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晓亮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源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骨窗及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骨窗及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 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小骨窗组(A组,n=35)和大骨瓣组(B组,n=32)两组。比对其手术资料,术后30 d死亡率及术后24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及手术耗时均短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7.14%,B组为2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57.14%,B组为31.25%,即A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伟丰杨瑞生李庆安靳晓亮黄春波霍宇飞
- 关键词:小骨窗大骨瓣高血压性脑出血
-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量(CBF)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及术后观察组CBF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CBF均较术前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影响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黄春波杨瑞生黄亚楠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
- 关键词:并发症
- 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治疗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析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被选对象均采取进行急性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80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9例重残,15例轻残,53例恢复良好;(6.4±1.9)小时为从发病到住院平均时间,(16.4±2.5)小时为从住院到行急诊手术治疗平均时间,(24.5±2.6)小时为从自发病到实施手术治疗平均时间;在本研究被选对象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现象,其中4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脑积水。结论:将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到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 靳晓亮
- 关键词:急诊手术颅内动脉瘤
-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 杨瑞生靳晓亮黄春波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摄影术介入性栓塞
-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比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aSAH(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SAH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5例患者采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35例患者采纳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预后良好率71.43%明显高于B组45.7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B组2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李同宽闫瑾靳晓亮黄春波杨瑞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疗效
- 51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栓塞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靳晓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 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临床治疗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析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每组41例。予以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予以研究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3.17%与92.68%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靳晓亮
- 关键词:脑疝大面积脑梗死
- Notch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以及增殖指标Ki-67及PCNA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Notch1的活化片段NICD的表达。结果 Notch1 mRNA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可表达,但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也随之升高,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1);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同样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Notch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Hes1作用于胶质瘤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进而参与到肿瘤的形成及恶化。
- 黄春波张豪杰杨瑞生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李同宽霍宇飞马燕然胡金江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
- 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支架组与夹闭组,每组38例。夹闭组进行常规开颅夹闭术治疗,内支架组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支架组Rankinscale评分优于夹闭组(P<0.05)。术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内支架组低于夹闭组(P<0.05)。术后1周,内支架组SI00β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低于夹闭组(P<0.05)。内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5.26%(2/38)]较夹闭组[21.05%(8/38)]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效果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和机体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 靳晓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
- 不同时机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3例,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24 h内手术,23例)、中期组(发病24~72 h手术,20例)、晚期组(发病72 h后手术,20例)。比较三组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且早期组(91.30%,21/23)高于晚期组(70.00%,14/20),P<0.05。三组术中出血、脑血管痉挛、术后动脉瘤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予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手术时机越早预后越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 靳晓亮李剑李同宽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