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宪贞
- 作品数:1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庄子》的思辩特点与思辩方式初论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主要从思辩特点和思辩方式来考察和揭示《庄子》所蕴涵的思辩特质。从思辩特点看,《庄子》之思辩是以“体道”而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为旨归的,因而其对道的思辩,表现出带有主体精神的超越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从思辩方式看,《庄子》之思辩是以直觉和相对为主要的思辩方式的。
- 吴宪贞
- 关键词:庄子
- 《水浒传》女性视点生成及其拓新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在英雄本位语境下,《水浒传》女性视点呈现出弱化、丑化、男化等非对称性、非常态化的建构。究其原因,除了宋明理学时代文化心理的深层影响外,更主要的是流传广布而极具世俗情味的江湖母题自然渗入《水浒传》的累积成型中,使得《水浒传》女性视点成为某些江湖母题的情节化、故事化和具象化,成为趋附于英雄本位而生的一类特定语境女性景观。《水浒传》的女性视点因对传统的文本模式、道德取向和审美习性的悬搁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价值重构。
- 吴宪贞
- 关键词:宋明理学
- 试论《水浒传》中的官场风气
- 2020年
- 《水浒传》以虚拟官场揭露北宋末年徽宗时期吏治的黑暗和腐败。当时官场呈现出任官惟亲、无视德行,法度不举、贿赂先行,司法混乱、徇私舞弊的贪腐风气,造成了官逼民反、黑恶势力横行和社会风气败坏的严重后果。《水浒传》在时代的认知内揭示了“乱自上生”的官场腐败成因,验之宋代史料和笔记记载,确实如此。这为后人在赞叹梁山好汉的忠义之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反面教材,极具警示垂戒作用。
- 吴宪贞
- 关键词:《水浒传》警示
- 先秦民本思潮与孟子的乡村理路及现实启示
- 2017年
- 先秦民本思潮为孟子提供了其儒家思想本位下的乡村理路和可供优化的思路比对,这直接促成了孟子在其政治伦理学说基础之上的关于乡村儒学的衍生。它以民本思想为内核,包含着贵民保民、"制产"优先、富而教之、"以时"生态等合理的乡村设想,这为当前建设繁荣、稳定、文明、和谐的新乡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可供参考的现实启示。
- 吴宪贞
- 战国诸子思辩之风述略
- 2010年
- 战国时代是中国思辩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战国诸子思辩景观。就思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言,《庄子》和《墨经》之文体现出当时思辩的最高水平,成为战国思辩文章的典型之作,但二者又存在着实质的不同,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庄子》思辩和传统意味浓厚的《墨经》思辩,昭示了战国思辩乃至此后思辩学术和文化发展的两个趋势和方向,影响重大而深远。
- 吴宪贞
- 关键词:战国诸子《庄子》《墨经》
- 战国思潮与诸子士辩景观
- 2009年
- 先秦学术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着战国诸子士辩景观的形成,盛行于战国时代的理性、人本和名辩三大思潮为战国诸子士辩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术背景和论辩平台。正是在这三大学术思潮的辉映之下,战国诸子士辩才得以景观化、风气化,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吴宪贞
- 《庄子》“不可与庄语”言说辨析
- 2016年
- 《庄子》不像《孟子》那样极具雄辩气势,其言说别具哲理意趣和文学色彩,在"不可与庄语"语境下,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言说系统——形上的直觉体道、向外的相对辩说加之语辞的诗化。究其形成的原因,它与庄子学派的哲学诉求和战国时势密不可分。因此,辨析并领悟《庄子》"不可与庄语"内涵,其实就可以找到读懂《庄子》的一把钥匙。
- 吴宪贞
- 关键词:《庄子》言说
- 崔莺莺形象的美学意蕴被引量:1
- 2007年
- 崔莺莺形象及其在文学演进中体现出来的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外形美、含蓄美、梦境美和诗情美四个方面,而这种美学意蕴恰恰是我国传统审美心理和美学体验的集中表现。
- 吴宪贞
- 关键词:美学意蕴
- 颜光猷《水明楼诗》论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清初诗人颜光猷《水明楼诗》六卷,收诗400余首,内容丰富,多为作者读书、入仕、任职之时游历、纪事、交游和感慨之作,是其生平行历的真实载录。其诗以温厚中和的诗风、善用典故和体裁多样著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从历时性看,《水明楼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沾染着颜氏家学和清初诗风的熏染。
- 吴宪贞
- 关键词:创作风貌家学
- 元代戏剧的圆满之趣及其美学阐释被引量:1
- 2011年
-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 吴宪贞
- 关键词:元代戏剧美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