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艳春

作品数:206 被引量:586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2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9篇癫痫
  • 32篇基因
  • 24篇细胞
  • 21篇脑电
  • 18篇电图
  • 18篇NDRG2
  • 17篇脑电图
  • 17篇胶质
  • 14篇蛋白
  • 13篇胶质瘤
  • 12篇病例
  • 11篇综合征
  • 10篇肿瘤
  • 10篇难治
  • 9篇视频脑电
  • 9篇突变
  • 9篇氨酸
  • 8篇疗效
  • 8篇难治性癫痫
  • 8篇儿童

机构

  • 17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9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解放军第45...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华山中心医院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宝鸡市铁路医...

作者

  • 203篇邓艳春
  • 37篇刘永红
  • 26篇刘新平
  • 22篇药立波
  • 20篇黄远桂
  • 18篇赵钢
  • 14篇秦娜
  • 14篇郝美美
  • 13篇高杰
  • 11篇聂晓燕
  • 11篇王吉村
  • 11篇张彦
  • 10篇申玉勤
  • 9篇王晓丽
  • 9篇刘南
  • 9篇王小木
  • 8篇任鲜卉
  • 8篇王金香
  • 8篇陈燕玲
  • 8篇杜军丽

传媒

  • 16篇中华神经外科...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第四届CAA...
  • 6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5篇癫痫与神经电...
  • 5篇首届中国遗传...
  • 5篇第九次全国脑...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癫痫杂志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7
  • 13篇2016
  • 25篇2015
  • 8篇2014
  • 30篇2013
  • 19篇2012
  • 19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7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7例难治性癫痫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参数调整方法。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2-3周开机,输出电流为0.25mA,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信号频率为30Hz,脉宽为500μs。分次调整输出电流,其他刺激参数不变。结果经过3—20个月的刺激参数调整,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例患者(71.4%)发作停止,1例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9%,1例患者无明显治疗效果。Engel分级Ⅰ级5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VN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之一在于刺激参数的个体化调整。
申玉勤邓艳春刘丽娟王彦刚李南林夏峰冯国栋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难治性癫痫
分析36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临床及EEG特征
目的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的临床特征、EEG表现及发作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癫痫中心36例JME患者的临床特征、EEG表现。结果临床发作特点:36例JME患者中均伴有肌阵挛(MJ),25例表现为MJ...
王晓丽邓艳春刘永红
抑癌基因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2008年
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是一个与基因活化和抑制密切相关的动态过程,高乙酰化标志活跃转录而低乙酰化则与转录抑制相关。而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组蛋白乙酰化的关键酶,其决定着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参与了肿瘤异常基因表达。而抑癌基因通过对组蛋白赖氨酸末端的乙酰化修饰而改变染色体的结构,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而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与肿瘤的产生、增殖、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现将抑癌基因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做一阐述。
秦晓琴邓艳春
关键词:抑癌基因
发育相关基因ndrg2在胎儿小脑发育早期的表达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为探索新基因ndrg2在胎儿小脑组织中表达分布的特点,进一步研究ndrg2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引产4、5个月胎脑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和总RNA提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drg2在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上述胎儿小脑脑区神经元胞浆均有ndrg2蛋白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ndrg2mRNA在正常胎小脑均有表达,5个月胎儿小脑表达高于4个月胎儿小脑。结论随胎龄增加,ndrg2表达水平增高。
侯双兴邓艳春王小木段丽刘新平药立波饶志仁
关键词:NDRG2免疫组织化学
成人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一例线粒体基因筛查
目的:为了早期对周期性呕吐综征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分析线粒体疾病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的关系,明确线粒体DNA测序对线粒体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1例疑似线粒体疾病的患者,患者男性,25岁,2009年于一次考试失败后...
张彦郝美美邓艳春陈燕玲
痫愈益智汤对癫痫大鼠行为和海马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痫愈益智汤对癫痫大鼠的发作,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腹膜腔注射建立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实验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NS)、痫愈益智汤组(XianyuYizhi,XYYZ)、丙戊酸钠口服液组(Sodium Valproate Oral Solution,VPA)和丙戊酸钠口服液痫愈益智汤联用组(VPA+XYYZ),每组15只。各组在造模同时即开始灌胃给药,持续4周。完全点燃的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用比色法检测海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结果:XYYZ组、VPA组和VPA+XYYZ组大鼠点燃率、死亡率明显低于NS组,点燃潜伏期也明显长于NS组。大鼠水迷宫实验中,XYYZ组和VPA+XYYZ组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多于NS组(P<0.05)。各干预组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NS组(P<0.05)。各干预组和NS组相比,大鼠海马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GSH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痫愈益智汤通过抗氧化损伤机制保护神经元,从而拮抗癫痫的发生并对癫痫鼠的认知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赵钖任鲜卉申玉勤陈燕玲邓艳春谭庆荣
关键词:戊四氮水迷宫实验海马
NDRG2在小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特点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NDRG2 mRNA在小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胚胎期小鼠E10.5 d、E12.5 d、E16.5d和E18.5 d进行脑切片的原位杂交。结果:NDRG2 m RNA在小鼠胚胎发育各期均有持续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端脑、中脑、菱脑、间脑、眼原基、脊髓、小脑原基、海马原基、丘脑、下丘脑和许多神经核团,神经细胞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结论:脑内NDRG2作用贯穿了整个脑的发育阶段,提示该基因在小鼠胚胎组织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刘丽娟史明侯双兴王莉杨丰邓艳春
关键词:NDRG2MRNA原位杂交小鼠
依从性增加对生酮饮食疗效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中国流行疾病调查显示全球癫痫患者现有将近6500万,其中70%-80%的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仍然有20%-30%的患者发作得不到控制。在此情况下,生酮饮食(KD)再此被提上了日程,该饮食方案...
于修贤邓艳春
文献传递
人参皂甙-Rd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赵钢任惠吴裕臣李正仪陈文军许予明吴中亮邓艳春江文张光运李力刘学东王陵夏结来文爱东杨金升晏勇宋允章刘新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系致病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与角膜色...
邓艳春张彦陈新雨杨颖吴元明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