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8篇骨髓
  • 5篇急性
  • 5篇急性白血
  • 5篇急性白血病
  • 4篇预后
  • 3篇髓细胞
  • 3篇维甲酸
  • 3篇淋巴
  • 3篇慢性
  • 3篇耐药
  • 3篇骨髓细胞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形态学
  • 2篇逆转
  • 2篇全反式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机构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刘亚琳
  • 9篇蔡瑞波
  • 7篇贺鹏程
  • 7篇张梅
  • 6篇郭桂丽
  • 6篇王晓宁
  • 5篇王雯娟
  • 4篇刘华胜
  • 4篇李静
  • 3篇关键虹
  • 3篇刘海波
  • 3篇吴迪
  • 2篇王星烨
  • 2篇习杰英
  • 2篇张群岭
  • 2篇徐汇
  • 2篇关虹
  • 1篇王梦昌
  • 1篇尹晓然
  • 1篇曹云新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癌症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髓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SE和NaF染色;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以判断增生程度、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等,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确定诊断,计数并分类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比例、各系细胞百分比总数、粒红比值等。同法观察血涂片,计数并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度、各系细胞比例数的差异,寻找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联系。结果表明,HAL组和NHAL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为明显至极度活跃,但HAL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及巨核系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受抑,HAL组骨髓中红系受抑程度强于NHAL组。HAL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AL组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仍可见白血病细胞,但其比例较HAL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r=0.422)。结论:无论在骨髓还是外周血,HAL组与NHAL组相比,在增生程度、细胞数量及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而且HAL组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均有特征性改变。因此对比分析HAL实验室检测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掌握其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刘亚琳刘海波王雯娟马乐王晓宁刘华胜
关键词: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骨髓外周血
IFNγ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株NB4、MR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的应用,使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但维甲酸耐药的快速发生成为ATRA治疗APL的一大缺憾。许多研究表明ATRA耐药与缺乏干扰素合成的某些蛋白质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拟探讨干扰素联合ATRA作用抑制ATRA耐药AP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TRA敏感细胞株(NB4)及ATRA耐药细胞株(MR2)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和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的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leukemia,PM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第8天时,IFNγ组、ATRA组和(IFNγ+ATRA)组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68.0%、85.0%和95.2%;MR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24.1%、4.3%和51.5%。联合用药组NB4细胞、MR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第3天时,IFNγ组、ATRA组和(IFNγ+ATRA)组NB4细胞的NBT阳性率依次为19.3%、74.7%和93.3%,MR2细胞的NBT阳性率依次为16.8%、5.2%和31.5%,联合用药组NB4细胞、MR2细胞的NBT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IFNγ作用后,NB4细胞和MR2细胞核内的荧光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IFNγ与ATRA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和MR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部分诱导对ATRA耐药的MR2细胞发生分化。
贺鹏程张梅吴迪徐汇蔡瑞波刘亚琳
关键词:白血病NB4细胞株干扰素-Γ维甲酸
树突细胞介导的独特型瘤苗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介导的独特型瘤苗诱导骨髓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取DC前体细胞,使用GM-CSF、IL-4与TNF-α诱导分化促成熟。加入MM患者的M蛋白F(ab′)2片段(Id),诱导MM肿瘤特异性CT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表型特征,采用MTT法检测致敏DC促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患者CTL对自体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GM-CSF、IL-4和TNF-α配伍可有效地从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大量成熟的功能性DC。MM患者自体血清Id冲击致敏的成熟DC能够显著地提高T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使幼稚T细胞活化成为肿瘤独特型CTL,各个剂量的CTLs均能够产生针对自体MM细胞的抑制性杀伤反应。结论在MM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得典型的DC,使用负载了Id的DC疫苗能够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以DC为基础的疫苗可能在MM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梅尹晓然骆云雅林秀王梦昌贺鹏程李静郭桂丽蔡瑞波刘亚琳
关键词:细胞介导独特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肿瘤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反应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PGP、MRP1、GST-π、TOPOⅡα在30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MRP1、GST-π、TOPOⅡα在初发A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36.6%、60%和43.33%;PGP、MRP1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TOPOⅡα阳性组的CR率为92.31%,高于阴性组的58.82%(P<0.05);GST-π阳性组的CR率与阴性组的CR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PGP、MRP1的表达升高及TOPOⅡα的表达降低与AL的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多个多药耐药蛋白能够更准确地预测AL的耐药和预后。
张群岭张梅贺鹏程蔡瑞波刘亚琳郭桂丽关虹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疗效预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对11例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5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2例为急淋变,9例为急粒变。52例初发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和或嗜碱细胞高于正常值,血小板多大于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各期细胞均可见,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伴有嗜酸和或嗜碱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可正常,这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所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早幼粒细胞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这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此外,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予以鉴别。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变期外周血及骨髓多有嗜酸及嗜碱粒细胞增多,早幼粒细胞增多,同时结合NAP,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
刘亚琳王晓宁雷秀丽王雯娟刘华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4例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同时比较同期收住的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的30例NHL患者与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继发骨髓纤维化的14例NHL患者均为Ⅳ期,其中9例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Gomori染色+至+++,经治疗后骨髓淋巴瘤细胞减少或成为增生性骨髓象时,Gomori染色转为阴性,疾病复发时再次出现骨髓纤维化。未继发骨髓纤维化的30例NHLⅣ期患者的1、3、5年总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93.1%、57.6%和100%、92.6%、52.6%。继发骨髓纤维化的14例患者的1、3、5年总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81.3%、48.8%和71.8%、62.3%、47.9%。结论: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多处于Ⅳ期,尤其是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继发骨髓纤维化者多见。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活检表现为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疾病缓解时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继发骨髓纤维化的NHL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较未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降低,继发骨髓纤维化是疾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刘亚琳王雯娟王晓宁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NK细胞对小鼠H-2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GVHD及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Balb/c(H-2d)×C57BL/6(H-2b)杂交F1代小鼠(H-2d/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在移植物中增加供者的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进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比较不同移植组GVHD发生及造血重建情况.结果:骨髓+T细胞组中90%的小鼠出现GVHD,外周血WBC平均在移植后4wk恢复正常;而骨髓+T+低浓度NK细胞组中20%小鼠出现GVHD,外周血WBC平均在移植后3wk恢复正常;骨髓+T+高浓度NK细胞组中仅10%出现GVHD,外周血WBC也平均在移植后3wk恢复正常.后两组较骨髓+T细胞组GVHD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外周血WBC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结论:在小鼠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同种反应性NK细胞可降低GVHD发生率,促进造血重建.
张梅吴迪徐汇贺鹏程李静习杰英蔡瑞波刘亚琳
关键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CML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24例急粒变及7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ML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且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及嗜碱细胞少见。7例CML急淋变患者均为B系ALL,均表达CD10、CD19、CD34、HLA-DR,淋系积分≥1.5分;2例同时伴髓系CD13及CD33表达,髓系积分均为1分。24例慢粒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髓系积分≥2分,其中2例伴淋系积分别为0.5、1分。31例CML患者初诊时检测Ph染色体100%阳性,其中CML急粒变患者有3例同时检出其它染色体畸变。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结论:CML急淋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及嗜碱细胞较CML急粒变患者少见,B系ALL多见,主要表达CD10及CD19;CML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慢粒急变期患者均可伴有其他系抗原表达,但一般积分小于2;CML急粒变患者常伴有Ph染色体以外的畸变;CML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刘亚琳王晓宁刘华胜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FN-α和IFN-γ逆转MR2细胞维甲酸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IFN-α和IFN-γ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及ATRA单独或两种IFN分别与ATRA联合作用于对ATRA耐药的细胞株MR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IFN均能抑制MR2细胞的增殖;IFN与ATRA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但两种IFN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ATRA联合应用,二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FN也能诱导MR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二者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时作用更加显著,但IFN-γ+ATRA组诱导MR2细胞分化的作用明显强于IFN-α+ATRA组(P<0.05)。两种IFN都能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IFN-γ与ATRA联合应用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作用强于IFN-α与ATRA的联合,可能与IFN-α和IFN-γ信号传导途径的不同有关。
贺鹏程张梅李静曹云新蔡瑞波刘亚琳
关键词:IFN-ΑIFN-Γ全反式维甲酸维甲酸耐药
不同种类干扰素联合维甲酸对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维甲酸(ATRA)对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M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两种干扰素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都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种干扰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别。IFNγ与ATRA联合应用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但IFNα与ATRA联合应用却没有此作用。两种干扰素都能够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两种干扰素都能够通过诱导PML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生长;IFNγ与ATRA联合应用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两种药物的信号传导途径发生交叉激活有关。
贺鹏程张梅习杰英李静吴迪王晓宁关键虹刘亚琳蔡瑞波郭桂丽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干扰素维甲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