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艳

作品数:21 被引量:10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神经坏死病毒
  • 7篇石斑
  • 7篇石斑鱼
  • 7篇斑鱼
  • 4篇衣壳
  • 4篇衣壳蛋白
  • 4篇斜带石斑
  • 4篇斜带石斑鱼
  • 4篇病毒
  • 3篇诺达病毒
  • 3篇弧菌
  • 2篇毒性
  • 2篇疫苗
  • 2篇原核
  • 2篇原核表达
  • 2篇水霉
  • 2篇水霉病
  • 2篇霉病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式反...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11篇暨南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20篇陈晓艳
  • 11篇何建国
  • 6篇翁少萍
  • 5篇黄剑南
  • 4篇吕玲
  • 3篇殷志新
  • 3篇邓先余
  • 3篇王智学
  • 2篇梁旭方
  • 2篇黄志坚
  • 2篇邓敏
  • 2篇付晓艳
  • 2篇李贵生
  • 1篇姚煜
  • 1篇郁颖
  • 1篇李光照
  • 1篇刘秀霞
  • 1篇李观贵
  • 1篇欧普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Journa...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基因诊断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该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是以根据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保守区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为主体而设计的。...
何建国黄剑南黄志坚邓敏吕玲陈晓艳翁少萍
文献传递
工厂化养殖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特性被引量:7
2007年
从广东汕尾地区工厂化养殖的患病和死亡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及养殖海水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杂色鲍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多项指标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并经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证实鉴定结果。在中国大陆,由副溶血弧菌使杂色鲍致病并大量死亡的事件,本文属首次报道。
邓先余王智学孙成波陈晓艳何建国
斜带石斑鱼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长1979 bp,含133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5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和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与金头鲷Sparus aurata、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鲤鱼Cyprinus carpio和斑马鱼Danio rerio FAD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6.5%—90.8%。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其以螺旋和β折叠为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金头鲷和欧洲鲈鱼的亲缘关系最近。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228 bp,含有88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内质网停留信号和多个跨膜区等ELO特征结构区,与金头鲷、大麻哈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马鱼ELO的氨基酸同源性为71.1%—85.7%。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其含有丰富的螺旋和β折叠结构,系统树分析显示其与金头鲷亲缘关系最近。斜带石斑鱼FAD和ELO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李观贵梁旭方何珊郁颖陈晓艳黄柏炎程龙球
关键词: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
55种中草药对广东乌龟水霉病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从55种抗真菌中草药中筛选出能有效抑制由患病广东乌龟体表分离出的水霉菌(Saprolegnia)的药物。[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筛选对水霉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品种,并进一步测定有效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55种中草药中有五倍子、黄连、黄芩、苦参、射干、川楝子、使君子、乌梅等20种有抑菌效果。其中黄连、川楝子和乌梅3种中草药MIC<3.13 mg/ml,MBC≤3.13 mg/ml,抑菌效果最佳。[结论]黄连、川楝子和乌梅可作为水霉菌的有效抑制药物应用于广东乌龟的养殖业中。
陈晓艳肖翰付晓艳
关键词:中草药抑菌水霉病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8
2005年
将含有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_MC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_PAGE分析和Western_blot鉴定,证实了重组大肠杆菌融合表达了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6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
陈晓艳翁少萍殷志新何建国HE Jian-guo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原核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在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的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感染OGNNV的斜带石斑鱼组织匀浆液提取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426 bp的cDNA片断。用得到的RT-PCR产物加上地高辛(DIG)标记作为核酸探针。通过注射病毒提取液人工感染一组斜带石斑鱼,解剖感染病毒的斜带石斑鱼,从中分离出脑和眼睛,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中的OGNNV。实验表明,原位杂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用原位杂交的办法来检测养殖的石斑鱼是否有携带该病毒,达到监控和预防神经坏死病爆发的目的。本实验还采用了H&E染色方法检测了感染NNV的石斑鱼脑部和眼部组织,观察细胞内的坏死部分。与原位杂交做对比,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实验建立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ISH检测方法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易于操作,有助于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组织定位、发病机理的研究。
陈晓艳何建国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地高辛原位杂交
以16S和16S—23S rDNA间区为靶区建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PCR快速检测技术被引量:5
2007年
提要应用BLAST程序和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5株副溶血弧菌和其他细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选取IGSIA作为扩增靶区,结合相邻的16S r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的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大小为306bp和552bp的2条带,分别对应于副溶血弧菌的IGS0和IGSIA,检测灵敏度为5.6×102CFU/ml,半个工作日即可得到准确的结果,能有效检测出在杂色鲍、凡纳滨对虾和各种水质中的副溶血弧菌,适用于海洋水产动物副溶血弧菌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水产品的检疫及水质环境的监测。
邓先余王智学陈晓艳何建国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05年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海水鱼类,引起暴发性流行的重大病害之一。目前,已知受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的鱼类达40多种。该病毒包括4 种血清型,即红鳍东方鲀神经坏死病毒、拟鲹神经坏死病毒、条斑星鲽神经坏死病毒、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患病鱼常表现出游泳异常,身体失去平衡等典型神经性疾病症状。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和视网膜出现严重的坏死、空泡化。病毒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途径传播。关于病毒的命名、感染机制及其防治还需深入研究。
陈晓艳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诺达病毒鱼类
对虾病毒病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5年
对虾病毒病已严重危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几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等几个科15种对虾病毒的特征、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宿主范围和主要检测方法;对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陈晓艳李贵生
关键词:对虾
广东乌龟受水霉菌感染后的组织病理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受水霉菌自然或人工感染的广东乌龟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自然或人工方法感染水霉病后的广东乌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乌龟感染水霉菌后,表皮糜烂并出现溃疡,细胞空泡化,角质层疏松或脱落。真皮层可见坏死病灶。肌层结构紊乱,并可见菌丝体;脑组织水肿,细胞空泡化,部分细胞凋亡;肺、脾脏、肝脏、心脏和消化道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致病性水霉菌可致乌龟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靶器官是皮肤和脑组织。
付晓艳陈晓艳李贵生
关键词:水霉病组织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