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超 作品数:60 被引量:466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的最新概念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16年 CT检查时设置扫描参数的原则是在得到临床诊断可接受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仅与CT设备的输出剂量有关,也与患者本身体型相关。现有的CT设备提供的辐射剂量信息,如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是基于固定大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型测量所得,并未考虑到患者的不同体型信息。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在204和220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患者辐射剂量估算方法——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综合考虑了CT辐射输出量和患者体型信息,能准确评估患者辐射剂量。本文对SSDE的最新概念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张晓东 郭小超 王霄英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ECG-gating)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扫描时间、血管可评估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133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②对照组6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计算扫描时间、各段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扫描时间实验组为7.12s,对照组为9.43s;血管可评估率实验组为94.93%,对照组为94.4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3.69mSv)比对照组(15.86mSv)降低77%;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7%的辐射剂量。 郭小超 刘建新 邱建星 王继琛 孙晓伟 蒋学祥关键词:螺旋计算机 心电门控 冠状血管 MR钆对比剂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4911例连续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钆对比剂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钆对比剂是临床最常用的MR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一般情况下,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CT增强检查所使用的含碘对比剂,但近年来也有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病例道... 孙艳 张宏 郭小超 黄勇关键词:钆 对比剂 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分析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和结构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98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其中96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男性104例,女性94例,年龄64(27)岁[M(QR),范围:19-87岁].分别记录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右结肠静脉、副右结肠静脉、回结肠动静脉、中结肠动静脉、Henle干及肠系膜上动静脉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测量Henle干及外科干的长度.结果回结肠静脉和回结肠动脉是最恒定的解剖结构,均直接来自肠系膜上动静脉,36.9%(73/198)的回结肠动脉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63.1%(125/19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72.2%(143/198)患者的右结肠静脉汇入Henle干,27.8%(55/19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81.3%(161/198)的患者存在中结肠静脉,其中81.4%(131/161)汇入肠系膜上静脉,16.8%(27/161)汇入Henle干,1.2%(2/161)汇入第一空肠静脉,0.6%(1/161)汇入脾静脉.Henle干分为4型,其中胃结胰干出现概率最高.Henle干长度为(0.82±0.39)cm(范围:0.37-1.68 cm).外科干长度为(2.54±0.83)cm(范围:1.57-3.95 cm).与术中观察情况相比,CT血管成像分析准确率为96.9%(93/96).结论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复杂.腹部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体现右半结肠血管解剖结构. 张峻岭 郭小超 刘婧 张继新 吴涛 王鹏远 陈国卫 汪欣 潘义生 姜勇关键词:CT血管成像 结直肠外科手术 MR钆对比剂全身性不良反应的研究:18540例连续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钆对比剂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对比剂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搜集行MR增强检查的18540例连续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注射钆对比剂后的全身性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不良事件出现时间及其与对比剂的相关性,分为急性不良反应(<1h)、迟发性不良反应(1h^1w)和晚迟发不良反应(>1w)三类,进一步将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度三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40例共发生全身性不良反应24例,总发生率为0.13%。急性不良反应16例(0.09%),其中轻度9例、中度4例、重度3例。迟发性不良反应8例(0.04%),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无晚迟发不良反应。结论:MR增强检查注射钆对比剂发生全身性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有发生急性重度不良反应的可能,应予以关注。 孙艳 郭小超 黄勇 张宏 罗健 王霄英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钆 对比剂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分型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通过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回顾性分析左结肠动脉(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解剖位置分型、IMV回流变异情况及IMV于根部以上水平的分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92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25例、直肠癌59例)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重建与术后录像复习。其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63(54,72)岁。分别记录肠系膜下动脉(IMA)的分型、LCA/IMV分型及LCA、IMV至IMA根部的距离,IMV的回流汇入位置,IMV于根部以上的分支数量。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患者各指标之间与LCA/IMV解剖位置分型的相关关系。结果:MSCTA技术准确判断肠系膜动脉分型情况及LCA与IMV的位置关系准确率达98.91%。其中95.65%(88/92)的病例存在LCA,4例患者LCA缺如;1例患者IMV属于边缘型,85.06%(74/87)的IMV行走于LCA后方,余者走行于前方。IMA根部距LCA的距离平均为(30.11±11.85)mm,距IMV的距离平均为(24.77±10.36)mm。于IMA根部水平LCA走行于IMV外侧者最多,占37.50%(33/88),其次为交叉型(30.68%,27/88)、远侧型(17.05%,15/88)与内侧型(13.64%,12/88)。IMV、LCA边缘型最为少见,仅占1.14%(1/88)。LCA内侧型中,IMV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LCA远侧型中,LCA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IMV汇入脾静脉是最常见的回流模式,占55.43%(51/92);34.78%(32/92)的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6.52%(6/92)的IMV汇入SMV与脾静脉交汇位置;3.26%(3/92)的IMV汇入空肠第一支静脉。IMA根部水平以上IMV有2个分支的最多,占51.09%(47/92);1个分支者次之,占25.00%(23/92);3个及以上分支者占20.65%(19/92);0个分支仅占3.2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LCA/IMV解剖位置分型与患者性别、身高、体重、BMI、IMV回流方式、IMV与LCA的前后关系等均不相关。结论:MSCTA技术能准确判断IMA、LCA与IMV的解剖位置分型。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解剖变异形式多样,LCA/IMV解剖 张峻岭 刘树蓉 郭小超 吴涛 陈国卫 王鹏远 姜勇 武颖超 孙烈 刘涛 左帅 汪欣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肠系膜下静脉 双能CT成像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病变的CT能谱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行肾上腺CT扫描的患者23例(共24个肾上腺结节),对全部结节的平扫双能CT成像的能谱曲线、单能量的密度测量、水-钙和水-碘基物质定量测量和有效原子序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诊断,24例结节中共有良性病变17例、交界性肿瘤4例、恶性病变3例。良性病变的能谱曲线有上升型(3例)、勺子型(4例)和下降型三种;而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均只有下降型一种(7例)。在不同单能量(40~140keV)图像上,良性结节的密度值最小[(35.5±37.3)~(11.9±13.3)HU],交界性肿瘤最高[(111.4±118.9)~(29.1±11.4)HU],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钙和水碘基物质测量显示恶性病变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024.7±8.9)和(1029.9±7.3)mg.ml-1,良性病变量低[分别为(1008.8±10.7)和(1010.3±12.0)mg.ml-1]。而有效原子序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在双能CT成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应用双能CT成像的多种参数对鉴别良性结节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具有很大的潜能。 刘婧 王鹤 王霄英 邱建星 容蓉 郭小超 张玉东 胡娟 董健 李玮 蒋学祥关键词:能谱成像 肾上腺病变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解读 被引量:7 2017年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针对肝细胞肝癌(HCC)高危人群制定的影像检查规范。2011年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第1版,对HCC高危人群肝脏CT/MR检查中影像异常发现的分类进行规定,并对数据采集做出明确规范。第1版LI-RADS发布后医学影像界对此广泛开展验证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反馈,2013年、2014年ACR先后2次发布LI-RADS的修订版。2017年7月发布目前最新的修订版本——LI-RADS~v2017,其中加入新的诊断思路并规定了新的LI-RADS分类,定义和修改了多项征象识别标准,使其更为合理,实用性更强。本文对LI-RADS~v2017的CT/MR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王可 孙少帅 郭小超 王鹤 王霄英一种肾脏多期CT影像检测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肾脏多期CT影像检测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图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检测肾脏对应的目标肾脏多期CT影像;第一分割模块用于根据平扫期CT影像确定第一肾脏器官掩膜、肾结石掩膜和肾积水掩膜... 孙晓伟 王霄英 郭小超 王可 朱晓瑾双能量CT不同图像融合技术在胃癌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常规CT胃癌病灶对比度欠佳,本研究探讨双能量CT图像融合技术在提高胃癌对比度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癌患者的腹部双能量CT增强图像,将双能量图像进行线性及非线性融合,比较100 k Vp、140 k Vp及各组融合图中胃癌-正常胃壁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100 k Vp、140 k Vp及3组线性融合图胃癌对比度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26.1,P<0.001),M=0.7时线性融合图的CNR最大。3组非线性融合图胃癌对比度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5、49.5,P<0.001),BW=0 HU时图像具有最大对比度及CNR。与线性融合图相比,BW=0 HU非线性融合图对胃癌的对比度提高36%,CNR提高47%。图像主观评价中,BW=0 HU非线性融合图被最多选为适于胃癌病灶观察的图像。结论 BW=0 HU非线性融合图可以提高胃癌病灶的显示效果,对于胃癌准确分期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王玮 郭小超 王霄英 刘建新 杨俊哲关键词: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