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1997年至2009年间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318例,按ICU监护时间分2组,ICU监护时间≤72 h l113例,ICU监护时间>72 h 205例.对两组病人术前多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人平均年龄(67.4±9.4)岁,男996例(75.6%),女322例(24.4%),两组病人的ICU监护时间分别为(40.1±22.5)h和(122.6±48.7)h,院内死亡分别占13.7%和1.2%.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体外循环手术的比例、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远端吻合口数、术后升压药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院内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术前肾功能不全、脑血管和(或)周围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病史、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是ICU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的比例、LVEF、术前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心肌梗死、PCI病史和三支病变是ICU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LVEF<0.40、近期心肌梗死、术前肾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术后ICU监护时问延长的主要高危因素. 袁忠祥 刘健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监护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 探索结合心力衰竭(心衰)门诊、心衰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观察该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的心衰患者145例,男91例,女54例,平均年龄(69.6±11.3)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或LVEF〉45%时N末端B型利钠肽原〉1500 ns/L.根据个人意愿分为非疾病管理组和疾病管理组,疾病管理组进行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开展心衰教育、电话随访、定期心衰门诊就诊.于分组后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LVEF及药物使用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疾病管理组NYHA分级为(1.4±0.5)级,LVEF为40%±8%;非疾病管理组NYHA分级为(3.2±0.5)级,LVEF为31%±6%.疾病管理组自行监测体重、血压和脉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疾病管理组(P〈0.05).在收缩性心衰患者中,疾病管理组40%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达标剂量显著高于非疾病管理组的11%(P〈0.05);疾病管理组66%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达标剂量高于非疾病管理组的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非疾病管理组心血管病事件率为91.5%,疾病管理组心血管事件率为2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心衰门诊、心衰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有效药物的治疗剂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率. 范惠华 史浩颖 金炜 朱亚娟 黄代昵 严轶文 朱峰 李红莉 刘健 刘少稳关键词:疾病管理 预后 生活质量 一种随身输液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身输液辅助装置,所述的随身输液辅助装置由相互间平行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与夹板垂直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组成;第一夹板、第三夹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夹板、第三夹板、第... 罗向红 李朝军 孙雅萍 张茜 董庆庆 王菊芳 颜青 吴雪英 刘健 刘少稳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血流显像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双嘧达莫负荷试验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 (CFR)的变化。方法 分别在AVR前和AVR后 6个月两种情况下检测 3 1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远端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 (CPV)和速度时间积分 (VTI) ;然后经静脉注射双嘧达莫 ,测量达到最大充血状态的CPV和VTI ;CFR由用药后与用药前冠脉血流的CPV比和VTI比来计算 ;测量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内径 (LVI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直径 (LADD) ;计算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结果 2 4例患者得到了手术前后成对的完整资料 ,IVST和PW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小 ,LVID却无明显变化 ;LADD也从术前的 (2 .2 72± 0 .0 15 )mm下降到 (2 .2 3 1± 0 .0 47)mm (P >0 .0 5 )。在静息状态 ,CPV和VTI在手术后稍降低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均轻度增加 (P >0 .0 5 ) ;在充血状态 ,CPV和VTI在手术前后均明显增加 ,但术后的增加程度高于术前 ;术后的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术后的冠脉血流储备也显著增加。结论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冠脉血流储备明显增加 。 冯玉红 李治安 王新房 谢明星 吕清 刘健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 冠脉血流储备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探讨各种病因所致冠状静脉窦扩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29 例三组冠状静脉窦(CS) 扩张患者(B组;左上腔静脉引流入CS组;C组:肺静脉畸形引流入CS组;D 组:冠状动脉瘘入CS组及20 例正常对照组(A组)CS进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右心声学造影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常难以显示CS,而三组CS扩张组CS则显示清晰,内径分别为114 ±46 、121 ±39 、142 ±11m m ,CS下角观测流速分别为54 ±189 、121 ±457 、280±50cm/s,左上肢右心声学造影仅永存左上腔静脉组CS内即刻见造影剂反射,其余各组CS内均未见造影剂反射。结论 正确分析扩张冠状静脉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于三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刘健 程易 徐琳 孙雅萍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病因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总结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8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返流10例,中度返流6例,重度返流12例.11例有心肌梗死史;术前左室舒张末径62.8±6.7mm,左房内径50.1±6.4mm,左室射血分数>0.5 11例,0.3~0.5 17例.3例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例接受CABG加二尖瓣成形术(MVP),21例接受CABG加二尖瓣置换术(MVR).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1~2级,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径和左房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0.05).结论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应手术处理,CABG+MVR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刘健 肖明第 袁忠祥关键词: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分流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会聚法定量评估室间隔缺损分流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对27例显示血流会聚区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行血流会聚法测分流量,并与传统分流量测定法,即体循环与肺循环血流量之差(QP-QS)以及体循环血量与肺循环血量之比OP/OS相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及0.82(P值均<0.01),并对三种方法在完成全部测量所需时间进行比较,血流会聚法平均每例耗时仅12秒钟,而后两种方法平均每例耗时均为26分钟,血流会聚法具有明显优势。本文认为血流会聚法为定量评估室间隔缺损分流量的一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方法。 刘健 李治安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彩色多普勒 循环血量 无创性 肺循环 QS 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疗效和围术期处理 2014年 目的分析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疗效和围术期处理。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118例80岁以上行CABG的患者(81~89岁组),取同期1034例60-80岁患者为对照组,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80岁组患者术后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结果81~89岁组术后死亡8例(6.8%),对照组病死率3.1%(3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81~89岁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是对照组的3.45倍(OR=3.45,95%CI:2.86~4.23),术后需做透析的风险上升2.56倍(OR=3.56,95%CI:3.01~4.32),术后再次插管的风险上升2.87倍(OR=3.87,95%CI:3.45~4.87),切口延期愈合的风险也上升3.05倍(OR=4.05,95%CI:3.47~5.74),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上升2.76倍(OR=3.76,95%CI:3.43~5.01),监护时间延长的风险上升1.98倍(OR=2.98,95oACI:2.67~4.12),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也上升1.87倍(OR=2.87,95%CI:2.36~3.96)。结论80岁以上患者CABG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需加强围术期管理。 刘健 施盛 王利民 袁忠祥关键词:围术期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80岁的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相对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80岁进行CABG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60例)和OPCABG(45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CABG组术后30d病死率低于CCABG组(5.0%和8.3%,P〈0.05),与CCABG组相比较,OPCABG组ICU时间[(37.1±30.3)h和(60.6±58.2)h],呼吸机辅助时间[(10.8±9.7)h和(22.3±35.7)h3,输血量[(845±151)ml和(1160±1052)m13,神经系统并发症(0.0%和3.3%),术后房颤发生率(31.1%和41.7%)均低于CCABG组(均P〈0.05)。结论OPCABG在≥80岁高龄患者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高龄患者如果可能的话,应尽量考虑采用OPCAB。 沈锋 袁忠祥 刘健 虞敏关键词:体外循环 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68例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4%±4%]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9例;年龄67.1±8.9岁。行体外循环CABG 4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3例。结果移植血管2.8±0.9根,术后住院时间18.1±6.9d。围术期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因切口感染、胸骨哆开、反常呼吸导致心力衰竭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3.2±1.4年。随访期间心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LVEF提高至46%±11%;死亡2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15例,脑卒中4例,恶性肿瘤1例。生存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和72.9%,去除非心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患者外,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3%和77.1%,但无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仅为77.4%和67.7%。结论 CABG是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缺血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OPCAB的手术死亡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CABG相似。 刘健 袁忠祥关键词:左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