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玮

吴玮

作品数:56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肝癌
  • 13篇合酶
  • 9篇心肌
  • 9篇氧化氮
  • 9篇一氧化氮
  • 9篇一氧化氮合酶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9篇细胞
  • 9篇癌组织
  • 8篇肿瘤
  • 7篇特异
  • 7篇特异性
  • 7篇肺癌
  • 7篇肝癌组织
  • 7篇CTNI
  • 6篇总RNA
  • 6篇基因
  • 6篇肝细胞
  • 6篇病毒

机构

  • 56篇南通医学院附...
  • 3篇南通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6篇吴玮
  • 50篇姚登福
  • 38篇邱历伟
  • 38篇吴信华
  • 22篇陆建新
  • 12篇孟宪镛
  • 11篇蒋道荣
  • 10篇朱健华
  • 10篇高增栋
  • 5篇曹飞
  • 4篇董志珍
  • 4篇刘艳华
  • 4篇汤琪云
  • 3篇林美华
  • 3篇徐杰
  • 3篇沈施仁
  • 3篇施公胜
  • 2篇陈瑾
  • 2篇于志坚
  • 2篇施红光

传媒

  • 10篇南通医学院学...
  • 7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肝脏
  • 3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13篇2001
  • 6篇2000
  • 10篇1999
  • 4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人肺癌、癌周及远癌组织各26份 ,制备和定量总RNA水平 ;并在肺癌组织匀浆后 ,分析组织中NSE的浓度变化 ;同时分析51例原发性肺癌和27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SE水平 ,以探讨血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组织NSE表达显著高于癌周及远癌组织(P<0.001) ,并与总RN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1) ;血清NSE在良性肺病为(7.13±3.53)ng/ml,原发性肺癌为(19.20±10.14)ng/m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检测血中NSE非常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吴玮姚登福曹飞林美华邱历伟吴信华陆建新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核糖核酸血清肺癌
小鼠病毒性心肌损伤过程中炎症介质表达异常及其组织学改变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小鼠柯萨奇病毒 B3感染过程中炎症介质动态表达与心肌组织损伤间的关系。方法 :于Balb/ c小鼠腹腔接种 1× 10 8TCID50 柯萨奇病毒 B3(CVB3)液 ,诱发心肌损伤的发生 ,在 CVB3感染后观察 2 1天 ,分别在第 3、6、9、12、15、18和 2 1天 ,采集外周血作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分析 ,并留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心肌无改变 ,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 ,横纹不清 ,胞质染色嗜酸性增强 ,胞核出现核固缩及核碎裂、变性、坏死崩解 ,胞核和细胞轮廓消失 ,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主要是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 ,间质内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 ,可见钙化灶 ;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在病毒感染过程中 ,NOS和 TNF-α异常升高并呈动态的双峰型改变 ,第 2峰与心肌的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柯萨奇病毒 B3感染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可能与炎症介质。
高增栋朱健华姚登福吴玮张彬施公胜刘春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心肌细胞炎症介质小鼠
肝病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癌(HCC)患者血清,分别检测值TAO、NOS浓度及NO水平,分析它们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
蒋道荣姚登福邱历伟陆建新吴玮
文献传递
TNF-a和LSA浓度联合分析对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999年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a( TNF-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 ( LSA)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和化学抽提法 ,分别定量检测 16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和 75例肝癌患者血清 TNF -a和 L SA浓度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TNF和 L SA浓度均增加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 ,TNF-a异常率分别为 3 1.3 %、43 .8%和 93 .3 % ;L SA异常率分别为 2 5 .0 %、6 .3 %和 73 .3 % ;在肝癌患者中两者的总阳性率达 97.3 %。结论 :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合成的 TNF-a和 L SA增加 。
邱历伟姚登福吴信华陆建新吴玮蒋道荣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脂质结合唾液酸肝癌
癌变过程中肝总RNA和嘌呤代谢酶的表达与动态改变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观察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 和鸟嘌呤酶(guanase, GUA) 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变化。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 喂饲大鼠诱发肝癌,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对肝组织学、总RNA 浓度、GUA 和ADA 活性的动态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大鼠摄入2FAA后,GUA和ADA的活性均迅速升高,并与总RNA浓度呈正相关。在肝细胞变性至癌前病变阶段,肝和血ADA明显升高( P<0 .01) ,而后血ADA 迅速降至正常;血GUA 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酶活性持续升高,并与肝GUA相一致,鼠肝完全癌变时酶活性达高峰。结论 ADA 在肝细胞损伤早期比ALT 和GST敏感,GUA活性持续升高则表示肝病程度严重。
姚登福吴玮汤琪云蒋道荣刘艳华孟宪镛
关键词:肝癌模型腺苷脱氨酶
肝病患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2 6例急性肝炎(AH )、36例慢性肝炎 (CH)、13例肝炎后肝硬化 (LC)和 2 3例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的血清 ,分别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TAO)、NOS浓度及一氧化氮 (NO)水平 ,分析它们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机制。结果 患者血清TAO在AH、CH中异常率为 80 % ,在LC和HCC为 5 0 % ;血清中NOS活性在肝病患者中的异常率在 70 %左右 ;NO水平在AH、CH和LC中异常率为 70 % ,HCC组为 48%。AH组、CH组TAO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LC和HCC组的差异不明显 ;肝病患者NO和NOS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HCC患者NOS和NO平均浓度均低于AH、CH和LC组患者。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NOS水平与N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NO增加可能对肝细胞起保护作用。
邱历伟姚登福陆建新蒋道荣吴玮
关键词:肝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总抗氧化能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表达对肺癌诊断和预后价值
200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以及VEGF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肺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在肿瘤组织的胞内分布及其表达;同时以ELISA法测定临床上肺癌、良性肺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的VEGF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位于胞质和胞膜,呈棕黄色颗粒状过度表达,Ⅲ期、Ⅳ期肺癌和伴远处转移者阳性率为90%,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但在良恶性肺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经抗感染药物治疗后,良性肺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VEGF呈过度表达,检测患者血清VEGF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吴信华姚登福张学光施公胜邱历伟吴玮倪松石
关键词:肺癌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
心肌损伤早期血液Troponin I及酶学标志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早期肌钙蛋白及心肌酶学的动态改变与规律。方法:成年新西兰兔以10mg/kg体重,从耳静脉匀速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动物心肌损伤模型。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中每隔30分钟抽取血液,以肝素抗凝并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肌组织在滴注的早期表现为心肌间质增宽,其中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区域心肌纤维变细。在4h时心肌间隙明显增宽,间质疏松、水肿,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漫润。整个过程中AST活性增加20%,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LDH活性2h前变化不明显,4h时为用药前的2倍。CK于损伤后3h明显异常(P<0.05),4h时活性增加5倍。cTnI起初90min变化不明显,2h明显异常(P<0.05),4h浓度升高4倍。AST与其他标志物的相关程度低,而CK、LDH和cTnI问相关性显著(r>0.96)。结论:外周血中CK水平和cTnI浓度异常是反映心肌早期损伤的最灵敏标志物。
朱健华姚登福邵义祥施公胜吴玮
关键词:心肌损伤血液肌酸激酶
人肝癌及癌周组织中总RNA和NOS的表达与改变
1999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 NOS)在人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析16例自身配对的肝癌、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总 RNA浓度 ,并以重氮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定量不同组织中 NOS的比活性和一氧化氮 ( NO)浓度。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 16例肝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 :1从癌灶→癌旁→远癌组织中 ,总 RNA浓度呈逐步升高趋势 ,三种不同组织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2癌灶、癌旁、远癌三种组织中 NOS比活性持续上升 ;( 3 )肝癌组织中 NOS比活性改变与肝总 RNA浓度、或与 NO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γ=0 .5 8( P<0 .0 1)和 γ=0 .47( P<0 .0 5 )。结论 :资料提示 NOS活性的异常改变 。
吴信华姚登福邱历伟吴玮陆建新朱云松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肝癌RNA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 ,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 ,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 。
吴玮姚登福邱历伟吴信华蒋道荣于志坚卜召祥
关键词:肝癌组织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表达癌周组织癌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