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毅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沁水盆地
  • 3篇煤层气
  • 2篇有效应力
  • 2篇渗透率
  • 2篇太原组
  • 2篇维数
  • 2篇煤层
  • 2篇煤储层
  • 2篇孔隙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2篇储层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 1篇氧同位素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运移
  • 1篇渗透性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万毅
  • 7篇唐书恒
  • 5篇张松航
  • 2篇李忠诚
  • 2篇王善博
  • 2篇郑贵强
  • 2篇白鸽
  • 2篇张静平
  • 1篇李忠城
  • 1篇范二平
  • 1篇吴敏杰
  • 1篇解慧
  • 1篇严德天
  • 1篇张成龙
  • 1篇孙鹏杰
  • 1篇舒广强

传媒

  • 2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受众角度浅谈中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被引量:3
2011年
现代地学已进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点的大学科时代,知识综合化趋势增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学的发展要求人们把地球科学上升到地球科学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全身符地学教育改革必须转向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上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以往此方面研究多是从媒体(传播主体)角度进行,本文从受众(传播客体)角度对我国的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索,对高校地学教育改革以及国家建设具竞争力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毅唐书恒白鸽张松航
关键词:传播客体地球科学文化建设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分形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Quadrasorb SI自动低温氮吸附仪测试了宜川地区煤储层孔隙特征。实验表明:该区煤储层孔隙类型以微孔为主,且微孔大多为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II类孔,小孔主要以开放型I类孔和"墨水瓶"型孔为主。同时,根据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分析了宜川地区煤储层孔隙的分形维数与吸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维数D与VL和PL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分维数D与VL和PL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宜川地区是深煤层煤层气的重要勘探区,本次研究将对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孙昌花唐书恒万毅姜文范二平张成龙孙鹏杰
关键词:煤储层分形维数
深煤层二氧化碳埋存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在CO2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中,深煤层CO2埋存技术堪称非零和博弈的典范。CO2在深煤层的埋存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同时可以驱替煤层中的CH4气体,达到煤层气增产目的。然而,由于目前对深部煤层储层特性的研究还较为局限,深煤层CO2埋存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深煤层CO2埋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主要存在的4大技术难题,即流固耦合问题、CO2超临界吸附问题、埋存安全问题和地质工程整合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研究方向,强调进一步补充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当务之急,提出"建立深煤层CO2可封存性评价体系"的概念。
万毅白鸽张松航郑贵强周龙飞
基于低温氮吸附试验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更加精细地评价,需要对页岩孔的低温氮吸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分析了不同孔类型表面积分形维数Db和体积分形维数Dt特征,对比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半封闭型墨水瓶状孔(具有Ⅰ类吸附回线)的Dt大于2.8,四周开口型平行板状孔(Ⅲ类)Dt为2.6-2.8,四周开口型尖劈状孔(Ⅱ类)Dt为2.2-2.6;Db和Dt分别与平均孔径、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有机碳含量TOC和类镜质组反射率Ro具有明显相关性。页岩孔隙分形特征显示,Db和Dt分别指示了孔隙内表面和空间形态的复杂程度,可用来定量表征页岩储层微孔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
姜文唐书恒曹晖万毅王善博
关键词:页岩气分形维数孔隙结构
三轴围压下煤岩吸附膨胀特性与渗透性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动态变化,是煤层气开发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晋城无烟煤样,分析了三轴应力条件下煤岩的应力-应变效应,讨论了煤样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限压力条件下,煤岩吸附甲烷后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大;煤样最大径向吸附应变与孔隙压力的关系,可用朗格缪尔方程形式予以描述;煤岩渗透性与有效应力、煤岩吸附膨胀量均呈负指数关系,说明两者对煤岩渗透性影响的实质相同,即煤岩孔隙、裂隙受到应力作用逐渐减小或闭合。同时,在较低孔隙压力条件下,需考虑克林伯格效应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经检验,S-D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预测煤岩渗透性动态变化规律。
张松航唐书恒万毅舒广强
关键词:煤层气有效应力渗透率沁水盆地
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6
2013年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储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含水特征及水动力条件,从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矿井下的煤层水与煤层顶板灰岩水、地表水共51个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是煤层水和煤层顶板灰岩水的混合水。15号煤储层和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煤层在排水过程中接受灰岩水的大量补给。煤层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封闭性较差,水在灰岩裂隙中径流速度较快。煤层顶板灰岩水表现出^(18)O漂移的特点,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既表现出^(18)O漂移特点,也表现出D漂移特点,而排采3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则主要表现出D漂移特点。煤层气并排出水的δD和δ^(18)O值都与矿化度TDS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的参考因素。
王善博唐书恒万毅李忠诚张松航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太原组沁水盆地南部
晋城无烟煤煤中CH_4和CO_2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三轴应力条件下,煤岩有效应力、吸附膨胀量和渗透率的一体测试,研究了晋城无烟煤吸附甲烷和二氧化碳后,渗透性随有效应力改变和煤岩吸附膨胀效应的变化规律.认为煤岩吸附膨胀量和孔隙压力的关系可用兰氏方程描述;煤岩渗透性同有效应力、吸附膨胀量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同时结果表明: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晋城无烟煤中的扩散方式不同,煤岩对甲烷的吸附膨胀符合单孔气体扩散模型,而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膨胀符合双孔气体扩散模型,且甲烷的吸附膨胀速率小于二氧化碳的吸附膨胀速率;煤岩饱和吸附后,各孔隙压力条件下的初始渗透率与孔隙压力呈幂函数关系减小.针对晋城无烟煤,同等条件下煤岩吸附甲烷后的渗透率为吸附二氧化碳后渗透率的1.14~1.51倍,大部分在1.30倍左右.
张松航唐书恒万毅李忠诚张静平
关键词:煤层气有效应力渗透率沁水盆地
内蒙古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被引量:3
2011年
以煤田地质学、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量钻孔资料分析了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鉴别了沉积相,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表明:黑山煤田太原组广泛发育泻湖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废弃阶段是聚煤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最佳场所。
万毅袁伟严德天
关键词:太原组沉积环境聚煤规律
霍西盆地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前,霍西盆地因尚未进行有效的资源勘查潜力评价,研究工作迫在眉睫。灰色聚类法适用于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因霍西盆地资料较少且数据不全,勘探潜力评价还有许多灰色性,因而选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建立起了勘查潜力评价体系,对霍西盆地带进行了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霍西盆地北部地区勘查潜力以良级为主,局部地区为优级,适宜进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工作;而南部大部分地区评价结果以可级和差级为主,勘查潜力较差,建议暂不进行开发。
郑贵强唐书恒张静平李忠城解慧吴敏杰万毅孙鹏杰
关键词:灰色聚类层次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