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姣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艺术:一种生命的形式
- 苏珊·朗格(Susanne K.L anger,1895-1985)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女性美学家。她秉承和发展了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将艺术视为一种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 包玉姣
- 关键词:苏珊·朗格生命形式艺术教育
- 苏珊·朗格“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被引量:1
- 2010年
-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 包玉姣
- 关键词:艺术抽象格式塔心理学
- 原生态艺术与儿童艺术的相通性及其教育启示被引量:1
- 2011年
- 无论是原生态艺术,还是儿童艺术,都与人的生命紧密相连,两者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即整体性、综合性和即兴性。深入理解和把握原生态艺术与儿童艺术中艺术与生命的关系,对于实施儿童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包玉姣
- 关键词:原生态艺术儿童艺术儿童艺术教育
- 声乐演唱中的点、线、平面、空间
- 2007年
- 声乐演唱的"乐器"的隐蔽性,决定了歌唱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琢磨、实践并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的过程。笔者力图用大家熟知的点、线、平面、空间的概念来阐述抽象、神秘的歌唱原理。
- 包玉姣
- “艺术生命”理论视域下儿童艺术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当下我国所面临的“物化”的儿童艺术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艺术生命、艺术家的生命以及儿童的生命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这种困境的本质是对艺术生命及其背后的艺术家生命和儿童生命的漠视和遮蔽,是一种“生命缺席”的艺术教育。在“艺术生命”理论视域下,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精神就是回归艺术生命和儿童生命的本质。转向儿童生命体验的自然表达以及儿童生命与艺术生命的对话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实现儿童生命与艺术生命的双向丰盈和成长。
- 包玉姣
- 关键词:艺术生命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教育
- 行医还是施教——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
- 2007年
- 声乐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教其它学科教学更直接、更充分。笔者针对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行医"现象,分析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将"行医"与"施教"进行了多方位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教学观以实现声乐教学的真实意义。
- 包玉姣
- 关键词:声乐教学行医施教
- 广府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
- 2021年
- 文章以广府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为主要依据,依据幼儿园的相关政策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求总结相关原则,认为广府童谣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广府文化情感,还能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在体验艺术文化魅力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启发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 李俏包玉姣袁宁吕茵
- 关键词:艺术教育活动
- 声乐教学中的非技术因素探析
- 声乐教学,顾名思义,即声乐教师教授给学生歌唱、发声的理念与技巧,从学科本身的性质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视技术、技能训练的学科.作者在充分肯定技术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之前提下,提出了'非技术因素'一说,并且从系统论的角度...
- 包玉姣
- 关键词:声乐教学
- 文献传递
- 论儿童艺术的情感与形式发展阶段
- 2009年
- 艺术是人类探寻和表达情感的特定方式。艺术作品是情感的物化形式,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情感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情感只有化合在各种艺术合理的形式中,才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宗白华曾将艺术的情感与形式比作镜子的两面,它们相互关照,相生默契。情感与形式的关系直指艺术本质,是艺术哲学中最古老的问题。
- 包玉姣
- 关键词:艺术作品情感儿童艺术创作艺术本质艺术哲学
- 高校美育观之辨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依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得到应有的地位与相应的学科建设。这一现状首先源于人们对于高校美育观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各执一词,要么将美育视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把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的教育或艺术教育等等。美育与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审美教育等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直纠结不清,这种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美育学科地位的确立和构建。本文拟就美育同上述教育范畴之间的关系作出辨析,以还美育一个真实的面目和独立的地位。
- 包玉姣
- 关键词:高校美育美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