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传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TGF-β1、BRCA2和HER2、ER、PR的表达,并选择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GF-β1和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参与分析的变量中,与BRCA2明显相关的变量为HER2、TGF-β1,与TGF-β1相关的变量为BRCA2。结论乳腺癌BRCA2过表达与TGF-β1、HER2表达相关,三者表达有一定协同性,联合检测可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 李军川竺红宇陈廷煊代桂华邹兰英赵会传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BRCA2
- 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5例非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ERG及CD3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5例血管源性肿瘤患者均有ERG及CD31表达,其中肿瘤良恶性及肿瘤类型与ERG表达并无相关性,ERG和CD31表达基本一致;而25例非血管源性肿瘤者中基本不存在ERG表达(除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外);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表达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5%。结论: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血管源性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CD31检测可为鉴别、确诊血管源性肿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赵会传张亚李军川任红兵夏波
- 关键词:血管源性肿瘤CD31
- 食管颗粒细胞瘤七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均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单发,呈结节状或息肉状局限性隆起于黏膜下,呈灰白色或浅黄色,质中。镜下见瘤细胞位于鳞状上皮黏膜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大,形态不一,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含大量分布均匀的红色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位于中央,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神经标记物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弥漫强阳性,PAS染色阳性。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女性患者多见,良、恶性颗粒细胞瘤组织学上表现相似,无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
- 邹兰英赵会传王晓艳郭琼严丽
-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食管病理学
- 胃肠间质瘤中mTOR和p-mTOR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关系,探讨其在间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蛋白mTOR、p-mTOR、PTEN、P27、VEGF和EGFR的表达。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分极低和低度危险性与中度和高度危险性两组,mTOR、pmTOR表达阳性率在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组明显增加,与极低和低度危险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表达阳性率在肿瘤大小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5cm组明显增加,mTOR、p-mTOR表达阳性率在PTEN、P27、VEGF、EGFR表达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p-mTOR的表达在危险程度分组的差异,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p-mTOR在胃肠间质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竺红宇李军川邹兰英陈廷煊王晓艳赵会传许君
- 关键词:MTOR
- 成人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 2017年
- 患者女,63岁。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部隐痛,不伴向他处放射,不伴恶心呕吐,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体力下降。
- 熊霞赵会传彭婕
- 关键词:体格检查门静脉期梭形细胞
- 纳米炭在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示踪、定位、清扫和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的示踪、定位、清扫和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7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炭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术后记录实验组、对照组检出所有淋巴结直径、数量、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将实验组所有淋巴结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及CK20免疫组化,对CK20免疫组化与HE染色检出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760枚)与对照组(459枚)检获的总淋巴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有患者淋巴结总数均大于12枚,而对照组有8例小于1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60枚)与对照组(197枚)在术中检获直径≤5 mm的微小淋巴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规病理HE染色检出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60枚淋巴结中,常规HE染色(43枚)与CK20免疫组化(64枚)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与HE染色对直肠癌Ⅲ期患者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米炭示踪剂运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能有效定位肿瘤,术中指导医师进行淋巴结清扫,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加微小淋巴结(直径≤5 mm)检出的数量;术后使用CK20免疫组化可以提高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检出,有助于提高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及制订患者术后的个体化辅助治疗。
- 余仁涛向进见蒋雪峰赵会传胡小苗肖宝来谢建平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1月女婴,枕部包块逐渐长大8月,镜下可见单核组织细胞及杜顿巨细胞,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等。结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系统性病变可能会危及生命。
- 邹兰英李军川陈廷煊赵会传郭琼
- 关键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临床病理
- 非小细胞肺癌BRCA2的表达及其与ER、PR及c-erbB-2相关性研究
- 李军川竺红宇陈廷煊邹兰英赵会传代桂华郭琼余强任红兵
- NSCLC患者BRCA2蛋白阳性表达率达38.5%,虽然低于阴性的61.5%,但说明了BRCA2在NSCLC可以出现阳性表达,BRCA2表达存在具有的广泛性需要通过对NSCLC的生存情况和大量样本的研究来说明。年龄是NS...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高危因素基因靶向治疗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诊断、免疫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颅内HPC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结束肿瘤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7个月-5年的随访,4例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射治疗,最终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其余6例患者术后采用放射治疗,最终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其中1例患者复发3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或颅外转移。在光镜下可观察到瘤组织主要由卵圆形瘤细胞及密集梭形细胞组成,其中也会存在鹿角状分支血管(口径不一)。免疫组化及特染示:SMA(3/7)、EMA(1/7)、CD57(2/7)局部病灶呈阳性,瘤细胞Vim、Bcl-2、CD34、CD99(7/7)等均呈强阳性。KI-67指数介于5%-10%,复发病例KI-67均在25%以上;C-erbB-2(7/7)呈点状阳性。网状纤维染色代表肿瘤产生的网状纤维将整个血管包围,并将每一个瘤细胞包绕。结论:颅内HPC的侵袭行为较明显,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结合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临床特点等多方面特点,将其他具有类似组织形态的肿瘤排除。
- 赵会传张亚李军川任红兵夏波
- 关键词: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病理分析免疫表达
- 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索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浸润程度相关及能否为胃癌浸润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对应转移淋巴结、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β-catenin检测,分析β-catenin在胃腺癌及对应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明确β-catenin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β-catenin表达有无差异性。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组织细胞膜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2/12),在胃腺癌组织细胞膜的表达率为29.5%(46/156),在转移淋巴结细胞膜的表达率为10.0%(4/40)。β-caten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2=2.160,P=0.142)、性别(χ2=1.229,P=0.268)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4.032,P=0.045)、肿瘤分化程度(χ2=6.093,P=0.048)、肿瘤分期(χ2=4.591,P=0.032)、淋巴结转移(χ2=4.485,P=0.034)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在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灶组织(χ2=6.362,P=0.012)。结论β-catenin可帮助判断胃腺癌恶性程度、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
- 杜天幸杨继元李龙赵会传陈廷煊李军川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Β连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