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丛霞

作品数:41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急性
  • 9篇梗死
  • 8篇血性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 6篇急性缺血性
  • 5篇血管
  • 5篇溶栓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线粒体
  • 3篇动脉
  • 3篇溶栓治疗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静脉溶栓
  • 3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20篇厦门大学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厦门市第一医...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41篇鲁丛霞
  • 31篇马琪林
  • 18篇曲红丽
  • 13篇童绥君
  • 11篇詹奕红
  • 5篇毕敏
  • 5篇毕敏
  • 4篇安星凯
  • 4篇黄远亮
  • 4篇林其谁
  • 4篇蔡琰
  • 4篇林青
  • 3篇苏敏
  • 3篇张艺丹
  • 3篇王拥军
  • 3篇高培毅
  • 2篇肖乃安
  • 2篇郑坤木
  • 2篇廖晓凌
  • 2篇王伊龙

传媒

  • 7篇神经病学与神...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第六次全国中...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以及FVH与责任血管狭窄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60例,于发病72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且梗死责任动脉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排除了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者。给予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等一般治疗及抗血栓治疗。根据患者MRI是否显示FVH,将360例患者分为FVH阴性组[256例(71.1%)]和FVH阳性组[104例(28.9%)]。收集并比较FVH阴性组和FVH阳性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既往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影像学资料。以FVH阳性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纳入FVH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FVH阴性组和FVH阳性组患者MCA狭窄部位及M1段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1)与FVH阴性组比较,FVH阳性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较低,而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或)TIA比例较高,且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6%(36/104)比56.2%(144/256),χ^(2)=13.846;20.2%(21/104)比8.6%(22/256),χ^(2)=9.459;21.2%(22/104)比11.7%(30/256),χ^(2)=5.327;7.5(5.0,12.0)分比5.0(3.0,8.0)分,Z=-5.687;均P<0.05]。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烟酒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FVH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为FVH阳性的保护因素(OR=0.448,95%CI:0.271~0.742,P=0.002),入院时高NIHSS评分为FVH阳性的危险因素(OR=1.143,95%CI:1.084~1.205,P<0.01);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或)TIA史与FVH阳性无关(均P>0.05)。(3)104例FVH阳性组患者中,M1段、M2段、M3段及其远�
林志伟陈丽芳马琪林鲁丛霞王丹妮
关键词:卒中磁共振成像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6 h,存在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ACI患者48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rt-PA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前、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90 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rt-P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t-PA组临床结局良好率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A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病3-6 h的ACI患者,在PWI和DWI不匹配的情况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詹奕红马琪林童绥君鲁丛霞黄远亮王拥军高培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出血性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T)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MRI。结果 HT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高血糖、高血压。发现出血时间16小时至30天,非血肿型(HI)29例(90.6%),血肿型(PH)3例(9138%)。梗死后出血17例临床症状加重,15例无症状加重,5例死于脑疝或肺部感染。结论 HT 危险因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CT 是 HT 检测的主要手段。MRI 对腔隙性与陈旧性出血更敏感。
林青黎津奋鲁丛霞曲红丽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探讨合并CMBs是否增加AIS患者在住院治疗急性期的不良预后,为AIS合并CMBs患者急性期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收集住院治疗的AIS患者,纳入患者需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检测CMBs。将纳入患者分为AIS合并CMBs组与CMBs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两组在住院治疗急性期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和出血转化事件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44例AIS患者,其中合并CMBs组115例(47.1%),CMBs阴性组129例(52.9%)。单因素分析中,AIS合并CMBs组与CMBs阴性组相比,在年龄、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肌酐、腔隙性脑梗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症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OR=1.362;95%CI,1.039~1.786;P<0.05)、腔隙性脑梗死(OR=2.915;95%CI,1.288~6.601;P<0.05)、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症(OR=2.005;95%CI,1.148~3.501;P<0.05)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住院治疗急性期,合并CMBs组和CMBs阴性组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和出血转化事件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腔隙性脑梗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症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住院治疗急性期,AIS患者合并CMBs并未加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或增加出血转化风险。
王丹妮陆小林陈丽芳林志伟马琪林鲁丛霞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出血预后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3~6h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的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3~6h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4例发病3~4.5h和18例发病4.5~6h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分别行静脉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血管再通率、出血率,治疗后90d用修正Rai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率:静脉溶栓组55.9%,动脉溶栓组61.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静脉溶栓组47.1%、动脉溶栓组7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静脉溶栓组17.6%,动脉溶栓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MRPWI/DWI不匹配时,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生3~4.5h内静脉溶栓与4.5~6h内动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两者的效果相当。
李剑鹏马琪林童绥君曲红丽鲁丛霞黄远亮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出血率
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五例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18岁,因"烧心、反酸1个月,精神行为异常10 d"入院.既往无饮酒史,无特殊服药史.1个月前出现烧心、反酸、厌食,在本院经胃镜检查后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来渐出现言语混乱,诉能看见鬼怪.
鲁丛霞林青曲红丽李骏马琪林
关键词:韦尼克脑病
丘脑不同区域梗死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丘脑损害的神经心理学障碍。方法用精神科量表评定72例分别为丘脑前部、丘脑内侧部、丘脑外侧前部和丘脑外侧后部梗死患者的情感、认知、语言、记忆和综合感知等神经心理状况和其他临床症状。结果丘脑前部损害以淡漠和抑郁等精神活动减退为主,丘脑内侧部主要表现情绪紊乱、意识障碍和视觉症状,丘脑外侧前部以失语和共济失调为主,而丘脑外侧后部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感觉障碍。结论丘脑不仅是感觉的中继核团,丘脑的不同区域还参与不同类型的神经心理功能。
马琪林鲁丛霞曲红丽童绥君毕敏王拥军廖晓凌王伊龙
关键词:丘脑梗死神经心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研究
2008年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皮质局部耗氧量降低,对葡萄糖的摄取率下降,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A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谷氨酸活性明显下降。本研究拟通过观察A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呼吸率和控制率变化和复合物活性,进一步探讨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在AD发病中的作用。
马琪林鲁丛霞蔡琰林其谁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线粒体呼吸功能AD患者线粒体膜耗氧量摄取率
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功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伴运动功能缺损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艾司西酞普兰与安慰剂,连续治疗90 d。采用傅格梅尔运动量表(FMM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程度;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MMS、NIHSS、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艾司西酞普兰组FMMS评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1),NIHS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伴运动功能缺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预防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詹奕红童绥君安星凯鲁丛霞马琪林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急性缺血性卒中运动功能恢复
神经影像酷似髓内肿瘤的神经纤维瘤(附1例报道)
2007年
  脊髓神经纤维瘤的典型影像学改变是髓外硬膜下的占位,少数为硬膜外或硬膜内外的占位.我们报道1例在影像上极似胶质瘤或室管膜瘤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神经纤维瘤.……
马琪林鲁丛霞毕敏曲红丽詹奕红肖乃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