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院东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岩石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化学特征
  • 2篇岩石学
  • 2篇羌塘
  • 2篇青藏高原北部
  • 2篇火山岩
  • 1篇大兴安岭中段
  • 1篇地电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起源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厚度
  • 1篇油茶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7篇赵院东
  • 6篇黎广荣
  • 6篇刘建峰
  • 6篇迟效国
  • 4篇赵芝
  • 4篇董春艳
  • 3篇赵秀羽
  • 1篇郇恒飞
  • 1篇高铁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07'全...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藏北岩石圈厚度与减薄机制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天然地震S波和大地电磁测深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藏北岩石圈厚度模型,两种测量结果的地质含义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地表高程与地壳厚度回归关系的研究,以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作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平均密度取值的约束,并考虑相变因素对软流圈密度的影响,采用均衡理论对藏北岩石圈厚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可能的软流圈温度取值范围内藏北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106~120km,地壳增厚前的岩石圈平均厚度约80km。藏北新生代火山作用和岩浆起源-分凝深度分析表明,藏北现今岩石圈厚度主要受金云母脱水深度所控制。增厚前岩石圈地幔底部温度高于橄榄岩湿固相线温度,并受闪石和金云母高压脱水作用的影响。加厚岩石圈地幔因其底部不断发生脱水低程度熔融而进入软流圈小尺度对流体系,使岩石圈加厚过程中伴随有底部的脉动减薄作用。
迟效国董春艳刘建峰黎广荣赵院东
关键词:岩石圈厚度青藏高原北部
大兴安岭中段东南部糜棱岩化花岗岩的Rb─Sr年龄被引量:7
2006年
东北大兴安岭东南处扎兰屯地区东南部分布着糜棱岩化花岗岩,1∶20万地质图依据其产状及岩石特征将此类变形花岗质岩石划分为混合变质岩系,视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早元古代形成的结晶基底。该区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位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的过渡带上,呈小面积不连续带状出露。研究表明,该区牦牛沟岩体眼球状糜棱岩化花岗岩的钾长石-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3±3.45)Ma,锶初始值为0.733 0±0.000 61,明显高于区域中侏罗世花岗岩的锶初始值(0.705~0.710),糜棱岩化花岗岩的原始结晶年龄可能为古生代。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定向标本显微观测,牦牛沟北东向韧性构造变形带具左行走滑性质,该期左行走滑变形时代的确定对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黎广荣迟效国董春艳刘建峰赵院东
西藏羌塘地区戈木错渐新世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羌塘戈木错出露一套30Ma的钾质火山岩,岩石类型包括橄榄碱玄岩、橄榄粗面玄武岩、霓辉粗面岩和含白榴石响岩。火山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46%~60%之间,Al2O3含量在13%~21%之间,Mg#介于0.14和0.63之间,K2O/Na2O>1。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相容元素(Cr、Ni)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全岩εHf(t)值变化于-1.28~-6.20之间。研究表明,戈木错火山岩母岩浆起源于软流圈流体交代的古俯冲地幔楔的低程度熔融,同源岩浆经历了AFC作用。戈木错火山岩和区域上的鱼鳞山、火车头山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共同组成了羌塘渐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综合南羌塘新生代火山岩岩浆性质的演化,认为岩浆的产生可能与35Ma左右羌塘陆内俯冲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
赵芝迟效国刘建峰黎广荣赵院东
关键词: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羌塘
大地电磁静态效应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宽度、厚度、埋深、电阻率等参数对视电阻率、视相位的影响,发现TM模式受静态效应影响严重;异常体产生的静态效应畸变随埋深变浅而增大,地表异常造成的畸变尤为严重;异常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越大造成的静态效应越明显;相比厚度,同比改变异常体的宽度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更大.通过曲线拟合各参数与视电阻率的相关函数,估算参数计算异常体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以达到改正的目的.
时彬郇恒飞高铁赵院东
关键词:大地电磁数值模拟
羌塘戈木错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戈木错火山岩是近年地质大调查中新发现的一套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戈木错地区,其全岩Ar-Ar年龄为30Ma(李才等,待刊),火山岩不整合于唢呐湖组之上,由8个独立的火山残丘组成。本文简要论述了该套火山岩不仅...
赵芝迟效国刘建峰黎广荣赵院东赵秀羽
关键词: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走构油茶错、纳丁错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对分布于藏北南羌塘地区的走构油茶错和纳丁错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地区火山岩主要由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及粗面岩组成,具有从碱性系列火山岩到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连续演化的特征。锆石U-Pb定年表明两个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34.64±0.55Ma和35.03±0.54Ma,另外在走构油茶错安粗岩和粗面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ε_(Hf)(t)均为正值,但随SiO_2含量的增高,ε_(Hf)(t)有减小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无或轻微Eu负异常,尤其是重稀土出现分馏,大多数样品(Sm/Yb)_N值介于6.30~8.25之间,表明原生岩浆起源于含有石榴石的弱亏损型软流圈地幔,中酸性岩浆所具有的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原生幔源岩浆经AFC作用形成的。始新世末期南羌塘地区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向北俯冲的拉萨地块的岩石圈地幔断离造成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刘建峰迟效国赵秀羽赵芝董春艳黎广荣赵院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油茶地球化学特征VOLCANICS软流圈上涌
青藏高原新生代两类超钾质岩石的成因--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约束被引量:7
2009年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迟效国刘建峰赵芝董春艳黎广荣赵院东赵秀羽
关键词:新生代源区性质岩浆起源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