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 作品数:87 被引量:59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分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测量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为诊断前发际线异常和重建正常前发际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体观察和测量205例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按年龄分组,18~29岁为青年组共64例,30—49岁为中年组共75例,5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66例,对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有直线型、中尖直线型、后弧线型和前弧线型4种,青中年组直线型发际线居多,分别占组内48.40%和37.33%,老年组多为前弧线型占34.80%。中发际线(A)均值为6.42cm(5.00~8.50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发际线与面部长度比值均数为0.30(0.22~0.37),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老年组分别与青年和中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和中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发际线(B)均数为5.83cm(3.50~8.00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发际线(C)均数为8.34cm(5.50~10.50cm),组间方差分析结果:青年组分别与中年和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与年龄有关,青、中年人多为直线型发际线,老年人前弧线型发际线居多;自30岁起前发际线从两侧开始逐渐后退,50岁后累及中央,表现为整个前发际线后退。 赵茹 高景 曹海茹关键词:成年男性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MHG)注射后发生并发症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注射PAMHG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个亚群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健康未注射PAMHG)人群相比较。结果:水凝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在各个时间组变化趋势一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水凝胶组均存在1~7项不等的指标异常。水凝胶组T3、T4、T8、NK细胞、Tn亚群含量、Ts亚群含量在各个时间组均低于对照组;水凝胶组Tm和Tc亚群在各个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AMHG作为软组织充填剂注入人体,引起细胞免疫变化,细胞免疫处于增强状态,对机体的长期免疫效应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并长期观察。 孙宝东 刘定华 赵茹 闫迎军 张海林 白明 乔群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免疫反应 并发症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各类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应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1年,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形态满意。结论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因其设计简单、血供充分、术时较短、术后外观良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除头皮以外的身体绝大多数部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局部皮瓣。 黄久佐 王阳 俞楠泽 王晓军 赵茹 白明 龙笑关键词:缺损 两次延迟在扩张皮瓣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介绍一种在扩张皮瓣转移过程中增加扩张皮瓣成活面积的两次延迟法。方法在扩张器注水充分后 ,分两次行延迟术。首先据情在扩张皮瓣设计两条平行切口线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扩张器包膜表面 ,原位缝合。术后 10~ 14d行第 2次延迟术 ,在扩张皮瓣远端设计弧形切口 ,与第 1次延迟术切口相连。切开达扩张器包膜表面 ,缝合切口。第 2次延迟术后 10~ 14d切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应用本法为 16例长宽比值过大 (扩张皮瓣最大面积为 36cm× 9cm ,长宽比例为 4∶1)或旋转转移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行两次延迟术 ,术后皮瓣未见血运障碍 ,10 0 %成活。结论 两次延迟在扩张皮瓣转移中能保障皮瓣的血运 ,并明显提高了扩张皮瓣成活的面积。 吴意光 乔群 刘志飞 李森恺 李养群 柳成 赵茹 宋可新 闫迎军 孙宝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大病灶切除后的创面修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大病灶切除后创面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腹壁成形术、V-Y皮瓣推进术修复我院2003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大病灶患者切除后的创面。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大病灶均切除彻底,切除后未见复发,腹壁伤口Ⅰ期愈合,美观,无并发症。结论腹壁成形术及V-Y皮瓣推进术可以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大病灶切除后提供良好的创面修复方法。 宋可新 刘珠凤 赵茹 王晓军 乔群关键词:腹壁成形术 负压创面治疗在开放性腹部创面合并腹腔内感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负压创面治疗在开放性腹部创面合并腹腔内感染应用的可行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开放性腹部创面合并腹腔内感染患者13例病例资料,患者均于腹部开放性伤口上直接行负压创面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在负压创面治疗后,在体温、引流量、腹内压和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上均有改善,其中1例患者发生肠瘘,后经手术治疗痊愈;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转院,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负压创面治疗应用于开放性腹部创面合并腹腔内感染能够充分引流,有效地去除因感染和组织坏死带来的内外毒素,同时减轻水肿,降低腹内压,防止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出现并使感染局限,明显改善预后。 王智 龙笑 白明 赵茹 王晓军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 腹腔内感染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预防乳头内陷患者矫正器牵引术后乳头坏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降低矫正器牵引法治疗乳头内陷患者术后乳头坏死率。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查阅文献及分析,医护合作改进术后护理方式并制订护理操作规范,应用于2014年—2018年收治的104例(196侧乳头)实施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的患者。结果术后无乳头坏死发生。43侧乳头皮肤破溃,护理7~34 d后全部愈合。结论改进后的术后护理方式可降低乳头坏死率。 曹海茹 李子榕 孙琦 赵茹 马玉芬关键词:乳头内陷 血液循环 护理 坏死率 人体正常皮肤及瘢痕组织中CD3^+表皮内T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通过对 CD3^+表皮内 T 细胞在人体正常皮肤及瘢痕组织中的分布密度的研究,阐明表皮内 T 细咆对表皮细胞发育分化、分裂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表皮内 T 细胞在表皮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正常表皮组织中存在有少量 CD3^+表皮内 T 细胞,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可见较正常组织数量多的 CD3^+表皮内 T 细胞,表皮细胞增生活跃,萎缩性瘢痕组织中未发现有 CD3^+表皮内 T 细胞存在,表皮细胞层平坦。结论正常皮肤组织和瘢痕组织中CD3^+表皮内 T 细胞的分布情况不同,提示 CD3^+表皮内 T 细胞可能与表皮细胞的发育分化、分裂再生有关,CD3^+表皮内 T 细胞在表皮组织中的正常分布,对维持表皮组织的正常形态可能具有特殊意义。 蔡哲 马海欢 赵茹 岳纪良 尹艳花关键词:瘢痕 形态学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严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下肢严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下肢严重感染并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制的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由无菌高分子泡沫海绵、手术用无菌贴膜、医用硅胶管、墙壁式负压引流装置组成)治疗,压力-75~-100 mmHg,每48~72 h更换负压装置,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清洁度及新鲜肉芽生长情况择期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35例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10~63 d(平均18 d)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均一次性获得成功;且耗材费用(20~50元/次)较进口成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1000~3000元/次)低廉。结论: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结合间断清创能够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坏死物脱落,加速愈合,为组织移植、创面修复创造条件;且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白明 龙笑 曾昂 张海林 宋可新 赵茹 刘志飞 乔群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治疗 皮片移植 皮瓣移植 矫正器持续牵引法治疗乳头内陷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了解持续牵引法矫正乳头内陷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以便完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1例(95侧)乳头内陷患者,应用持续牵引法矫正,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31/95侧),其中乳晕皮肤色素改变21.05%(20/95侧)、乳头基底皮肤糜烂5.26%(5/95侧)、钢丝移位4.21%(4/95侧)、乳头坏死2.11%(2/95侧)。结论矫正器法治疗乳头内陷的并发症与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不当有关,可以改进。乳晕皮肤色素改变是持续牵引法矫正乳头内陷的主要并发症,但是不影响乳头的隆起和形态。相比其他术式的瘢痕和切断乳腺导管的并发症,患者更能接受此方法。 龙笑 赵茹 王晓军关键词:乳头内陷 矫正器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