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俊范

作品数:336 被引量:2,001H指数:2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8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6篇斑病
  • 57篇病原
  • 46篇病害
  • 42篇玉米
  • 41篇人参
  • 38篇生物学
  • 37篇枯病
  • 37篇病菌
  • 33篇生物学特性
  • 32篇锈腐病
  • 29篇叶斑
  • 29篇叶斑病
  • 29篇病原菌
  • 28篇人参锈腐病
  • 22篇药用
  • 22篇植物
  • 22篇病原鉴定
  • 19篇药用植物
  • 19篇葡萄
  • 17篇栽培

机构

  • 331篇沈阳农业大学
  • 25篇辽宁省农业科...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辽宁出入境检...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衡水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潍坊科技学院
  • 3篇铁岭市农业科...
  • 2篇莱阳农学院
  • 2篇中国检验检疫...
  • 2篇吉林省畜牧兽...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336篇傅俊范
  • 155篇周如军
  • 78篇严雪瑞
  • 20篇李海春
  • 18篇刘博
  • 16篇薛彩云
  • 16篇李自博
  • 15篇刘长远
  • 15篇于舒怡
  • 15篇孙嘉曼
  • 14篇李宝聚
  • 14篇景殿玺
  • 14篇王崇仁
  • 13篇薛腾
  • 11篇李金堂
  • 11篇刘震
  • 11篇苏丹
  • 10篇徐喆
  • 10篇代汉萍
  • 10篇梁春浩

传媒

  • 5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5篇植物保护
  • 21篇新农业
  • 18篇吉林农业大学...
  • 12篇玉米科学
  • 1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0篇植物保护学报
  • 10篇湖北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油料作物...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河南农业科学
  • 8篇中国植保导刊
  • 7篇中国蔬菜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中国植物保护...
  • 4篇果树学报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21篇2015
  • 29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23篇2011
  • 16篇2010
  • 33篇2009
  • 31篇2008
  • 32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7篇2002
3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茬种植西洋参对其根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以北京产区西洋参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新土进行比较,研究重茬对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西洋参种植第1a微生物及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成较低水平,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都变化较大,其中重茬2a土的全钾含量较高,为对照新土的1.38倍。重茬3a土的细菌、真菌均达到高峰,分别为对照的11.26、5.94倍。放线菌含量在重茬4a土中达到高峰为对照的8.41倍。
傅佳李先恩傅俊范
关键词:重茬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
穿山龙黑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调查了穿山龙黑斑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3个穿山龙种植区均有黑斑病发生,病害的始发期为6月,盛发期为7月中、下旬,8月田间病情有所停滞,9月病情持续加重。田间病情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病斑直径和数量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穿山龙黑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6%。
周如军傅俊范于舒怡严雪瑞刘博
关键词:药剂防治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
2009年
目的:进行PCR结合DHPLC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污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采用DHPLC技术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优化分析条件,并探讨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度。结果:建立产气荚膜梭菌PCR-DHPLC样品吸收特征峰型图,样本检测的峰型图可用于定性或定量监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动态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PCR-DHPLC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
郑秋月傅俊范徐君怡孙哲平马惠蕊曹际娟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产气荚膜梭菌
玉米叶斑病流行动态及管理综合模拟模型研究Ⅰ.玉米叶片生长子模型被引量:1
2008年
用不同的生长模型拟合玉米的生长发育数据。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玉米总叶片数随有效积温变化的动态;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玉米总面积和玉米株高的发展变化动态。根据上述模型得到玉米叶面积相对日增量随有效积温发展变化的三参数高斯模型:y=3.505 4EXP{-0.5[(x-1111.485 4)/256.095 2]2}(R2=0.994 4)
李金堂默书霞傅俊范周如军薛腾
关键词:玉米
穿山龙锈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锈病是辽宁东部山区穿山龙生产上新流行的重要病害。对穿山龙锈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薯蓣柄锈菌(Puccinia dioscoreae Kom.)。该菌夏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10~20℃,适宜萌发pH值为6~8,夏孢子萌发速度慢且萌发率较低,加入糖源能促进夏孢子萌发;冬孢子抗逆性较强,可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
李阳傅俊范周如军严雪瑞
关键词:病原学
石硫合剂在黄瓜叶面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45%晶体石硫合剂对灰霉病等6种黄瓜叶面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硫合剂100倍液对病害的防效较好,防效均在62%以上。石硫合剂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最好,当浓度为400倍液时,防效也达5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差,只有浓度为100倍液时,防效达60%以上,其他各浓度的防效均不理想。同时,本试验探讨了石硫合剂持效期与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黄瓜苗在喷施200倍液石硫合剂之后立即接种灰霉病菌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为45·6%。随着接种间隔期的延长,防效逐渐降低。当接种间隔期为120h时,石硫合剂对黄瓜灰霉病无防治效果。
陈雪李宝聚傅俊范石延霞
关键词:石硫合剂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冠层内温湿度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而其玉米纹枯病发病也较轻。通过SPSS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能够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则长于常规模式。
刘震傅俊范景殿玺周如军李自博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
蓝莓灰霉病菌差异性比较及蓝莓品种抗病性鉴定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区分蓝莓灰霉病菌菌群形态差异、致病力差异,评价北方蓝莓主栽品种对该病的抗感差异。【方法】依据相同条件下菌落产孢产菌核特点进行菌群区分,离体、活体接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活体接种对14个北方地区主流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供试蓝莓灰霉病菌分为3个菌群,I型菌易产孢无菌核,II型菌不易产孢产菌核,III型菌易产菌核,菌核上产孢;各菌群代表菌株均有致病性,但存在差异;14个蓝莓品种对强致病菌株JLCC002表现出抗感差异。【结论】蓝莓灰霉病菌存在形态差异,供试菌株共分为3群;供试菌JLCC002对蓝莓茎、叶均有强致病力,以此作为靶标的抗病性试验中品种‘奥尼尔’、‘天赐4号’相对抗病,品种‘达柔’,‘爱国者’相对感病。
严雪瑞赵睿杰周源傅俊范代汉萍李天来
关键词:蓝莓灰葡萄孢致病力
葡萄白腐病基因芯片、流行及微生态制剂研究
<正>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针对该病菌序列、生物芯片、流行动态模型、微生态制剂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测定了辽宁省葡萄白腐病菌的28S rRNA序列,对不同地区的10个菌株测定结果显示,...
刘长远傅俊范赵奎华
关键词:葡萄白腐病测序基因芯片微生态制剂
文献传递
二比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二比空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比空栽培模式的发病程度轻于常规栽培模式,病害初始病情与传播速率均低于常规模式。病害流行时间动态模型拟合发现,Weibull模型较好,其中,两种栽培模式下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相同,二比空栽培模式下病害Weibull增长期(盛发期)短于常规模式,且衰退期出现较早。
景殿玺刘震周如军傅俊范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