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贵军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现代影像和电生理监测对脑干肿瘤的功能定位及手术全切除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提示的重要白质纤维束功能区与肿瘤的相互关系,预测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研究脑干功能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肿瘤的手术提供敏感、准确、安全的术前、术中、术后监测手段。方法:对16例脑干手术患者术前进行DTT成像,预测手术风险及评估肿瘤对脑干的影响;用同一监测仪于手术前、中、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实时动态监测,研究手术操作对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前DTT成像提示重要白质纤维束功能区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分为:相邻未累及、紧邻推移锥体束、浸润锥体束,术中BAEP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各波潜伏期的延长,BAEP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均延长,而以Ⅴ潜伏期、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术前根据DTT提示的重要白质纤维束功能区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判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可预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状态。监测BAEP潜伏期或波幅的变化作为敏感指标确实提供了快捷的报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术中损伤,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 吉宏明张汉伟贾贵军张刚利王春红
- 关键词:脑干肿瘤手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护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n=32)和显微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脊髓拴系松解情况等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后3年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等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逼尿肌漏尿点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3项术前尿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术区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脊髓拴系完全松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8%(30/32)、90.0%(27/30),P>0.05];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281.4±30.3)ml、(333.9±35.7)ml]、手术时间短[分别为(81.5±10.1)min、(96.7±8.3)min]、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2.9±2.5)d、(14.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术后3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与显微镜组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膀胱安全容量大[分别为(264.4±28.7)ml、(245.8±25.8)ml]、膀胱残余尿量少[分别为(106.3±16.5)ml、(118.5±22.7)ml]、逼尿肌漏尿点压低[分别为(30.5±9.1)cmH_(2)O(1 cmH_(2)O=0.098 kPa)、(36.4±9.1)cmH_(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两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均上升、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
- 程涛王鹏程颜波贾贵军
-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显微外科手术尿动力学
-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和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发肿瘤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差,综合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 张刚利贾贵军李荔荣吉宏明张汉伟
- 关键词:淋巴瘤手术化学疗法疗效
- 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101例病人,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病人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醒脑静组良好率最高。在凝血功能异常上,常规治疗组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的凝血功能异常较少。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病人病死率,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病人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 张刚利陈胜利吉宏明贾贵军张汉伟王树荚
-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醒脑静注射液
- VEGF、PCNA、Ki-67、P53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VEGF、PCNA、Ki-67、P5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垂体腺瘤中VEGF、PCNA、Ki-67、P53的表达,并计数MVD,结合影像、手术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垂体腺瘤中VEGF、PCNA、P53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x^2=0.020,P〉0.05);(2)垂体腺瘤中VEGF、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x^2=9.396,P〈0.05),PCNA、P53、Ki-67的表达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VEGF、PCNA、P53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Ki-67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Ki-67更多地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性及预后;(2)VEGF、MVD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CNA、P53、Ki-67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管密度的改变不能完全代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或者仅在垂体腺瘤某些病理型中可以代表一定的侵袭性。
- 吉宏明贾贵军张钢利张汉伟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KI-67核抗原P53蛋白
-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3
- 2014年
- 寰枢椎脱位病人常因延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人可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凹陷症及先天性寰枕融合、脊髓空洞症等先天性畸形。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仍是目前该病的标准外科手术方法。
- 贾桂萍张建华贾贵军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颅颈交界区畸形护理配合
- 影像塑形及电生理监测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影像塑形及电生理监测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颈枕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影像、塑形技术及电生理监测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行影像评估、三维塑形模拟、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并根据术后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影像学显示:固定复位良好19例,复位不良2例;骨性融合良好21例.患者术后均不同程度临床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6~34个月,JOA评分平均(11.67 ±3.16)分与术前(7.61±3.2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6,P<0.01).结论 颈枕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影像评估、塑形及电生理监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精确度,临床效果满意.
- 贾贵军吉宏明张燕张刚利姚晓辉胡昌辰任晋瑞
-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先天畸形电生理监测
- 椎管内肿瘤合并脊柱骨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
- 贾贵军
- 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暴发性感染诊治初步探讨
- 目的:探讨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暴发性感染的诊断,临床分期,临床特点,病因学,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4例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暴发性感染的病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4个病例中均在短时间内(48 h内)出现...
- 贾贵军吉宏明张世渊张刚利
- 椎管内肿瘤合并脊柱骨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
- 贾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