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纬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可调高与减隔震支座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支点高度测量误差、施工过程中出现"三条腿"现象以及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均会影响桥梁的线形平顺,且对桥梁整体的受力情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布设高度可调支座可解决此类问题。该文简要介绍了现行国内外常用的调高支座方案。桥梁支座作为桥梁抗震的薄弱环节,当整体结构经受地震作用时,一旦上部结构传递的惯性力超过支座的强度,震害极为普遍,通过布设减隔震装置可以缓解地震对桥梁结构带来的危害。该文主要参考桥梁结构抗震相关内容,简要介绍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和摩擦摆式隔震支座3种减隔震支座的结构类型及特点,开展了一种兼具可调高与减隔震性能新型支座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调高多级消能盆式橡胶支座。
- 叶圣平田山坡李黎龚纬
- 关键词:桥梁支座
- 薄壁高墩刚构桥稳定性研究
- 2014年
- 修建薄壁高墩大跨度桥梁,确保桥墩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此文以黔江高速公路某高墩特大桥为例,根据设计的该桥结构和尺寸,基于稳定性理论,建立计算模型利用MIDAS空间计算软件计算5种模态下的安全屈曲系数,据此分析所选用桥墩材料和桥墩高度变化与桥墩稳定性的关系。通过计算与分析,随着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结构安全屈曲系数在逐渐增加,且桥墩的稳定性与墩高成反比。为进一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可在顺桥向增加横向支撑。
- 龚纬
- 关键词:墩高稳定性
- 基于减隔震装置的刚构桥地震效应控制方法被引量:5
- 2014年
- 在地震作用下,刚构桥可采用的抗震策略极为有限,而减隔震设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在对2种减隔震装置(拉索减震支座、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工作机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某刚构桥为工程背景,从提高纵桥向抗震性能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减隔震装置对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减隔震装置对于提高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是有利的,可用于刚构桥的减隔震装置主要有拉索减震支座和液体粘滞阻尼器;拉索减震支座具有限位功能,对于减小梁端位移和主墩地震内力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会急剧增大过渡墩的地震内力;液体粘滞阻尼器可增大刚构桥的整体阻尼,具有耗散地震能量的功能,对于减小梁端位移和主墩地震内力具有显著的效果,但会明显增大过渡墩的地震内力。
- 龚纬燕斌
- 关键词:刚构桥抗震性能减隔震装置液体粘滞阻尼器
- 预应力钢绞线的合理布设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目的:基础建设中,预应力连续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钢绞线位置布置得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造价和结构的使用寿命。现针对预应力连续梁的力学受力特点,对预应力钢绞线布置位置进行合理设计。研究结论:在超静定梁中,混凝土压力线只与束筋的梁端偏心距和束筋的跨内形状有关,与束筋在中间支点上的偏心距无关。只要保持束筋在超静定梁的两端位置不变,保持束筋在跨内的形状不变,而只改变束筋在中间支点上的偏心距,则梁内的混凝土压力线不变。
- 龚纬胡文斌
- 关键词:连续梁预应力
- 大跨连续刚构桥高墩有效计算长度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为研究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双肢薄壁高墩有效计算长度,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建立其初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结构整体稳定分析得到构件临界荷载,再由欧拉公式反推桥墩有效计算长度。根据全桥失稳模态分析结果提出了双肢墩有效计算长度简化模型,据此对悬臂施工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高墩有效计算长度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和成桥阶段的高墩横桥向有效计算长度系数均可取值2.0;高墩纵桥向有效长度系数可根据本文提出的建议值查表插值取用。
- 吴亮秦李黎陈水生龚纬
- 关键词:大跨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失稳模态简化模型计算长度系数
- 斜拉桥过渡墩处合理横桥向约束体系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研究目的: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斜拉桥的过渡墩是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有必要研究斜拉桥过渡墩处合理的横桥向约束体系。以厦漳跨海大桥南汊主桥为工程背景,从提高过渡墩横桥向抗震性能的角度出发,研究3种横桥向约束体系(墩梁主从、墩梁自由、墩顶设置限位挡块)对斜拉桥横桥向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论:采用墩梁主从体系会放大过渡墩及其基础的地震响应;采用墩梁自由体系虽然可以减小过渡墩及其基础的地震响应,但会造成墩梁横桥向相对位移过大;采用限位挡块体系可以有效减小过渡墩的地震响应,合理的挡块初始间隙可以通过参数分析得到。
- 燕斌龚纬
- 关键词:斜拉桥抗震性能
- 桩基础简化模型在桥梁抗震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研究目的:桩基础结构轻巧多样,便于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对结构物抗震性能至关重要的地基基础抗震理论还未形成定论。本文以连续梁为例,针对在地震作用下,分析桩基础模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工程实践提出了建议。研究结论:嵌固模型计算的结构整体刚度偏大,结构基本周期偏小。在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结构内力偏大,造成设计过于保守;但对结构位移估计不足,应引起重视。m法模型能较为详细地考虑桩基础与桥梁结构的共同作用,同时也能反映土体影响,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法;但建模工作量大,耗费机时。6弹簧模型可以得出与m法模型类似的结果,并且建模工作量小,适于常规设计。
- 龚纬戚冬艳
- 关键词:桩基础M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