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人权派”宪政思想探析被引量:2
- 2006年
- “人权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由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派别。他们揭露和批判在国民党训政之下,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现状,主张国家的功用和目的在于保障人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民主政治,用约法或宪法来约束、规范政府行为,最终建立一个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社会。
- 马建红
- 关键词:人权派宪法法治人权保障
- 法律移植中的观念因素——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法制变革为例被引量:1
- 2000年
- 法律移植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使接受移植的国家能尽快完善或替代本国有缺陷的法律,或填补某些法律规范、原则或具体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以推动本国的法律改革和法制建设,提高自己的法律文化品位。然而,决定法律移植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引进了多少法律概念、
- 马建红
- 关键词:法律品位
- 回到沈家本 超越沈家本——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反思
- 我国著名法史学家杨鸿烈曾这样评价沈家本,“沈氏是深了解中国法系且明白欧美日本法律的一个近代大法家。中国法系全在他手里承先启后,并且又是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这一评价,道出了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精髓及其在中国...
- 马建红
- 关键词:沈家本中国法制现代化法制改革法律思想法律文化
- 传统法律文化调适的必要与可能被引量:4
- 2012年
- 从清末变法改制以来的一百年间,如何调适传统法律文化以适应法制现代化的需求,就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仁政与宪政、义务本位与权利本位、家族与个人、纠纷解决与权利保障等的不相容或实质性差异,决定了对传统法律文化调适的必要,而立法中的择善而从和司法中的因势利导,则为这种调适提供了可能。
- 马建红
- 关键词:传统法调适
- 民初民事习惯调查的勃兴与民间规范的式微
- 2016年
- 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起源于清末修律期间,这一过程由于清廷的覆亡而中断。辛亥革命后,经过一系列的政治纷争,大局初定,法律编订工作进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议事日程,出于审判机关司法实践的需要,从1918年年初开始,新一轮大规模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兴起,同样是由于社会的纷扰和政局的动荡,这次调查依然是无果而终。
- 马建红
- 关键词:民事习惯北洋政府时期式微勃兴民初商事习惯
- 熟人社会:一道远去的风景?——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为考察场景被引量:1
- 2011年
- "熟人社会"是阅读费孝通先生著作、进而阅读整个传统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它是乡土本色、礼治秩序与无讼诉求等生发和运行的具体场景。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简单的,固化的,调整熟人之间关系的规则是便捷的,实用的。在熟人社会中,无需也不必法律的出场。然而,在一种看似经济的交往规则的背后,可能包含的是人们择业自由的缺失、在竞争中良好服务的获得、更为开放的市场和更多生存路径的堵塞,人们为熟人社会所支付的成本其实是更为昂贵的。熟人社会的温情与和谐,是让人怀念的,却又不是可欲的,它是一道正在远去却也不失迷人之处的风景。
- 马建红
- 关键词: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礼治秩序
- 奥运与法治同行
- 2008年
- 奥运给中国带来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新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市政设施的改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等。但是,你不能仅仅看到这些。在中国百年法变的背景下,奥运对于中国的法治制度建设同样带来了冲击,让我们听听专家们的分析……
- 马建红
- 关键词:环境质量奥运圣火奥运志愿者宪法性文件腐败
- 辛亥革命:法制的断裂与传承——以《暂行援用前清法律令》为中心的静态考察被引量:1
- 2011年
-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的《暂行援用前清法律令》,确定了辛亥革命后"有条件地援引前清法律令"的法制发展原则,使民国时期的法律与旧法之间形成了既有断裂又有传承的格局。究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前清法律现代性与民族性相混合的特征及立法的过程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来自当时主政司法者的专业学养和理性抉择。这种对旧法的基于现实主义的取舍,既规制了民国时期法律发展的基本走向,也为国民法治意识的生成和涵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马建红
- 关键词:辛亥革命
- 中国百年法制现代化之旅反思被引量:1
- 2004年
- "法制改革"和"法律变迁"是近年来法史学者研讨的热点话题,这说明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变"是其永恒的旋律。事实上,如果说自秦汉以来法律在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法系,只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近百年从清末修律以来的法制变革,则是不折不扣的质变过程。1904年。
- 马建红
-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法制改革修律中国传统法律中国法律传统西方法律
- “人权派”的思想言论自由及其局限性被引量:4
- 2000年
- “人权派”从功用的角度出发 ,揭示了思想言论自由之于个人与社会的价值 ,指出作为人权的思想言论自由就是批评政府及现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的自由 ,认为这项人权应“绝对不受法律的限制” ,“绝对不受何种干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人权派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 ,充分肯定其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同时 ,文章也从分析思想自由 (享有的人权、人身人格权 )与言论自由 (行使的人权、政治权利与自由 )的不同性质入手 ,指出了人权派关于二者均属“绝对自由”的结论的局限性、片面性。
- 马建红
- 关键词:人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