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国栋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篇地震
  • 4篇震源
  • 3篇地震台
  • 3篇台网
  • 2篇地震应急
  • 2篇地震震源
  • 2篇应力场
  • 2篇震相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台阵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2篇VPN
  • 2篇L2TP
  • 2篇4G
  • 1篇地磁
  • 1篇地磁数据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机构

  • 16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6篇郑国栋
  • 7篇张宇
  • 3篇张晨侠
  • 3篇蔡宏雷
  • 2篇陈俊杰
  • 2篇刘俊清
  • 2篇丁广
  • 2篇朴杰
  • 1篇刘财
  • 1篇孙鸿雁
  • 1篇桑成良
  • 1篇张京辉
  • 1篇王帅
  • 1篇陈琳荣
  • 1篇梁姗姗
  • 1篇邹立晔
  • 1篇王勤彩
  • 1篇付琦
  • 1篇殷轶娜
  • 1篇高金哲

传媒

  • 6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岛群岛大地震与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相关性的探讨
2011年
在分析3次千岛群岛大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地质构造背景下千岛群岛大地震引起板块俯冲与我国东北地区地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岛群岛发生7级以上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有较强相关性;千岛群岛在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产生的俯冲作用自东向西对东北板块产生挤压作用,东北地震区相继发生了浅源地震;千岛群岛地区发生地震时,东北地震区地震活动明显提高。
蔡宏雷朴杰陈琳荣赵海源郑国栋张宇周忠伟
关键词:千岛群岛地震
辽宁省“十五”数字化地磁数据分析系统被引量:3
2011年
依据台站"十五"数字化地磁工作需求,结合地磁学科组运行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研发辽宁省"十五"数字化地磁数据分析系统。该软件采用IDL作为开发语言,Oracle 10g数据库管理数据,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3部分,具备数据实时处理、快速成像、操作简便、安全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台站地磁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孙鸿雁殷轶娜郑国栋王帅
关键词:前兆台网地磁数据分析系统设计
Arcgis与Weblogic在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的实际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以Arcgis与Weblogic技术为基础,分别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地震速报快速响应触发与控制系统、震害动态评估系统和自动群呼与短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给出具体方案与软件流程,为现实地震境况的合理、正确处理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工作平台。
张晨侠郑国栋张宇
关键词:地震ARCGISWEBLOGIC应急系统
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震源深度测定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更好地确定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 7.0地震震源深度其发震机理,利用四川、甘肃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波形数据,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首先,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九寨沟MS 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结果显示,节面Ⅰ走向243°/倾角87°/滑动角-158°,节面Ⅱ走向151°/倾角68°/滑动角-3°,矩震级为MW 6.5,矩心深度为8 km;然后,采用ISOLA近震全波形方法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与gCAP方法结果相差不大,矩心深度为7 km;最后,通过sPn震相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此次地震初始破裂震源深度,结果显示深度约为12 km。研究表明,九寨沟MS 7.0地震的矩心深度为7—8 km,初始破裂深度约为12 km。
郑国栋梁姗姗邹立晔梁建宏徐志国安祥宇
关键词:震源深度SPN震相
吉林龙井地震台阵勘选被引量:1
2020年
吉林省地震监测台网自数字化观测以来,地震监测能力和速报速度明显提高,但东部的延边地区测震台网密度仍相对偏低。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区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拟在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建设1个地震台阵,采用圆形阵列方式布设,孔径设为3 km,由9个子台组成。通过图上勘选、宏观勘选、仪器勘选,最终确定9个台点的具体位置,并给出布台方案,为今后实地建设台站打下坚实基础。
张洪艳陈俊杰卢燕红郑国栋高金哲蔡宏雷
关键词:地震台阵
2018年5月松原M_S5.7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6
2019年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松原M_S5.7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重新定位,之后使用CAP方法求解松原M_S5.7地震序列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再借助MSATSI软件包反演得到松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松原M_S5.7地震序列发生在NW走向的第二松花江断裂与NE走向的扶余—肇东断裂交会处,将地震精定位结果沿两条断层走向作剖面分析,NW向剖面主轴长度约为5 km,震中分布均匀,NE向剖面主轴长度亦约为5 km,震中呈倾向NE的高倾角分布;(2)该序列中的4次ML≥3.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节面Ⅰ走向为NE向,节面Ⅱ走向为NW向,均为高倾角走滑断层。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节面解与第二松花江断裂性质基本一致,由此推断第二松花江断裂是本次松原地震的发震断层;(3)松原地区的主压应力方位角为N86°E,倾角为7°,主张应力方位角为N24°E,倾角为71°。松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既受到大尺度的板块构造运动的控制,又受到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太平洋板块对北东亚板块向西俯冲作用下,东北地区产生了近EW向的主压应力,受周边地质构造控制,松辽盆地内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会处易发生走滑型地震,2018年松原M_S5.7地震正是在这种构造作用控制下发生的中强地震。
李君王勤彩郑国栋刘庚周辉周聪
关键词:双差定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体应变日常观测资料浅析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通过对长春净月地震台TJ—IIC型体应变仪观测资料(从安装初期到正常工作及记录到大量应变地震波)的分析,针对台站观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漂移、突跳、阶跃、地震异常及干扰),对各种现象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如何正确理解这些丰富的信息,是准确识别震前异常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将干扰因素与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区分,将其从观测资料中剔除,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台站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冰冰蔡宏雷郑国栋宣立成张宇
关键词:漂移固体潮汐潮汐因子
2006年3月31日吉林乾安M5.0余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2006年03月31日20时23分,松原市乾安县与前郭县交界处的查干花乡附近(44°36′N,124°03′E)发生5.0级地震,是吉林省近40年来最大一次地震。利用流动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对乾安地震余震序列进行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S波快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为NNE,与乾安地震主震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偏差较大,与该区区域应力场方向不一致,表明这次地震与区域的构造变化和应力场调整有关。s波分裂时间延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S波传播时经过的介质性质关系密切,慢波延迟时间在0.02~0.38S之间变化。
迟天峰张新东郑国栋朴杰张宇
关键词:S波分裂延迟时间
VPN技术在吉林九台非天然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以2019年吉林省九台非天然地震流动监测台网的建设工作为例,阐述了在野外非天然地震流动监测工作中,利用4G网络通信与L2TP VPN技术,将非天然地震监测系统接入地震行业网,实现对非天然地震监测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数据处理。结果证明:通过此种方式接入到地震行业内网在应对突发地震事件上监测工作部署更加快捷、性价比更高。
李晴晴吕晗郑国栋陈闯
Mogi模型在长白山天池火山GNSS监测网布设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天池火山口附近8—10 km深度下存在与高温物质或岩浆囊有关的低速结构。根据这一结果,利用Mogi模型对该深度岩浆囊变形产生的地表形变敏感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垂直变形敏感区主要集中在火山口周缘,水平变形敏感区位于距火山口中心5.6—7 km处,这一结果对建立长白山天池火山GNSS监测网具有参考意义。
刘俊清丁广张晨侠张宇郑国栋
关键词:GPS火山活动岩浆囊地壳形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