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锋
- 作品数:22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药物组合镇静BIS值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性
- 2006年
- 马剑锋倪育飞秦培顺李军刘华程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变化药物组合BI纤维支气管镜
- 镇静下纤支镜辅助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几种不同药物组合在纤支镜插管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较好的药物组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部手术患者60人,年龄在25-60岁之间, 无心肺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抓阄法将病人...
- 陈碧红马剑锋
- 文献传递
- 老年病人硬膜外吗啡复合新斯的明持续镇痛的临床观察
- 2000年
- 胡明品马剑锋陈碧红
- 关键词:吗啡持续镇痛镇痛效果硬膜外老年病人
- 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术中胃黏膜pH值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胃黏膜pH值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骨折椎板减压、切复内固定病人30例,随机分为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观察比较联合组插管后稀释前(T0)、稀释后降压前(T1)、降压后30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四个时间点,对照组插管后降压前(T1)、降压后30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三个时间点的pHi,PgCO2,PgCO2-PaCO2和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pH值联合组T1,T2,T3明显低于T0(P<0.01);PaCO2对照组T3较T1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PETCO2对照组T3明显高于T1(P<0.05);PgCO2对照组T2较T1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PgCO2-PaCO2对照组T2较T1升高(P<0.01),pHi对照组T2较T1升高(P<0.01)。结论: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可降低可引起一过性胃肠道微循环障碍,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可以改善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胃肠道微循环的影响。
- 余微萍徐旭仲马剑锋连庆泉
- 关键词:血液稀释胃黏膜氢离子浓度
- 氟比洛芬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1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2mg/kg,n=20)、A2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n=20)、C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n=20)。3组均在术后患者意识恢复、VAS评分达7分时给药,记录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1、A2组VAS评分在12、15、20、30min和1、4、8、12、24h均显著低于C组(P<0.05),A1组VAS评分在9、12、15、20、30min和1、4、8h均显著低于A2组(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哌替啶A1、A2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静脉镇痛,尤其给予2mg/kg氟比洛芬酯具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强且完全、持续时间长和副作用未增加的优点。
- 金乐潇马剑锋李军甘林光李兴旺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镇痛氟比洛芬酯
- 预注阈下剂量氯胺酮-异丙酚抑制阑尾手术的牵拉反应
- 2002年
- 马剑锋徐旭仲张旭彤苏尔瞻
- 关键词:阑尾手术牵拉反应预注阈下剂量氯胺酮-异丙酚硬膜外麻醉
- 超声下腋中线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背部各区域镇痛的比较
- 马剑锋李军
- 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病人中的比较
- 目的:观察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病人中插管的效果。方法: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一种新型插管装置,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朱也森教授研制,已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95246561.2)。本文就盲探气管插管...
- 陈碧红马剑锋李军
- 关键词:盲探气管插管纤支镜插管技术
- 文献传递
- 镇静镇痛药物在镇静下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的进展
- 纤维支气管镜从70年代开始进入麻醉科辅助气管插管为麻醉医师解决了大量的临床问题, 特别是镇静下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为麻醉过程中困难气道的处理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Williams RT和Ovassapian A等人...
- 马剑锋连庆泉
- 文献传递
- 瑞芬太尼致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队列研究被引量:43
- 2011年
-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和手术切口<4 cm的全麻患者共1620例,分别在麻醉恢复室(PACU)、术后4 h及24 h记录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痛觉过敏可能有关的6个因素,即年龄、性别、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1620例患者共发生痛觉过敏261例(16.1%).年龄<16岁的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5.9%,≥16岁为15.6%;男性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0.8%,女性为13.0%;手术时间>2 h痛觉过敏发生率为32.7%,≤2 h为9.9%;瑞芬太尼用量>30μg/kg痛觉过敏发生率为41.8%,≤30 μg/kg为4.8%,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痛觉过敏各标准中肢体保护性动作存在及触、冷诱发痛两项发生率最高(39.0%,3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6岁、男性、手术时间>2 h和瑞芬太尼用量>30 μg/kg与痛觉过敏的发生存在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16岁、手术时间较长和瑞芬太尼用量偏多会增加痛觉过敏的发生,麻醉方法和手术部位不会影响痛觉过敏的发生.
- 马剑锋黄志莲李军胡社军连庆泉
- 关键词:痛觉过敏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