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洪
-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咪替丁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IL-2、TNF-α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2均明显上升,TNF-α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2高于对照组、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快速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并可调节患儿机体炎症免疫反应。
- 邓永洪殷俊美刘红霞刘仁红张荣贵杨永玲肖毅
- 关键词:轮状病毒西咪替丁细胞因子
- 婴幼儿重症肺炎PCT测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PCT测定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症肺炎75例,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25例,支原体肺炎10例,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P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值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CRP显著低于细菌性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WBC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P<0.01)。重症细菌性肺炎上述三项指标恢复期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值,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血清PCT浓度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随病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P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 刘红霞王英宏邓永洪李小玲刘仁红肖毅
- 关键词:婴幼儿重症肺炎PCT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免疫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干预作用。方法:50例RMPP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纳入本研究,将RMPP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儿予常规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B组患儿常规阿奇霉素治疗,检测对照组儿童及RMP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A、B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RMPP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D3+、CD4+、CD4+/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RMPP患儿血清CD3+、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患儿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增强患儿免疫力,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 邓永洪张荣贵刘红霞刘仁红李小玲肖毅
-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匹多莫德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儿科病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标本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1 241份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中共培养出产ESBLs菌株77株,检出率为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6株,占46.8%,大肠埃希菌41株,占53.2%。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6.8%、63.9%,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3.9%、8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仅为0、2.8%,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2.2%、44.4%,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上对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应根据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西丁、头孢替坦等头霉素类,或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 邓永洪张荣贵刘红霞刘仁红李小玲肖毅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 缩宫素引产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与使用缩宫素引产的关系。方法:我科收治缩宫素引产的120例产妇,按缩宫素使用剂量分为3组(A、B、C组),统计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比率,并与120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作对比。结果:应用缩宫素组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5.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 87,P=0.021 34)。A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00%,与B组的7.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3 41,P=0.072 83),C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2.00%,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 37、2.346 28,P=0.013 36、P=0.014 36)。结论:使用缩宫素引产分娩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缩宫素者,且与剂量有关,应控制总量在12.5 U以下。
- 厉晓萍陈春秀邓永洪李跃琼
- 关键词:缩宫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