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浩

作品数:81 被引量:53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三亚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中风
  • 22篇针刺
  • 21篇透刺
  • 15篇针法
  • 13篇头穴
  • 12篇中风病
  • 11篇针灸
  • 11篇头穴透刺
  • 11篇透刺治疗
  • 11篇偏瘫
  • 10篇阴阳
  • 10篇头穴透刺治疗
  • 9篇血性
  • 9篇缺血
  • 9篇疗效
  • 8篇电针
  • 8篇透刺针法
  • 7篇针灸疗法
  • 7篇中风偏瘫
  • 7篇中医

机构

  • 62篇三亚市中医院
  • 32篇上海中医药大...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海南省中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金山区...

作者

  • 81篇刘建浩
  • 24篇东贵荣
  • 22篇王天磊
  • 9篇鲍春龄
  • 8篇王凡
  • 6篇郑全成
  • 5篇肖淑红
  • 5篇王海桥
  • 4篇东红升
  • 4篇张桂波
  • 4篇谢梦姣
  • 4篇朱文增
  • 3篇符海燕
  • 3篇焦志华
  • 3篇李璟
  • 2篇张宇
  • 2篇尚德师
  • 2篇王波
  • 2篇袁萍
  • 1篇陈明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5篇四川中医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新中医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环球中医药
  • 3篇中医学报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国针灸
  • 2篇西部中医药
  • 2篇全国针法灸法...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3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针刺治疗中风病偏瘫即刻效应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治疗中风即刻效应的疗效。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量表,观察60例中风病患者头穴针刺前后,上下肢及手肌力临床疗效变化;结果:60例中风病患者在头穴针刺前后,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结论:头穴针刺...
刘建浩尚德师东贵荣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疾病相关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2组口眼歪斜、意识不清、言语謇涩、肢体偏瘫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2组全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治疗2、4周后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且治疗4周后低于治疗2周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疾病相关因子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郑全成刘建浩萨仁刘道龙王天磊冯星源朱金莉曾令慧符海燕
关键词: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机理浅析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运动模式。这种异常运动模式妨碍肢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因此,如何尽早解决痉挛问题,打破异常运动模式,已成为现代康复医学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对...
刘建浩东贵荣
文献传递
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三线取穴针刺法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面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针刺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得气率治疗组为90.0%,针刺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得气率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波幅均扩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颇为有效,较传统针刺法有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刘建浩李璟东贵荣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选穴循经选穴
治胃丸治疗Hp相关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治胃丸配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治疗Hp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Hp根除方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1次/d;和枸橼酸铋钾片,0. 3 g/次,2次/d;和阿莫西林胶囊,1. 0 g/次,2次/d;和呋喃唑酮片,0. 1 g/次,2次/d,共服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治胃丸,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8周。检测治疗后Hp根除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肝胃气滞证评分,治疗后胃镜及病理复查,及治疗前后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RO)评价;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Hp阴转率为(70/75) 93. 33%,高于对照组的(58/71) 81. 69%(P <0. 05);中医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 183,P <0. 05);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75,P <0. 05);观察组患者肝胃气滞证积分和PRO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SOD,GSH-Px均高于对照组(P <0. 01),MDA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治胃丸配合Hp根除方案治疗Hp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提高了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使用。
肖淑红刘建浩刘德喜薛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炎症反应
胞二磷胆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的作用
2020年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ACI患者117例,以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给予胞二磷胆碱,对照B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组给予胞二磷胆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均治疗14 d。比较3组疗效与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4 d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TLR4、NF-κB P65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胞二磷胆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疗效显著。
肖淑红刘建浩王波海
关键词:胞二磷胆碱血塞通注射液急性脑梗塞
通督开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清CGRP和ET水平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清CGRP和ET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开喑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语言功能评分、CRRCAE评分、血清CGRP和ET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两组患者气短乏力、头晕、舌质暗和自汗等症候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自发语言、复述能力、口语理解能力和命名能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CRRCAE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ET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通督开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血清CGRP和ET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琼刘建浩王天磊谭春凤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运动性失语症
电针“水沟”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造模后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改良Zea Longa再灌注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再采用机械针刺的方式诱导产生单波CSD构建MCAO伴随CS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水沟穴,每次30 min。干预结束后,采用Zea Longa评分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估,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观测海马远隔CA1区单羧酸转运体1(MCT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情况,定磷法检测海马远隔CA1区Na^(+)-K^(+)-ATP酶活性。【结果】(1)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24、72 h时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各时相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CAO+CSD组各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CAO组、电针组在24 h时相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在24 h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有效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远隔区Na^
李兰竹莫燕丽陈书俞潘嘉欣徐林新刘建浩
关键词:电针水沟穴皮层扩散性抑制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手法特异性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并分别给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的不同针刺方案。治疗14 d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3组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下降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手捻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电针组与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手法能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针刺手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特异性。
刘建浩陈书俞莫燕丽王凡鲍春龄东贵荣
关键词:中风针刺透针针刺手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烯醇化酶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部位特异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探寻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的有效方法及机理。方法:90例中风病的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焦氏头针组、体穴针刺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体疗效变化,分别检测纳入...
刘建浩东贵荣
关键词:头穴透刺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