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庆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保护性耕作农户认知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对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西北绿洲区4个典型生态类型区的666户农户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情况调查。表明我国保护性耕作模式比较多,产量效应及推广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华北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率较高,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各区域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别。
- 汤秋香李少昆谢瑞芝章建新高世菊林涛柏军华刘国庆谭海珍金亚征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户调查
-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李少昆高世菊李晓君林涛谭海珍刘国庆金亚征牛兴奎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户调查
-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 刘国庆李少昆柏军华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谭海珍汤秋香金亚征
- 关键词:沙尘暴风蚀植被保护性耕作
- 基于多时相棉花长势遥感的棉田质量诊断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多时相遥感信息对棉田质量进行诊断的技术和方法,为棉花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促进棉田均衡增产、增效。【方法】研究分析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地物信息的动态分析与评判能力,以及棉花长势指标动态变化与棉田质量的关系,对棉花生长盛期多时相的LANDSAT-5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将棉田质量状况划分为健康棉田、有障碍棉田和疑似有障碍棉田三类。【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长盛期(花铃期)单时相的LANDSAT-5反射率数据可以作为棉田生长状况的判断指标,划分健康生长与生长障碍的阈值为0.820;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棉田质量划分方法,可以将棉田质量分为健康、有障碍和疑似有障碍三类。依据此方法对新疆建设兵团148团约11705.3ha的417块棉田进行分类,得出健康、有障碍和疑似有障碍三类棉田所占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经过8块条田(426.5ha)的地面同步调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造成该区棉田质量障碍的主要因素为耕地盐渍化、不平整、土壤质地不匀。【结论】研究表明棉田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棉田质量诊断是可行的。利用这种方法,结合不同质量棉田形成机理,能够得到棉田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精细分布的信息,为进一步进行的棉田土壤改良与生产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 柏军华李少昆李静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陈兵王方水刘国庆谭海珍
- 关键词:多时相遥感监测
- 基于成像光谱仪的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监测被引量:27
- 2008年
- 利用自主研发的MSI200型成像光谱仪对冬小麦苗期叶绿素密度进行遥感监测,并与ASD Fieldspc FR2500型非成像地物光谱仪测定数据相比。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所得R720、FD660、FD550、TCARI、GNDVI、PPR(550,450)、NRI等光谱特征参量均与叶绿素密度显著相关,拟合度较高,说明MSI200型成像光谱仪测定的作物光谱数据是可靠的。对筛选出的模型进行检验,ASD Fieldspc FR2500模型的预测精度达86.61%~92.79%,MSI200达91.26%~95.54%,其中PPR对叶绿素密度预测精度最高,RMSE分别为0.8391和0.0979。与传统非成像地物光谱仪相比,成像光谱仪能够提取纯冠层光谱信息,所得模型精度高、误差小,筛选的植被指数和特征波段对于航天、航空遥感器的定标有重要意义。
- 谭海珍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明博于青赖军臣刘国庆汤秋香
- 关键词: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ASD
-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得分最高的模式分别为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华北平原上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下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模式;西北绿洲留高茬免耕直播模式;成都平原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免耕+稻草覆盖模式。为选择各地具有产量优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 汤秋香谢瑞芝李少昆马林林涛石书兵高世菊刘国庆胡震斌牛兴奎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模式农户认知
- 西北沙尘多发区土壤风蚀及潜在尘源研究
- 目的:研究西北沙尘多发地区沙尘暴土壤风蚀特征,明确西北地区潜在尘源,为西北地区沙尘暴危害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通过在新疆和田、甘肃武威民勤的实地考察取样、不同尺度条件下沙尘暴发生期间土壤风蚀试验,结合历史...
- 刘国庆
- 关键词:土壤风蚀水土保持植被覆盖
- 文献传递
- 河西走廊东部潜在尘源及其与2005年7月17日沙尘暴的关系
- 2008年
- 通过实地取样、试验及遥感影像分析,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主要地表类型颗粒组成,估算了各地表类型表层土壤潜在尘源总量,分析了潜在尘源与2005年7月17日沙尘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耕作区易起尘颗粒百分含量最高,戈壁、灌丛、退化草原潜在尘源总量最大,农田次之、沙漠最少;该地区西部、西北部的沙尘源为7月17日沙尘暴提供了物质条件;增加上述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可减轻当地沙尘暴危害。
- 刘国庆李少昆柏军华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谭海珍汤秋香金亚征
- 关键词:沙尘暴河西走廊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