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兆伟

作品数:88 被引量:2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专利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原油
  • 26篇采油
  • 23篇驱油
  • 23篇采收率
  • 16篇微生物
  • 16篇复合驱
  • 13篇油藏
  • 13篇油田
  • 12篇生物强化
  • 12篇微生物强化
  • 12篇微生物驱
  • 11篇聚合物驱
  • 11篇降解
  • 10篇三元复合驱
  • 9篇低渗
  • 9篇芽孢
  • 9篇芽孢杆菌
  • 9篇驱油实验
  • 8篇原油酸值
  • 8篇微生物驱油

机构

  • 8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大庆师范学院
  • 4篇江南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有限...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无锡轻工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88篇侯兆伟
  • 44篇伍晓林
  • 33篇李蔚
  • 31篇石梅
  • 18篇乐建君
  • 14篇陈星宏
  • 12篇杨振宇
  • 11篇金锐
  • 8篇王颖
  • 8篇韩培慧
  • 7篇王蕊
  • 7篇郭盟华
  • 7篇王海峰
  • 7篇张继元
  • 6篇吴国鹏
  • 5篇杨勇
  • 5篇陈坚
  • 5篇刘洋
  • 4篇李星
  • 4篇窦绪谋

传媒

  • 12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学报
  • 3篇油田化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日用化学品科...
  • 1篇中国石油石化
  • 1篇2010(第...
  • 1篇2010年石...
  • 1篇2010全国...
  • 1篇中国东部油田...
  • 1篇2005(第...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微生物作用地下原油产甲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作用地下原油产甲烷方法,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药剂按比例与水驱、化学驱过程中要注入油层的油田注入水混合配制成激活液;2)将配制混合好的激活液注入到目标体系中,注入...
伍晓林侯兆伟金锐刘洋李蔚乐建君柏璐璐王蕊刘庆梅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CTCC M208114及其在石油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菌株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高效的石油烃降解能力;2)该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正十...
徐正顺牛彦良王凤兰伍晓林侯兆伟郭盟华金锐
文献传递
新型表面活性离子液体聚集行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与功能化,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能、聚集行为及其应用的效果,主要包括两性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响应型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手性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等。
吴国鹏侯兆伟吴奥丽郑利强孙继超
关键词:两性离子手性
1-丁基-3-甲基咪唑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界面膨胀流变行为研究
2018年
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十二烷基硫酸盐([bmim][DS])和1-丁基-3-甲基咪唑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酯盐([bmin][AOT]两种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在正庚烷/水界面的动态界面张力和膨胀特性。比较了[bmim][DS]或[bmin][AOT]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酯钠(Na[AOT])之间的膨胀弹性,并且考察了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之间静电相互作用对界面膜特性的影响。另外,通过对比[bmim][DS]和[bmim][AOT]在不同浓度下的膨胀弹性,验证了烷基链数量的改变对界面膨胀流变行为的影响。
侯兆伟张福玲伍晓林孙继超郑利强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
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原油烃机制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研究了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两株微生物采油菌作用于石油烃的机理,原油经两株菌种作用以后,高碳链饱和烃的相对含量降低,低碳链饱和烃的相对含量则相应增加,∑nC2-1/∑nC2+2值由原来的1.35分别升高到1.73和1.87;Pr/nC27与Ph/nC28值分别增加19.0%、17.9%和9.5%、23.1%,而Pr/nC17与Ph/nC18值在微生物作用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表明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作用原油烃时只降解高碳链饱和烷烃,同时无低碳饱和烷烃的生成。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中非烃的红外光谱分析也同样表明,有一定量的羧酸生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油样提取物中微生物产生的酸、醇、酮等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两株菌产酸以饱和烷基酸为主,尤其以直链饱和烷基酸居多,同时也生成一定量的环烷、烯基酸和少量的芳基酸。可以推断,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对大庆原油的降解以氧化降解为主要途径,存在一种非常规的次末端氧化,同时兼有末端氧化和双末端氧化,生成单脂肪酸、羟基脂肪酸和二羧酸。
黄学伍晓林侯兆伟
关键词:蜡状芽孢杆菌石油烃降解机制
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有机酸(醇)的GC-MS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为探索微生物采油的机理, 对预处理后的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分步蒸馏, 有效提取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和有机醇。选用FFAP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采用GC-MS直接进样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HP和HT (两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采油微生物菌种) 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和有机醇的种类和含量。HP发酵液中分析出四种低碳有机酸 (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 ) 和一种低碳醇 (乙醇), 总酸含量为 9 915 8mmol/L, 醇含量为 16 52mmol/L; HT发酵液中分析出三种低碳有机酸 (乙酸、丙酸、丁酸), 没有检出低碳醇, 总酸含量为 0 109 1mmol/L。定量分析的标准偏差小于 1, 变异系数小于 8%。
伍晓林侯兆伟陈坚伦世仪
关键词:采油微生物发酵液色谱-质谱直接进样有机酸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被引量:35
2014年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_4和CO_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 068.13t,含水率下降2.2%,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乐建君刘芳张继元柏璐璐王蕊刘晓波侯兆伟伍晓林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剂内源微生物菌群结构
一种物理模拟实验用长管填砂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砂模型,包括多个直管和多个端头,端头和直管之间螺纹连接,连接处设径向密封与端面密封,整个填砂模型管的内壁为打毛均匀的磨面,其中封装实验用石英砂,所述直管上分设多个测压孔和多个取样孔,多个直管并联或通...
陈星宏金锐乐建君石梅邰九龙时均莲侯兆伟李蔚
文献传递
原油黏附性细菌的运动及其调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来自大庆油田对原油具有黏附性的菌株,通过显微观察法记录菌株对原油的趋化性运动,通过微生物黏着碳烃化合物(MATH)法进行了菌株对烃类物质的的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油黏附性菌株对原油的黏附作用可在10min以内产生;该菌株具有趋化性,可促使菌体"趋化带"现象产生。在菌体对数生长时期,测得菌株PR-1、1507、12-J对四种烷烃(二甲苯、十六烷、十二烷、环己烷)的平均疏水值分别为83%、56%、21%。添加适量的有机物A(生物表面活性剂)和B(化学表面活性剂)后,在提高菌株1507趋油性运动速率的同时,还提高了非原油黏附性菌株12-J对十六烷的疏水性。添加0.01 mol/L的有机物A或B后,疏水值由18%分别最大提高到70%和85%,对非原油黏附性菌株的趋油性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显微观察实验表明,添加适量的有机物A和B能显著促进菌体向原油表面聚集,促进了"趋化带"的产生,从而达到对采油微生物激活调控的目的。
伍晓林侯兆伟李蔚刘洋吴晓磊
关键词:表面疏水性微生物采油
三元采出污水配制三元体系粘度性能改进方法研究
2019年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处理后的污水质量较难达到油田注入水标准,导致配制三元体系粘度大幅降低,使三元采出污水无法充分利用。为此,本文针对三元采出污水处理站外输污水,采取过滤、曝氧、过滤曝氧、紫外杀菌或者加碱等多种方法处理,探索改善三元采出污水水质、保证配制体系粘度性能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当三元体系配方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2%、0.3%和2000mg/L时,用上述各种方法处理前后对比,三元体系粘度分别提高5.3mPa·s、3.7mPa·s、13.1mPa·s、3.5mPa·s、12.9mPa·s。加碱处理方法可使三元体系粘度稳定性最好,其次是过滤曝氧方法,90天时,三元体系粘度分别为28.7mPa·s和23.8mPa·s。综合分析采用加碱处理工艺,可使三元采出污水有望得到利用。
陆屹李笑薇王颖郭春萍伍晓林侯兆伟刘春天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粘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