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山
- 作品数:63 被引量:4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丰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疗效分析及参数调节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参数调节体会。方法对46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3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5mA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mA,刺激周期为开30s,间歇5min,频率20-30Hz,脉宽250-1 000μs。刺激8个月以上进行随访。结果随访39例患者,McHugh I级13例,II级11例,III级11例,IV+V级4例。其中4例(10.3%)术后无发作,24例(61.5%)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成人和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超过60%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治疗效果与刺激时间及参数调节有关。
- 孟凡刚马延山张凯杨岸超胡文瀚刘焕光葛燕张建国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疗效
-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 张黎于炎冰徐晓利许骏李放任鸿翔刘江马延山
- 关键词:颅神经家族性显微外科手术
- 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的初步报告
-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痉挛性截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平均随访2...
- 于炎冰张黎徐晓利许骏刘江李放马延山
- 关键词:痉挛性截瘫痉挛状态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文献传递
- 显微外科手术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于炎冰张黎马延山李伟伍成奇
- 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于占全部脑瘫患者近2/3的痉挛型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患者,单纯康复训练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目前国内针对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
- 关键词: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脑性瘫痪
-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改善肢体痉挛状态263例的临床研究
- 早产、难产、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缺氧、脑炎、脑出血、颅脑外伤等疾病影响到脑组织的上运动神经元,可导致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部位的肢体痉挛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以踝部、膝部、肘关节,腕关节痉挛状态较常见,主要表现为...
- 马延山葛留锁桑林郑重周峰解飞
- 文献传递
- 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
-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5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
- 于炎冰张黎徐晓利刘江许骏李放马延山
- 关键词:痉挛状态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文献传递
- 额叶癫痫的外科治疗45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特征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 a,其中20例满意,12例显著,3例良好,10例较差,有效率77.8%,不良反应少。结论 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多数病情较重。术前应用MRI、脑电图、颅内埋置电极方法准确定位癫痫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彻底清除癫痫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 郑重桑林周峰马延山
- 关键词:额叶癫痫外科治疗
-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在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PEG)在外伤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外伤后昏迷患者采用PEG实施肠内营养,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于术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未发生大出血、胃液渗漏、造口部皮肤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目前13例患者仍继续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结论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无胃肠道梗阻的昏迷患者,采用PEG建立营养途径简便、高效、安全可靠,可长期置管。
- 胡大新马延山郭强殷桂香
- 关键词:肠内营养昏迷
- 额叶癫痫简单运动症状和复杂运动症状临床特点及癫痫传播网络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简单运动症状和复杂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癫痫症状学网络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首先进行症状学分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PET-CT的定量化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学网络。结果最终纳入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31∶20,平均年龄为(17.1±9.6)岁,平均病程为(10.0±7.7)年。不同症状学患者临床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运动组和复杂运动组的症状学网络有显著差异。在外侧面,简单运动组低代谢范围更加广泛,差异脑区出现于额上沟后段周围皮质、中央沟周围皮质以及上环岛沟后部。在内侧面,简单运动组低代谢范围更广,复杂运动组低代谢范围局限,后者更多累及前扣带回。两组患者低代谢均涉及基底节和脑干,且双侧受累。结论额叶癫痫的症状学网络不同;探索症状学网络,有利于设计颅内电极。额叶癫痫的皮层下网络以及双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张弨胡文瀚王秀赵宝田郭志浩张建国马延山张凯
- 关键词:额叶癫痫症状学
- 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中央区致痫灶的2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三维脑表面成像、血管成像及锥体束成像重建,并进行图像融合,以评估致痫灶与中央区的位置关系;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中央沟的位置,并与三维脑表面成像所确定的中央沟位置进行对比,确定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位置.术后2周,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通过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情况;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患者均成功定位中央沟,且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脑表面三维重建定位的中央沟位置相符;2例(9.5%)中央沟位置不相符;1例(4.8%)未成功确定中央沟.2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2例(57.1%)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局限于中央区,9例(42.9%)涉及中央区或其边缘.致痫灶切除部位位于左侧13例,右侧8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10例,其中FCD Ⅱa型6例,FCD Ⅱb型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肿瘤4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瘢痕脑回1例,结节性硬化1例,FCD Ⅱb型和节细胞胶质瘤双重病理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未明确1例.术后6例(28.6%)患者新增神经功能障碍(mRS 2分1例,4分5例),其中4例患者术后2周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mRS 2分2例,3分2例),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3.1±0.7)年,末次随访显示,Engel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1例;20例(95.2%)患者的神经功能良好(mRS 1分4例,0分16例),1例(4.8%)为神经功能轻度障碍(mRS为2分).结论 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
- 李冬智郑重杨晓丽周峰宋杉葛留锁马延山桑林李敬军
- 关键词:耐药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