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6^(INK4)与ras p21在青、老年人胃癌中表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对青老年人胃癌中p16INK4及rasp21的表达进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青老年人胃癌的发病学之异同。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65例胃癌(其中青年组35例,老年组30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由两位研究者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采用已知的乳腺癌阳性切片作为对照。所有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在非选择人群,p16INK4和rasp2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75.4%;p16INK4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rasp21的阳性表达率随胃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16INK4在青年人胃癌中的阳性率(60%)显著高于老年人(10%)(P<0.05),而rasp21在前者的阳性率(62.8%)则显著低于后者(90%)(P<0.05)。结论:p16INK4表达的检测在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方面,rasp21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青老年人胃癌的发病学不尽相同。
- 王淑秀和瑞芝赵卫星卢朝晖任金萍付华民
- 关键词:P16基因青年人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实验诱发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 1994年
- 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诱发昆明小鼠前胃癌变,再以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显著浅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细小、不规则颗粒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反应则较对照组显著(P<0.05)。提示Ge-132对NSEE诱发的小鼠前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从免疫形态学证实介导宿主免疫反应可能是Ge-132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Ge-132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卢朝晖和瑞芝千高峰原志庆千新来任金萍冯艳玲王凤荣
- 关键词:前胃癌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实验诱发小鼠前胃癌变率的影响
- 1995年
- 用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处理NSEE诱发的小鼠前胃鳞状上皮增生、癌变,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癌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癌率为42.9%,实验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数目及不规则型颗粒的比例显著低子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之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Ge—132可显著降低NSEE诱发小鼠前胃癌的癌变率,并可影响Ag—NOR在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Ge—132的以上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小鼠局部细胞免疫力有关。
- 卢朝晖千高峰和瑞芝原志庆千新来任金萍冯艳玲王凤荣
- 关键词:锗-132AGNOR染色前胃癌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小鼠前胃鳞状上皮增生癌变的防治作用
- 1993年
- 研究目的探讨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对小鼠前胃上皮增生、癌变的防治作用,为Ge-132用于防治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处理方法以体重22~28克的雌性昆明小鼠,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诱发其前胃增生病变及癌变,随机设计实验、对照组,实验组给与Ge-132。病理学观察分别比较其癌前病变发生率、癌变率及浸润深度。分预防实验、阻断实验及治疗实验。实验组分别在1~5周、6~10周及11~16周每天灌喂1%Ge-132溶液200mg/kg,对照组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均进行重复实验。结果预防实验:癌前病变抑制率为22.0%;阻断实验:癌变抑制率为42.9%;治疗实验:对照组癌侵犯深度均较其相应实验组为重。经统计学处理实验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Ge-132对小鼠前胃鳞状上皮增生、癌变及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提示Ge-132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防治食管癌药物。
- 卢朝晖原志庆任金萍冯艳玲高健政郭乐新
- 关键词:锗-132鳞癌胃肿瘤癌前状态
- 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粘膜组织病理学研究
- 1998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粘膜上皮组织学改变,为癌前病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高(林州市)、低发区(范县、清丰县)分别取无症状居民食管活检229人和187人,均分为4组,25岁~34岁、35岁~44岁、45岁~54岁及≥55岁,常规石蜡HE制片,按标准诊断归类。结果高、低发区食管上皮萎缩、棘层肥厚、炎细胞浸润相应年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基底细胞增生高发区35岁~44岁、45岁~54岁组显著大于低发区相应组(P=0.0312,P=0.0273),非典型增生45岁~54岁、≥55岁组高发区显著大于低发区相应组(P=0.0196,P=0.0263)。高、低发区总体人群比较除棘层肥厚、炎细胞浸润无差异外,余各病变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上皮萎缩、基底细胞增生应作为较狭义的癌前病变对待,食管上皮棘层肥厚、炎细胞浸润似与食管癌变无关。
- 付华民任金萍苏蔚冯艳玲赵光明赵卫星卢朝晖
- 关键词:组织学癌前病变食管癌病理
-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核仁组成区蛋白定量研究
- 1992年
- 应用胶质银技术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石蜡切片进行核仁组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发现随病变进展,核仁形成区蛋白计数明显递增,其大小、形态、分布也明显改变。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除Ⅱ、Ⅲ级非典型增生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2),其余各病变组间均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表明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可鉴别癌及癌前病变,并为食管脱落细胞学诊断奠定了组织学基础。
- 赵卫星杜华贞张明彩任金萍和瑞芝千高峰
-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前状态
- 青老年人胃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对比被引量:11
- 1998年
- 目的通过对老人青年胃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研究,探讨青老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异同.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65例胃癌(青年组35例,≤35岁;老年组30例,≥60岁)进行p53蛋白及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胃癌细胞中PCNA阳性颗粒进行图象分析.结果p53和PCNA在青年人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7%和943%,均显著高于老年人(267%和500%,P<001).青年人胃癌中PCNA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高于老年人(P<005).结论p53及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
- 毛兰芝王淑秀吉伟芳任金萍杜华贞和瑞芝
- 关键词:胃肿瘤P5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
- 青年与老年人胃癌中PCNA和AgNOR计数表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不同临床特点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 6 5例胃癌 (其中青年组 35例 ,老年组 30例 )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 (AgNOR)的胶体银染色 ,前者结果进行 χ2 检验 ,后者采用t检验。结果 在非选择人群 ,PCNA的阳性表达率及AgNOR计数均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提高 ,AgNOR数目还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P <0 .0 5 )。在具有相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或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中 ,青年组中PCNA的阳性率及AgNOR数目均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 5 )。 结论 PCNA及AgNOR在青年人胃癌细胞中的高表达提示青年人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及浸润转移能力。
- 任金萍王淑秀付华民赵卫星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AGNOR
-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异常转录与结肠癌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异常转录与结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32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FHIT的转录和突变情况。结果21例(65.6%)结肠癌组织标本,8例(25%)癌旁组织标本中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正常结肠组织未检测到异常转录。结论FHIT基因异常转录可能是导致结肠癌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李庚崔静任金萍
- 关键词:FHIT基因结肠癌转录
- 大肠癌发生发展中cyclinD_1和P_(16)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P16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肠癌手术切缘粘膜上皮、癌旁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cy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呈增高趋势,P16表达呈下降趋势,二者在癌旁、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粘膜上皮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cyclinD1和P16的表达与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nD1还与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cyclinD1和P16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效应,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 付素珍崔静李娜任金萍
- 关键词:大肠癌CYCLIND1基因P16基因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