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美珍
-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研究
- 2010年
- 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的评价模型。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的地震活动、断层发育程度、地壳垂直形变、第四系厚度及地热分布等特征,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建立这些影响因子与地壳稳定性之间相关性的转化原则,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建立并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模型的实际输出插值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的等值线图。与前人对该区地壳稳定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是比较可靠的。
- 詹美珍詹文欢姚衍桃
- 关键词:地震活动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BP人工神经网络
- 南沙海槽断裂带活动性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主要讨论了南沙海槽断裂带的活动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对海槽及附近海域的地质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沙海槽有活动断裂、火山岩侵入、海底滑塌和地震等不稳定因素。南沙海槽形成演化过程较为复杂,经历过多期逆冲推覆变形和褶皱隆升等构造活动,其中逆冲和隆升等活动现今可能仍在进行,属于次不稳定区域。另外,海槽西南端有滑塌现象和海底阶梯存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所以,海槽及邻近海区的工程建设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不稳定因素,应尽量避开不稳定地区或采取工程加固措施等。
- 张殿广詹文欢姚衍桃刘再峰詹美珍张帆
- 关键词:活动性
-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发育过程中的地壳活动信息被引量:2
- 2006年
-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在其发育过程中不但记录了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同时也记录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信息,与珊瑚礁发育相关的地壳活动主要有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等.断裂活动在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的高分辨率电火花浅层地震剖面有清晰记录,并表现为新生的断裂切割珊瑚礁体;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南海西北部尤其是雷州半岛西南部第四纪火山活跃,对珊瑚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珊瑚岛.
- 詹文欢姚衍桃孙宗勋詹美珍孙龙涛刘再峰张志强
- 关键词:珊瑚礁地壳活动南海西北部
- 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礁体结构与场地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珊瑚礁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为适应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求,珊瑚礁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区无论在其物质组成还是发育环境上都具有独特性,该区海洋水动力作用在珊瑚礁体不同部位强度不同,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是造礁珊瑚生态环境和碎屑沉积分带的主要原因,它与珊瑚礁地貌分带、珊瑚礁工程性质相结合,形成了珊瑚礁不同的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分带。在分析了该区地质背景、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分带等的基础上,对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区场地稳定性进行探讨,为该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 詹文欢詹美珍孙宗勋姚衍桃张志强张帆
- 关键词:珊瑚礁岩体结构
- 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综合研究断裂、地震、地壳升降等构造活动以及岩土体类型、第四系厚度等因素对区域地壳稳定的影响,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地壳稳定性特征。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构建断裂和地震对稳定性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图,解决了线性类等影响因子不易进行空间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运用LM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稳定区面积略大于不稳定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4%和46%。区内不稳定区域呈带状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断裂带控制。
- 张志强詹美珍詹文欢姚衍桃孙杰
-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GISBP神经网络LM算法珠江三角洲
- 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侵蚀现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对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的侵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在2年的调查时间内对监测岸段的海岸线位置及海滩地形开展了5次重复测量。各次测量结果的对比表明,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岸线平均后退速率达15m.a 1;海滩地形剖面的动态变化则显示海岸侵蚀和淤积情况随季节而改变,在2008年台风"黑格比"登陆后,研究区岸线大幅后退,岸滩地形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对研究区海岸侵蚀特点的分析,认为砂质海岸的脆弱性和水动力作用是该区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风暴潮是造成该区海岸严重侵蚀的重要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研究区的海岸侵蚀。
- 张帆詹文欢姚衍桃孙杰詹美珍
- 关键词:海岸侵蚀风暴潮
- 黄岩海山链俯冲与吕宋岛斑岩铜金成矿被引量:9
- 2015年
- 菲律宾吕宋岛上约5Ma以来的斑岩铜金矿床主要集中在北部的Baguio和Mankayan地区,它们在时空上与黄岩海山链密切相关。1907~2013年间的地震数据表明,在吕宋岛中部(16°N)附近存在地震稀疏带。吕宋岛上的斑岩铜金矿床分布在该地震稀疏带的两侧。收集到的相应时期埃达克岩的Sr/Y-(La/Yb)N、Sr/Y-Y和La/Yb-Yb图解表明,这些埃达克岩几乎都是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吕宋岛北部侵入型埃达克岩相比,位于16°N附近的埃达克岩具有更高的Sr含量,这可能与南海古扩张脊俯冲撕裂形成的板片窗有关。斜长石是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之一,因此,撕裂的洋壳边缘的辉长岩层部分熔融,形成具有更高Sr含量的埃达克质岩浆。而位于吕宋岛南部Bataan弧中的埃达克质火山岩,可能是在南海古扩张脊俯冲之前形成的。根据已发表的斑岩铜金矿床数据,Mankayan地区的成矿年龄在约3.5~1.4Ma,Baguio地区的成矿年龄在约3.1~0.5Ma之间,有从北向南变年轻的趋势,这与黄岩海山链沿马尼拉海沟向南迁移一致。此外,吕宋岛北部Mt.Cagua到Baguio之间存在一个延伸了220km的第四纪火山活动的空隙,该区域大部分火山已经在中新世停止活动。这可能是黄岩海山链的俯冲使得俯冲倾角逐渐变缓、挤压加强而导致的。同时期的斑岩铜矿床正好分布在这一火山空隙中,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 詹美珍孙卫东凌明星李贺
-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床埃达克岩
- 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相地层的区内对比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根据岩性、产状和地貌等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岸出露的前全新世海相地层5个典型剖面进行区内对比,以恢复该套地层的产出序列,并推测海相地层的分布范围。结合海相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莲花山周缘海岸的地貌特征,探讨了该海岸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以前,有河流自东南向西北经德义岭、莲花山入海,海相地层沉积区属于滨岸环境,是该海岸带当时受海水进退作用的主要区域,接受着波浪从北面、河流从南面带来的沉积物;中更新世至今,受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河流被隆起的火山锥阻挡而截流或改道,海相地层沉积区则被抬升成为陆地,并在全新世海岸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今宽广的海蚀平台,海岸后退平均速率约为10 cm/a。
- 姚衍桃詹文欢孙金龙刘再峰詹美珍
- 关键词:海相地层海岸演变
- 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三角洲演化的关系被引量:39
- 2008年
- 综合已有资料,重新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在第四纪形成或重新活化的基底断裂把三角洲切割成一系列的断块,并且在垂直运动上以沉降为主导,为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系沉积创造了空间。另外,第四系两期河流相砂砾层分布的差异反映了古河道在晚更新世海侵后、全新世海侵前所发生的变迁,这主要是断裂活动的结果。因此,在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新构造运动既影响着三角洲的沉积又控制着河道的变迁。
- 姚衍桃詹文欢刘再峰张志强詹美珍
-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断块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