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松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主题

  • 5篇贝娄
  • 4篇知识分子
  • 4篇小说
  • 3篇赫索格
  • 2篇知识分子题材
  • 2篇知识分子题材...
  • 2篇题材
  • 2篇题材小说
  • 2篇《勿失良辰》
  • 2篇《赫索格》
  • 1篇得主
  • 1篇动机
  • 1篇行为动机
  • 1篇移民
  • 1篇犹太
  • 1篇犹太作家
  • 1篇早期小说
  • 1篇日记
  • 1篇身份
  • 1篇屠杀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1篇刘文松
  • 1篇阮倩
  • 1篇赵洁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外国语言文学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译林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角度看索尔·贝娄--论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几种传记被引量:2
2003年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1915-)作品众多,名气很大,想给他树碑立传的人不少,但大都被他拒绝.贝娄的理由是他的大部分小说中都有自传的成分,他早已把自己的面貌呈现给了读者,不必另外写传记.但传记作家们仍然锲而不舍,认为贝娄这样的文化名人可以成为理想的传主.而且,他结婚5次,八十多岁时又当父亲,在其3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之后才完成了自己要一个女儿的夙愿……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写成传记,必然产生轰动效应.其实,贝娄本人也写过一些自传文字.本文拟按出版或发表的时间顺序对几种英文的贝娄传记逐一评介(至今还未见贝娄的中文传记).
刘文松
新世纪俄裔美国犹太作家移民叙事探析
2018年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文学界迎来了屡获大奖的俄裔美国犹太作家群。国内对他们研究得不多。加里·施特恩加特的小说《俄罗斯初涉社交者手册》标志着美国俄裔犹太文学在21世纪的兴起。这批非常有才华的年轻犹太作家还包括马克西姆·施拉耶尔、安妮亚·尤里尼奇和埃伦·利特曼,拉拉·瓦彭亚等。其叙事作品(包括回忆录)的主题比较集中,包括俄裔犹太人移民美国的整个过程:为什么要从俄罗斯移民美国,通过什么方式移民,为什么要在意大利等国等待几个月后才能入境美国以及有些移民为何重返俄罗斯。
刘文松
关键词:移民反犹
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被引量:30
2002年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有三种模式 :竞争、控制、平等 ;两种性质 :压抑性和生产性。作者在小说中 ,对压抑性的权力关系作否定、贬抑的描绘 ;对生产性的权力关系作肯定、赞美的描述。贝娄的小说通过揭示男女知识分子之间的权力关系 ,突出了这些女性人物本身的知识品格和职业道路。
刘文松
关键词:贝娄小说权力关系
《鬼作家》对《安妮日记》的后现代改写与困惑被引量:9
2005年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大特色是非神圣化,即对经典作品进行大胆的通俗化改写,《鬼作家》对《安妮日记》这个现代犹太文本的改写很具有代表性。它完全改变了人们心中的安妮形象:她不仅没有死在集中营里,而且化名艾米来到了美国,成了一名著名犹太作家的弟子和情人,是破坏老师家庭的可耻的第三者。罗斯把世人同情的犹太受难者的正面形象改写成了一个反面角色,把一个圣徒变成了一个不顾亲情、惟利是图的凡夫俗子。这种后现代戏拟,目的在于把“庄重的变成滑稽的”,把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反面化。但这样的改写也揭示了青年犹太作家应该写什么题材、不应该写什么题材、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的困惑。
刘文松
关键词:《鬼作家》《安妮日记》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论霍尔顿的话语困惑——对《麦田的守望者》的分析
2014年
对话是意识形态的实践场所,能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是个体成熟的重要标志。言语互动中良好受述者的缺失使《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的意识形态始终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他人言语对他意识世界的渗透与植入。霍尔顿的成长是一个盲目地吸收与重复他人言语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之音消亡与自我意识迷失的过程。自我声音的迷失,是转型期霍尔顿遭遇的话语困惑,也是他始终无法成长为成熟个体的重要原因。
阮倩刘文松
关键词:《麦田的守望者》
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解读
2017年
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小说再现了知识群体所关心的一些主要问题。早期的移民小说描述贫困犹太家庭的女儿要冲破何种障碍才能成为一名教师或作家,后来的一些小说探讨知识分子主人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新进年轻教师对学院传统的反叛为何失败、女知识分子的友谊的建立过程及其对双方的不同意义、学者为何在实验数据上造假等。这些小说反映了美国校园知识分子的各种现状,对中国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和启发作用。本文将对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深入解读。
刘文松
关键词:知识分子
美国犹太大屠杀叙事再现和重构历史的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当代美国主要的犹太小说家,包括索尔·贝娄和艾萨克·巴·辛格等,都从正面或侧面、或繁或简地描写了犹太大屠杀及其幸存者的情况。美国犹太小说对大屠杀记忆的再现呈现出六种方法:对大屠杀及其后遗症的直接描写,厚描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对帮助犹太人逃亡的机构和个人的表彰,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记录,表现幸存者后代的愤怒和救赎,对大屠杀经典文本的后现代改写与重构。把这些小说集中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犹太大屠杀历史的全景图。
刘文松
关键词:大屠杀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共同体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美国的几大少数族裔都在移民或迁徙过程中经历过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的建构。他们从原有的族裔文化中走出来,慢慢适应美国白人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新的共同体与旧的社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结美国族裔文学在文化共同体中构建民族身份的模式,探索作品人物平衡传统族裔身份与同化后的美国身份、并进一步形成杂糅文化身份的方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刘文松赵洁
关键词:文化身份文化共同体解构
《赫索格》与索尔·贝娄其他小说比较被引量:6
1997年
在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犹太学者型作家索尔·贝娄的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出版于1964年的《赫索格》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它既是对贝娄前期创作的总结,又可看成他后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开端。它与贝娄前后期的作品都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勿失良辰》有很多相似之处。揭示《赫索格》与贝娄其他小说的联系,对我们系统全面地评价贝娄的全部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赫索格》
刘文松
关键词:《赫索格》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勿失良辰》《受害者》
论赫索格的书信被引量:6
1994年
1976年诺贝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优太作家索尔·贝娄(1915—)的代表作之一《赫索格》(1964)有一大特色——书信体.写信是小说主人公赫索格同世俗抗争的一种方式.在心里不平衡、精神危机的压迫下,赫素格教授要述说,要对自己失望、绝望的原因进行分析.他不知疲倦,随时准备向任何读者解剖自己.赫素格经常回忆起一些人和事,他至少给不同行业的五十多人写过长短不一的信,因为他想研究他们的思想,探索其行为动机.
刘文松
关键词:赫索格小说主人公行为动机小说写作内心冲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