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萍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节律
  • 6篇包载
  • 5篇鳜鱼
  • 4篇植物提取
  • 4篇节律性
  • 3篇翘嘴鳜
  • 3篇细胞
  • 3篇饥饿
  • 3篇分子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分子
  • 2篇信号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脂质体
  • 2篇植物提取物
  • 2篇制剂

机构

  • 18篇湖南大学
  • 9篇长沙学院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吴萍
  • 9篇谭蔚泓
  • 9篇褚武英
  • 8篇何晓晓
  • 8篇王柯敏
  • 6篇张建社
  • 6篇郑明彬
  • 3篇陈韬
  • 3篇李玉珑
  • 2篇陈英杰
  • 2篇龚萍
  • 2篇彭姣凤
  • 2篇许友卿
  • 2篇朱鑫
  • 2篇胡建兵
  • 2篇丁兆坤
  • 2篇汪建华
  • 2篇王开卓
  • 1篇宾石玉
  • 1篇张俊智

传媒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RT-PCR分析鳜鱼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13
2016年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准确性的首要条件。本实验采取鳜鱼8个不同胚胎发育阶段、5个胚后发育时期和8个成鱼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qRT-PCR技术,分析了RPL13、RPL19、EF1a、RPL13a、B2M、hprt1和rps29七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情况。经GeNorm软件分析发现,B2M和RPL13a在鳜鱼成鱼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在胚后不同时期中表达最稳定的是EF1a和RPL13a;EF1a和B2M是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中表达最稳定的两个基因。根据内参基因标准化因子的配对差异分析V_(n/n+1),在鳜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中,均使用两个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即可达到准确校正的目的。因此,该实验结果为鳜鱼基因表达分析时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李迪吴萍何美凤李伟肖调义褚武英
关键词:鳜鱼内参基因基因筛选实时荧光定量NORM
营养胁迫对鳜鱼和罗非鱼肌肉自噬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的总称,其作用机制是在粗面内质网和其他一些细胞器的非核糖体附着区的双层膜上形成自噬体,从而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容物,适应细胞和某些细胞器的代谢需要。自噬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均有研究,但它...
吴萍
关键词:自噬基因
文献传递
CAT1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肝的节律性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基因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饥饿0、7 d肌肉和肝的昼夜表达规律,实验分别在尼罗罗非鱼饥饿0,7 d 06:00、09:00、12:00、15:00、18:00、21:00和24:00、第2天03:00、06:00,分别对应区时(Zone time,ZT)ZT0、ZT3、ZT6、ZT9、ZT12、ZT15、ZT18、ZT21、ZT24采样,采样在一昼夜内完成。每组随机取3尾鱼进行解剖,取其肌肉和肝样品分析。结果表明:CAT1基因在正常投喂的尼罗罗非鱼肌肉表达具有显著性时间差异(p<0.05),呈现昼低夜高的节律性振荡(p<0.3),达到峰值的时间为ZT 0.72。饥饿7 d后,虽然在各时间点上CAT1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无昼夜节律性(p>0.3);CAT1基因表达为在光周期先升后降,在暗周期先降后升,峰值相位在光照阶段,为ZT 7.44。在尼罗罗非鱼肝中,CAT1基因在正常投喂时表达具有显著性时间差异(p<0.05),呈现节律性振荡(p<0.3),CAT1基因表达为在光周期先降后升,在暗周期则先升后降,峰值相位在黑暗阶段,达到峰值的时间为ZT 16.56。饥饿7 d后,在各时间点上CAT1基因表达无显著性时间差异(p>0.05),且表达无昼夜节律性(p>0.3);CAT1基因表达为在光周期先降后升,在暗周期则先升后降,峰值相位在黑暗阶段,为ZT 21.60。以上结果说明CAT1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肝表达的昼夜节律不同。
王利香褚武英安晓玲吴萍许友卿丁兆坤李玉珑陈小贞张建社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翘嘴鳜miR-146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翘嘴鳜胚胎发育中miR-146a的表达规律以及温度对miR-146a表达的影响,将翘嘴鳜受精卵分别在22℃和25℃水温下孵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miR-146a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结果显示,在22℃孵化时,miR-146a的表达在原肠期前处于较高水平且各时期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尾芽期后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并在出膜时达到最低值;在25℃孵化时,miR-146a的表达直到神经胚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各时期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育进入尾芽期后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肌效期达到最低值;miR-146a在25℃水温孵化时的表达较22℃孵化同时期的表达都出现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miR-146a可能主要在胚胎发育后期起到调控胚胎发育的作用,在尾芽期后通过下调表达来促进胚胎的发育;并且温度能影响miR-146a的表达,温度升高会降低miR-146a在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表达,将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朱鑫易潭陈琳吴萍汪建华陈韬张建社褚武英
关键词:翘嘴鳜MIR-146A发育性表达胚胎发育温度调节
翘嘴鳜miR-222的表达特征(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翘嘴鳜mi R-222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 R-222在翘嘴鳜不同组织、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中的相对表达丰度。研究结果显示,mi R-222在肌肉相关的组织中表达较高,特别是在成年翘嘴鳜的白肌中表达最高;胚胎发育阶段结果显示,mi R-222在胚胎发育的2细胞期就有表达,而表达量在心动期达到最高。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性表达结果表明,mi R-222很可能参与调控鳜鱼肌肉的生长发育。为研究合成代谢过程中mi R-222在肌肉生长调控中的表达规律,通过对翘嘴鳜幼鱼在饥饿一周后饱食一餐的实验处理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测定mi R-222在骨骼肌中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i R-222的表达量在恢复喂食后的1h显著上升(P<0.05),表明mi R-222很可能是调节鱼类骨骼肌生长过程中,参与快速应答信号系统的一类mi RNA。研究为mi R-222在鱼类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朱鑫胡毅王开卓吴萍易潭陈敦学张俊智陈韬
关键词:MICRORNA翘嘴鳜骨骼肌
鳜肝脏和心脏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Light-Dark;LD)光制下,研究分析了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在鳜血清中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13个生物钟基因(Arntl1、Clock、Cry1a、Cry3、Cry-dash、Npas2、Npas4、Nr1d1、Nr1d2、Per1、Per3、Rora和Tim)在鳜(Siniperca chuatsi)肝脏和心脏中的昼夜表达规律。试验在一昼夜内的ZT0(06:00)、ZT3(09:00,),ZT6(12:00,),ZT9(15:00),ZT12(18:00),ZTl5(21:00),ZT18(24:00),ZT21(03:00,2^(nd)d),ZT24(06:00,2na d)(zone time,ZT)9个时间点随机抽取3尾鳜采集其血清、肝脏和心脏。经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和Matlab余弦分析,结果显示:鳜血清中褪黑素和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昼夜节律性振荡,褪黑素含量白天显著降低(P≤0.05),夜间显著上升,皮质醇含量白天缓慢降低,夜间ZT15(21:00)-ZT18(24:00)显著升高,随后开始缓慢降低;两种激素最低相位都为ZT15(21:00)。在13个生物钟基因中,Cry-dash、Npas4、Nr1d1、Per1和Tim 5个基因在鳜肝脏内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中Npas4、Nr1d1、Per1、Tim的表达规律相似,皆呈现出光照阶段表达降低,黑暗阶段表达升高的趋势;但Cry-dash则表现出光照阶段先升高后降低,黑暗阶段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在鳜心脏中,Arntl1、Clock、Cry1a、Npas2、Nr1d1、Nr1d2、Per3、Rora和Tim 9个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表达趋势分为两种:Arntl1、Clock、Nr1d2的表达量在光照阶段降低,黑暗阶段升高;而Cry1a、Npas2、Nr1d1、Per3、Rora和Tim的表达量在ZT0(06:00).ZT15(21:00)持续低水平,ZT15(21:00)-ZT18(24:00)表达量显著上升,ZT18(24:00).ZT21(03:00)表达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基因在鳜肝脏和心脏中所表达的昼夜节律不同。
鄢慧玲褚武英吴萍汪建华刘小燕张建社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褪黑素皮质醇
饥饿对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肝KLF15基因节律性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Krüppel样转录因子15 (Krüppel-like factors,KLF15)是Krüppel样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Krüppel样转录因子家族的特征是含有3个高度保守的Cys2His2锌指结构,与DNA的CACCC元件和富含GC区连接,从而调控转录激活或抑制。KLF15在糖、脂肪酸、氨基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KLF15基因全长cDNA序列,根据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具有KLF15的两个典型结构域zf-H2C2-2和zf-C2H2。系统进化树的比较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KLF15与雪鲷(Maylandia zebra) KLF15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尼罗罗非鱼短期饥饿实验结果显示:正常进食状态时尼罗罗非鱼肌肉、肝中KLF15基因都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低夜高;饥饿7 d后KLF15基因依然有显著昼夜节律性,但振幅降低,且在肝中表现出昼高夜低现象。以上结果说明尼罗罗非鱼的营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KLF15基因节律性表达。
安晓玲张建社褚武英吴萍王利香丁兆坤许友卿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肝脏饥饿
鳜鱼Siniperca chuatsi红肌sMyHC1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鳜鱼红肌肌球蛋白重链1(sMyHC1)基因cDNA序列,其总长为5 940 bp。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鳜鱼sMyHC1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5 823 bp,总共编码19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鳜鱼MyHC1基因cDNA存在3个ATP结合位点、3个actin结合位点、1个ELC结合位点、1个RLC结合位点和2个Loop环。对鳜鱼sMyHC1基因进行成鱼红、白肌表达分析表明,其在红肌和心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肌。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鳜鱼肌纤维分型及鳜鱼肉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易潭刘希良宾石玉王开卓吴萍褚武英陈韬
关键词:鳜鱼基因克隆
一种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前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属于靶向药物治疗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前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药物结构式为GEM‑FA,GEM为吉西他滨,FA为叶酸或其类似物,GEM和FA通过酰胺键偶联;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比原药...
谭蔚泓彭咏波刘腾李雄符婷张水寒万丹陈慧吴萍
文献传递
翘嘴鳜per1 mRNA表达量分析中采用的内参基因稳定性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为筛选生物钟核心基因per1表达定量中的相对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取翘嘴鳜成鱼心脏、肝脏、肾脏、脑、红肌、白肌、肠、眼和脾等九个组织为研究对象,选取GAPDH、18S rRNA、β-actin、rps29、RPL13a、B2M和EF1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per1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8S rRNA和GAPDH的平均稳定值M最低,相对表达量最稳定。以18S rRNA和GAPDH为内参基因时分析发现per1基因表达量在肝脏中最高。本研究为在鱼类per1 mRNA表达检测过程中选用稳定的内参基因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参考。
吴萍张方亮杨程涌张建社褚武英
关键词:翘嘴鳜基因QRT-PCR内参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