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麻醉药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氧化碳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抑肽酶
  • 1篇异丙酚
  • 1篇异氟醚
  • 1篇器官
  • 1篇肽酶
  • 1篇吸入麻醉
  • 1篇吸入麻醉药
  • 1篇小儿
  • 1篇小儿麻醉
  • 1篇小剂量

机构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东风汽车公司

作者

  • 7篇金贵元
  • 4篇刘俊杰
  • 2篇鄢来冲
  • 2篇翁浩
  • 1篇任凌云
  • 1篇曾文强
  • 1篇曾邦雄
  • 1篇王玉英
  • 1篇张瑞
  • 1篇贾国凤
  • 1篇彭志勇
  • 1篇李毅
  • 1篇傅南安
  • 1篇杨光
  • 1篇朱敏娟
  • 1篇王清秀
  • 1篇朱辉
  • 1篇夏峰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国外医学(麻...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653(Desflurane)的临床研究进展
1993年
I-653(Desflurane代氟醚)是继七氟醚(Sevoflurane)后又一种新的挥发性氟类麻醉药。动物试验研究表明,它具有血/气、油/气、组织/气分配系数均较同类氟类吸入麻醉药低、化学性质稳定、抗分解代谢强,呼吸道刺激小,在钠石灰中稳定,脑电图无异常改变,循环影响轻,对肝肾功能损害小,苏醒快等优点。本文就I-653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后。一、Ⅰ-653临床药代动力学吸入麻醉药进入体内后经历摄取、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
金贵元刘俊杰
关键词:异氟醚麻醉药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0年
鄢来冲翁浩金贵元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
抑肽酶和丙泊酚对兔高氧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夏峰杨光傅南安金贵元李毅王清秀贾国凤翁浩朱敏娟张瑞朱辉曾文强任凌云鄢来冲
该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创新性和先进性:1、所研究的对高氧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中最常用。2、从微观水平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着手观察高氧性肺损伤的发生及确定药物的保护作用。3、研究肺组织匀浆中氧化损伤产物和抗氧化物质,从器...
关键词:
关键词:肺损伤保护高氧性肺损伤抑肽酶丙泊酚动物模型药理学
新吸入麻醉药Ⅰ—653
1990年
最近数十年来,一批氟烃类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相继问世,使吸入全麻在全身麻醉中占据重要地位。1987年Eg-er Ⅱ等将一种新的挥发性氟类麻醉药Ⅰ-653用于动物试验,发现它与其它氟类吸入麻醉药(简称FIA)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抗分解代谢强、苏醒快、循环影响轻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氟类吸入麻醉药。现将有关Ⅰ-653研究近况介绍如下。
金贵元刘俊杰
关键词:麻醉药
小儿麻醉与肌肉松弛药
1990年
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对小儿的作用不同于成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生理系统逐步发育成熟,神经肌肉接点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骨骼肌收缩特性的演变,体重与肌肉相关性的增加。
金贵元刘俊杰
关键词:麻醉
二氧化碳与器官循环及代谢被引量:3
1992年
CO_2对器官循环及代谢有不同的影响。CO_2为强力脑血管扩张剂。麻醉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对CO_2的敏感程度降低。CO_2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增加颅内谷酰胺及γ—氨基丁酸水平。CO_2对循环影响受很多因素制约。清醒状态CO_2可引起HR增快,CO、CI及每搏指数增加,外周阻力降低。CO_2也能使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血流增加。轻度CO_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当CO_2升高到一定程度,可使心律失常,心肌功能减低。CO_2可降低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氧离曲线右移,对延髓呼吸中枢和颈动脉体感受器有强烈兴奋作用,但PaCO_2≥40kPa时呼吸抑制。CO_2对肝脏循环及代谢因不同的实验条件结果差异很大。CO_2对肾脏影响较小,肾脏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CO_2也可引起体内血钾、血钙变化。
金贵元曾邦雄
关键词:二氧化碳代谢器官
小剂量阿曲可林与筒箭毒联合分次静脉注射的临床观察
1990年
34例ASAⅠ—Ⅲ级外科病人,随机分三组,阿曲可林组:首次剂量0.6mg/kg,维持剂量0.1m/kg筒箭毒组:首次剂量0.6mg/kg,维持剂量0.15mg/kg;阿曲可林与筒箭毒组:首次剂量为各单独用量的1/2,维持剂量为各单独用量的1/3。结果:联合用药首次剂量的起效时间(4.03min)快于筒箭毒组(8.8min),维持时间(55.28min)比单独用药长;分次静注的维持时间(46.75min)比筒箭毒(59.94min)短,明显长于阿曲可林组(18.19min),停药后联合用药的恢复时间(26.95min)与阿曲可林组(25.33min)相仿,明显短于筒箭毒组(87.42min)。联合用药首次剂量后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平稳,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平稳,与阿曲可林组相同,筒箭毒组首次剂量后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略增,术中平均动脉压低于术前。结论:临床应用小剂量阿曲可林和筒箭毒大大减轻了筒箭毒起效慢、恢复时间长、蓄积作用明显及神经节阻滞和组织胺释放的不良反应,同时也延长阿曲可林间断用药的维持时间。
金贵元刘俊杰王玉英彭志勇
关键词:阿曲可林静脉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