3篇磷石膏
  • 3篇课程
  • 3篇补给
  • 3篇测压
  • 3篇测压管

机构

  • 42篇贵州大学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贵州宏信创达...

作者

  • 43篇褚学伟
  • 16篇丁坚平
  • 12篇王中美
  • 6篇段先前
  • 6篇綦娅
  • 4篇李博
  • 3篇张雪梅
  • 2篇蒋文杰
  • 2篇董毓
  • 2篇王益伟
  • 2篇许模
  • 1篇杨根兰
  • 1篇彭展翔
  • 1篇李涛
  • 1篇杨先寿
  • 1篇王伍军
  • 1篇姜涛
  • 1篇陈丽霞
  • 1篇陈兴帅
  • 1篇杨磊

传媒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地下水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人民长江
  • 2篇工程勘察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2篇中国水运(下...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水利科...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视界观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在贵阳市市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的分布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情况,并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及数量进行了评价,为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基础。
綦娅褚学伟
关键词: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资源评价
贵州大型工业废渣堆场岩溶渗漏污染治理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由于贵州省大部分为岩溶地区,而各种工业废渣堆场大多存在废水渗漏问题,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探讨岩溶地区工业废渣堆场废水渗漏治理方法,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工业废渣堆场渗漏污染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分析表明,各堆场所采用的悬挂帷幕、截水帷幕、HPDE膜、采空区回填等防渗治理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岩溶系统的复杂性,渗漏污染仍不能得到根治。今后应尽快开展岩溶地区废弃物堆存标准的研究,实施全防渗措施,力求彻底杜绝渗漏污染问题。
党爽褚学伟丁坚平
关键词:岩溶渗漏污染治理工业废渣堆场
岩溶洼地内涝蓄水量与不同级次裂隙对溶质迁移影响的室内实验与模拟被引量:7
2020年
岩溶洼地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岩溶地下水为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研究岩溶洼地内涝条件下裂隙系统中的溶质迁移及响应规律可为峰丛洼地区岩溶地下水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岩溶洼地-裂隙系统物理模型,采用对流-弥散模型和脉冲响应模型对溶质迁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级次裂隙和内涝蓄水量大小对溶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裂隙作为优先水流通道,对溶质迁移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小裂隙对溶质迁移起暂时储存和缓慢释放的调蓄作用,其溶质迁移的叠加过程使总出口溶质迁移的"拖尾"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内涝蓄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增强,导致溶质峰值质量浓度降低、溶质质量浓度回归至本底值的时间延长、延缓释放溶质的质量增加。该物理模型是对复杂岩溶洼地系统内污染物迁移研究的一种新探索,其模拟结果进一步深化了对洼地内涝条件下面源污染物在岩溶水系统中迁移规律的认识。
季怀松罗明明褚学伟张雪梅
关键词:岩溶洼地物理模型
贵州西部茅口组灰岩岩溶作用的关键元素与化学溶蚀指数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厘定茅口组灰岩岩溶化程度的化学溶蚀指数(chemical dissolution index,CHI),采用岩矿鉴定、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试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确定贵州西部茅口组灰岩岩溶作用的关键元素,依据主成分贡献率理论建立化学溶蚀指标。结果表明:强岩溶化、中岩溶化和新鲜灰岩微观平均面岩溶发育率分别为16.658%,7.892%,0.073%;不同岩溶化程度灰岩地球化学成分差异的关键元素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Ca,Si,Fe,Al,Mg,O,C;建立的半定量化学溶蚀指数为CHI=-16.937×ln w(Ca)-5.675×ln w(Mg)-4.925×ln w(Si)+3.025×ln w(Al)+1.240×ln w(Fe)-43.308,该指数基本反映了灰岩岩溶化实际情况,可为贵州西部岩溶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双同钊王中美蒋文杰褚学伟
关键词:岩溶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并应贯穿于课堂授课各环节。本文以《水文地质学基础》为例,从课程目标及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施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探索,构建了“1252”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以客观量化指标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
褚学伟段先前王中美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种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台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台架,一种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台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底面,所述第一面设置在箱体左侧面,所述第二面设...
李博褚学伟班文韬
文献传递
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在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清镇市工业西区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它们直观反映了水体特征的变化规律,是对水环境要素进行科学定量描述的数学方法。文章采集了区内9个监测点水样,通过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和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清镇市工业西区地下水实施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清镇市工业西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较好,但是个别区域地下水水质很差,达到了Ⅴ类水质,主要受Mn O-4、NH4、NO-2等指标超标影响。文章对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指数法以最差水质指标所属类别作为综合水质类别;强化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和最严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情况,加大了最严重污染物的权重评价,因此结果表现为过度保护。模糊评判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它能够将一些边界模糊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同时兼顾各个评价因子对水质的综合影响,可以公正、客观的反映出每个污染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羊永夫褚学伟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地下水质量评价模糊评判法综合指数法
不同时间序列模型在岩溶山区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2023年
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精度对于煤矿开采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老鹰山煤矿为例,分析降雨与矿井涌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期月及前第1个月降雨量与涌水量相关性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而与前第2个月至第5个月的相关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基于矿井涌水量及降雨量,建立了单因素季节性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及多元季节性时间序列SARIMAX模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91.7%的预测值达到B级探明的矿井涌水量,预测精度均较高,SARIMAX模型预测结果的MAPE为18.57%,小于SARIMA模型的25.27%,预测精度更优。
邹银先褚学伟段先前刘埔王中美王益伟
关键词:岩溶山区矿井涌水量SARIMA模型
基于集中补给-排泄的裂隙水运移模拟试验
2019年
裂隙渗流的特殊性使传统的野外地质手段受到很大的限制,室内模拟成为现今研究裂隙水渗流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揭示裂隙中水流的运移特性,该试验基于不同定水头与不同初始水头,针对稳定流过程与单次补给-排泄过程,共进行了81组裂隙渗流模拟试验。结果发现:(1)裂隙稳定渗流的流量与裂隙宽度的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2)裂隙水排泄过程出现拐点,拐点前为承压阶段,拐点后为非承压阶段;(3)在退水规律非线性拟合中,多项式拟合的相关性优于指数拟合。该试验的研究成果在裂隙水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领域具有参考意义。
张雪梅丁坚平褚学伟令狐燕艳吕子明
关键词:水动力特性
集中补给-排泄条件下裂隙水的运移特征
2022年
构建集中补给-排泄单裂隙模型,通过改变裂隙倾斜角度、隙宽及流量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分析集中补给排泄条件下单裂隙水流及示踪剂穿透曲线特征。结果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裂隙水流为非均匀流,示踪剂从补给口向排泄口运移的剖面呈现一种“反均衡”状态,二次多项式公式能很好地描述单裂隙中水力梯度和流速的关系。(2)示踪剂运移为非费克运移,示踪剂在裂隙内存在相对滞留区,这是造成示踪剂穿透曲线拖尾现象的主要原因。
张启林褚学伟蒋娟付海张佳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