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芳
- 作品数:61 被引量:7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壮大工业规模 培植主体财源——宜丰县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几点体会
- 1999年
- 1998年,宜丰工业经济在资金十分紧缺、市场非常疲软、宏观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稳中求进的目标,取得了“四增四下降”的好成绩。到上年底,全县工业实现产值11.51亿元,增长18%;完成销售收入10.58亿元,增长19....
- 刘承芳
- 关键词:县域工业经济猕猴桃酒银企关系项目建设中纤板企业法
-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被引量:43
- 2009年
- 本研究调查了3省6个县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样本县学前教育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在选址、园舍结构、室内活动设施、教玩具、儿童休息和卫生保健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困难。今后需要切实增加各级政府对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投资的力度,联合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力量,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农村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
-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
- 国内外儿国内外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儿童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常见人群,长期感染土源性线虫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生长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等。本文对国内外儿童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感染对儿童健康、认知和学业表现等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 周琦刘承芳张林秀周欢陈颖丹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儿童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生长发育
- 农业部门就业缓冲作用的再认识——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证据被引量:17
- 2022年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全球劳动力市场遭受重创,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复苏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2018年和2020年跨越疫情前后的面板数据,在厘清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暴发后的一年内,18%的农村劳动力失去了其非农就业岗位;即便是那些保住非农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其就业时长缩短了5.7%,年工资收入减少了5.3%。农业部门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就业缓冲作用。在疫情中失去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61.2%返回农业部门。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以及耕地转入行为对劳动力失去非农就业后返回农业部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具有包容性,对年长、文化程度较低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缓冲作用更明显。这些结果说明,新时期农业部门依然是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
- 白云丽曹月明刘承芳刘承芳
- 关键词: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 宜丰县拍卖“荒水”的调查
- 1998年
- 宜丰县拍卖“荒水”的调查刘承芳·陈贻昌宜丰是个山区小县。全县有可养水面3.2万亩,其中中小型水库面积2万亩。过去,由于经营体制不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水面利用率低,水库人放天养,粗放经营,产量低,效益差,平均单产不足10公斤,水面长期处于荒芜...
- 刘承芳陈贻昌
- 关键词:水域资源拍卖
- 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
- 1999年
- 怎样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从宜丰近几年的实践看,要促进农民增收,务必找准关键的切入点。 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种什么,养什么”
- 刘承芳
-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两系杂交油菜荞头竹制品
- 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加速县域工业发展
- 1997年
- 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速县域工业发展刘承芳党的十五大把企业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并且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有重大意义。从我县的现实出发,就是要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素质,加速县域工业发展。...
- 刘承芳
- 关键词:县域工业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改革乡镇企业改制经营者
- 加快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五个结合”被引量:3
- 2005年
- 刘承芳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总书记社会主义条件社会全面进步
- 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来抓
- 1999年
- 刘承芳
- 关键词:发展县域经济两系杂交水稻中密度纤维板农民增收科技兴县战略
- 中国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被引量:7
- 2014年
-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第一轮改革是2000—2005年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主要目的是逐步降低并取消三农相关税费。2005年,为巩固第一轮改革成果,第二轮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开始实施。此轮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通过乡镇机构及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以促进农村发展。改革的主要争论在于乡镇政府的机构定位,是给予其更多激励和更大自主权,还是应该绑住它们的手脚。本文旨在理解农村综合改革推出前后中国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所发生的变化。利用在农村综合改革推出前后亲自采集的第一手数据,通过固定效应的多元分析发现,由于乡财县管政策(旨在加强县级政府对于乡镇财政的管理)的实施,乡镇政府的税收激励下降,乡镇一级的地方税收应随之减少。但由于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其中包括另一项政策——"三奖一补"——的出台,2004—2007年乡镇一级产生的税收仍然大幅上升。总体而言,我们的分析说明多数乡镇在改革后面临的税收激励明显下降,但富裕乡镇仍有较高的税收激励,改革实践表现出了较大灵活性。通过对比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我们发现贫困乡镇如今的角色更像县级政府的代理,在财政管理上缺少自主权,而富裕乡镇在财政收支上保留了更大自主权。这一政策方向使得地区间的财力平衡变得必要。我们的数据显示通过改变乡镇的财政管理方式,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更广泛的财政平衡。
- 韩玲慧罗仁福张林秀刘承芳黄佩华Scott Rozelle
-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