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万辉

马万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CT
  • 4篇肿瘤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CT诊断
  • 3篇HRCT
  • 2篇蛋白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肿瘤
  • 2篇套叠
  • 2篇人肠
  • 2篇转移瘤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螺旋CT
  • 2篇静脉
  • 2篇脊椎
  • 2篇脊椎转移

机构

  • 19篇武警四川总队...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马万辉
  • 13篇张毅
  • 8篇刘先军
  • 6篇韩伟
  • 5篇邓礼辉
  • 3篇王斌
  • 2篇朱源义
  • 2篇范承林
  • 1篇刘先军
  • 1篇韩伟
  • 1篇张毅
  • 1篇印隆林
  • 1篇蒲红
  • 1篇杨志远
  • 1篇陈超
  • 1篇王进
  • 1篇方永昆
  • 1篇李娜
  • 1篇尹阳
  • 1篇张巍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例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以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分型。结果小肠套叠型10例,回-回-结肠型2例,回-结肠型3例,回-结-结肠型1例,结-结肠型4例。20例成人肠套叠,在套叠头体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分别呈分层状靶形肿块改变9例,肾形肿块10例,不规则肿块改变6例,套叠尾部彗星尾征改变8例,套叠体尾部双肠管征6例(30%)。尾部其他表现6例。肠腔内见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影15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扩张4例,腹水1例。肝脏及骨盆转移各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体尾部双肠管征为特征性征象之一。
马万辉王斌
关键词:成人
结核性Addison病的早期CT诊断
2001年
邓礼辉马万辉
关键词:CT诊断
成人肠套叠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肠套叠,对其CT表现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继发性,共有12处原发病变,其中脂肪瘤2例,淋巴瘤1例,腺瘤性息肉3例,结肠癌2例,憩室1例,血管瘤1例,慢性阑尾炎1例,平滑肌瘤1例。套叠类型:小肠套叠型5例,回回结肠型1例,回结肠型3例,结结肠型3例。12例成人肠套叠,均在套叠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头体部呈分层状靶形肿块改变4例,肾形肿块8例,不规则肿块改变5例。套叠尾部彗星尾征改变8例。结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螺旋CT检查可提高成人肠套叠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马万辉王斌张毅刘先军范承林
关键词:肠套叠
p^(16)蛋白在不同性质肺部肿块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2年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性质肺部肿块中 p16蛋白阳性率 ,探讨 p16在鉴别良、恶肿块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性质的肺部肿块 5 0例 (其中肺癌 2 5例 ;结核瘤 12例 ;炎性组织 13例 ) ,行 p16蛋白测定 (即用型SABC法 ) ,并计算不同性质肺部肿块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结果 肺癌组织、结核瘤、炎性肿块中 p16蛋白阳性率分别是 4 8% ,75 % ,84 6 %。结论 p16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生有关 ,利用 p16蛋白阳性率评估肺部肿块的良。
韩伟刘先军张毅马万辉
关键词:肺部肿块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小儿纵隔肿块型淋巴结结核9例影像学分析
2000年
张毅马万辉何显荣
关键词:儿童淋巴结结核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淋巴瘤CT及^(18)F-FDG PET/CT主要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检查,观察和比较肿瘤发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MSCT表现(部位、最大径、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并计算各期强化率)和计算病灶SUVmax。结果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7例,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3例;双侧病灶者7例,单侧病灶者3例,共计17侧病灶;肿瘤最大径不等,平均5.6 cm;肿块呈椭圆形共13侧,三角形3侧,1侧呈结节状增生;13侧边界清晰,4侧边界模糊;病灶平扫CT值平均40.4 Hu;动脉期平均强化率为24.28%;静脉期平均强化率37.46%;大部分(14/17)CT平扫及(13/17)增强密度较均匀一致,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呈进行性强化;2例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SUVmax为8.7~23.5,平均值为12.5。结论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PET/CT可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和淋巴结,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朱源义朱源义童伦兵印隆林马万辉王进马万辉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淋巴瘤
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MSCT表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6例确诊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对异常供血动脉、肺动静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可见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单支粗大异常动脉走行于左下肺静脉后下方,起始处较肺内段窄,血管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S"形改变,然后发出数个分支,供应左下肺下基底段。6例左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均未受累,4例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及其远端缺如,缺如区域由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2例双重供血,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显示正常。6例均由左下肺静脉引流,3例左下肺静脉受压,远端较近心端膨大。1例粗大异常动脉壁可见钙化。6例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肺体积缩小,实质呈现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阴影内血管迂曲、血管断面增粗、密集。结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有特征性表现,CT增强可以明确诊断。
杨志远陈超马万辉尹阳李娜
关键词:血管畸形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被引量:2
2000年
脊椎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尸检证实70%的骨转移瘤发生在脊椎[1]。笔者复习4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着重分析其CT表现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29岁,50岁以上占6...
张毅韩伟马万辉何显荣
关键词:脊椎肿瘤CT
间位小肠、肝脏正常变异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2001年
张毅马万辉邓礼辉
关键词:肝血管瘤CT
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2000年
张毅韩伟马万辉何显荣
关键词:脊椎转移瘤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